时间:2024-01-26 09:41:16
点击:次
一
一次闲聊,有个朋友突然问我:什么树木是江西第一树?我几乎不假思索地回答说:樟树。
是的,樟树。在江西,没有哪种树可与樟树比肩。
不知是因为江西老表像樟树,还是樟树像江西老表,我心中始终有个感觉,冥冥之中,人和树是有某种神秘联系的,人与树是息息相通的,什么样的人群同什么样的树木而居,是有某种定数的,是天意的安排。在江西这块亚热带土地上,各种各样的树木无以数计,类似樟树这样的树木也不少,但江西老表却独独钟情于樟树。你看,从赣江两岸到鄱湖之滨,从千里武夷到巍巍罗霄,在村庄,在城镇,在山野,在地头,在水边,乃至在每一个角落每一个旮旯,都可以看见樟树的身影。它们或一棵独立,把蓝天揽在怀里;或几棵相互依偎,撑起一片绿荫;或几十棵上百棵簇拥在一起,蔚成遮天蔽日的绿色云彩;或整齐地排列在街道两旁,搭起一条条绿意沁人的时光隧道。作为自然界两种不同的生命,江西老表和樟树,在十分漫长的岁月里,沐浴着同一片阳光雨露,经受着同一片冰雪风霜,已然有着高度的默契,已然有着共同的心性,已然融为了一体。江西老表的身上渗透着樟树的汁液,樟树的一枝一叶凝聚着江西老表的心血。樟树成了江西老表的化身;而江西老表又成了樟树的象征。
不仅如此,江西的历史也与樟树密切相关。汉初在南昌设郡,因城南松阳门内有棵樟树,高七丈五尺、大二十五围,按今天的口径,就是高17.33米,胸围10米,繁茂高耸,垂荫数亩。由于“豫”有高大安裕的含义,樟即同章,樟木上有纹路,合为文章,所以就把所设之郡叫做豫章,意为文章昌盛之郡。正像有的古籍所说,因盛产香樟而得豫章之名。大概是由于樟树很多,江西的不少名称都与“章”有关。江西简称赣,贯穿全省南北的主要河流赣江,里面都有“章”,赣江的两大支流之一的章江又称豫章水。至于以“樟树”命名的市镇乡村,也有好多个。所以人们说:“若无樟,不成赣。”树缘、人缘、地缘这种高度的一致,绝不是偶然的巧合,而是大自然的神奇造化。
因此,樟树在江西老表的心中,任何时候都是至高无上的,是任何树木都无法代替的。也正因为如此,江西省把樟树定为省树,省会南昌市把樟树定为市树,可谓实至名归。
二
从古樟所拥有的数量看,樟树也是当之无愧的“江西第一树”。
江西现有的树木种类繁杂,樟树不仅数量多、分布广,而且古樟特别多,全省古树名木有500多种,总计近13万棵,其中古樟有6万多棵,占了半壁江山。全省古樟林有300多处,有胸围在9米以上的千年古樟群35处。这是多么巨大的古树宝库。
安福县有400年以上古樟1万多棵,其中千年以上的古樟有200多棵。该县严田乡严田村有棵樟树,树龄2000余年,树高35米,胸围13.9米,需要10个成人牵手才能合抱,平均冠幅39米,树形伟岸,浓荫蔽日,覆盖了将近3.6亩的面积。因主干在5米处分为粗细大致相同的枝干,状如张开的五指,当地老表称其为“五爪樟”。几千年来,它就像一把时间的巨伞,撑起了岁月,撑起了星辰。
吉安县敖城有棵千年古樟,高28米,胸围10余米,树体挺拔,枝干纵横,在主干13米处,生出多杆龙须似的分枝,有的仰天直立,有的俯地而行,母树的周围遍布子树36棵,占地约5亩,犹如热带的榕树一样,演绎了独木成林的罕世奇观。
泰和县江畔村有大大小小的樟树上万棵,其中最有名的迎客樟,胸径2米多,高30米,树龄1200多年,树干像挥展的双臂,好似在热情欢迎往来的客人。在该村的魁星塔旁,有一棵百年大樟树,分三四个枝干,龙干虬枝,斜伸横展,凹凸起伏,形如笔架,人们称为“笔架樟”。该县马市镇栖龙村有棵古樟酷似“心”形,每年七夕,一对对恋人纷至沓来,这里成了网红打卡地。
婺源县浙源乡岭脚村有一棵古樟,300多年树龄,直径3米多,原来高达40多米,因遭雷击火烧,整个树身被斩断,现只剩下10多米高,树干几乎空透,仅剩两片树皮,但却依然葱郁葳蕤,让人叹为观止。
德兴市海口镇海口村有棵古樟,距今已有1800多年,树高20米,树冠35米,树围23米,需要13个人才能合抱。树的底部有个10多平方米的空洞,十几个人可以在里面打麻将,大革命时期还做过赤卫队的哨所。
九江市柴桑区涌泉乡东冲冯村有棵500多年的古樟,从主干2米处长出10根放射状枝干,被人们称为“十子树”。这棵古樟高29.5米,胸围8.7米,冠幅35.6米,树荫面积达1000平方米。
宜春市袁州区天台镇江东村有一棵古樟更为奇特,在一个树根上同时生长出9根主干,人们称其为“九兄弟樟”,除1根在1970年代枯萎外,其余8根主干并肩挽臂,相依相偎,凌云吐烟,直插蓝天。
乐安县牛田镇有一片古樟树群,沿着乌江两岸绵延10华里,面积约70公顷,有古樟2907棵,树龄都在数百年以上,最长的一棵超过千年。其中国家一级古树288株、二级古树1536株、三级古树1056株。有关专家认定这是全国规模最大的古樟群,被称为“中国第一古樟林”,2016年5月入选上海世界吉尼斯之最。
这些古樟,犹如穿越时空的精灵,阅尽世事沧桑,饱览人间风云。每一棵古樟,都是一颗“绿色化石”;每一棵古樟,都是一件“活的文物”。
樟树之所以有着如此长久蓬勃的生命力,关键在于其根系发达,地上的枝干长得有多高,主根深入地下就有多深;地上的树冠覆盖得有多宽,地下的旁根就伸得有多长。不少古樟的根好似长龙盘伸错展,忽而冲开厚厚的土层,钻入地下;忽而拱起巨石和建筑物,冲向地面,可谓力鼎千钧,威力无穷!因为有了深厚发达的根基,樟树才得以枝繁叶茂,屹立苍穹;才得以吸天地之灵气,采日月之精华,历经千年而依然郁郁葱葱,历经磨难而依然雄姿勃发。加上“樟”与“张”同音,含有开张、张开之意。所有这些,正好符合人们期望健康长寿、兴旺发达、幸福吉祥、坚强向上的心理。所以江西老表把其作为“风水树”,作为“圣树”和“神树”,倍加爱护和保护。即使在1958年那样大量砍树大炼钢铁的时期,全省的古樟都安然无恙,没有人去毁坏和砍伐。
这也就是至今为什么江西还能保存有那么多古樟的根本原因。
三
樟树之所以是“江西第一树”,还因为其有着第一流的品格。
樟树的奉献,是一种全方位的奉献。樟树全身是宝,它的干和枝,是上等的家具材料。樟木做成的箱子和橱子,美观精致,纹路缜密,结实耐用,不会变形,不生蛀虫,不生霉菌,香气袭人,历久弥新。年轻姑娘结婚时,若有樟木箱子做嫁妆,那本来就充满幸福的脸上会多添几分幸福。无论什么房子,只要在里面放上几根樟木条,满屋立即清香扑鼻,人顿时觉得神清气爽。从樟木里提炼的樟脑,是天然的好药物。一件衣服放上一颗樟脑丸,不用担心化学污染,不用担心虫子噬咬。樟树的枝桠和叶子,不仅是烧火做饭的好燃料,而且是驱蚊的好材料。夏夜的乡村,蚊子特别多,人们用樟树枝叶烧起一堆火,那淡淡的青烟会把蚊子驱赶得无踪无影。樟树开出的花,细小而带绿黄,发出淡淡的清香,给人以温馨和享受。樟树结出的果子,像一粒粒黑色的珍珠,榨出的油可供人食用。20世纪60年代“三年困难时期”,因为食用油严重缺乏,我村子的人就是靠樟油度过那段艰难岁月的。
樟树具有坚韧不拔的精神。一年四季始终保持一种蓬勃葱茏的形象。春天,狂风卷着暴雨,断裂了樟树的枝丫,但不久断裂的地方又长出了新枝。夏天,雷电将一些樟树拦腰劈断,或者将树身一劈两半,但它忍受剧痛,顽强抗争,战胜死神,重新挺立,奇迹般地焕发出新的青春。秋天,万木凋零,落叶遍地,而樟树却在凛冽的霜天中傲然无惧,为人们铺开了一片青翠。冬天,北风怒吼,天寒地冻,大雪把有些樟树的枝干压断,但它们毫无惧色,沉着坚定,用盈盈的绿意融化着寒冬的严酷。每当换季的时候,樟树也是陈叶和新叶悄悄交替,几乎不为常人所觉察,表现出一种谦逊淡然的操守。由于樟树终年常绿,不仅让人们时时感受春天的气息,感受空气的清新,而且让人们感受到大树底下好乘凉的惬意。特别是在烈日炎炎的时候,人们在树荫下喝茶、聊天、看书、娱乐,或是在紧张劳动之后,往树底下一坐,瞬间汗水全干,全身变得清凉。那种舒服,是无法用语言形容的。
或许因为樟树予人的好处太多,40多年前,樟树又被赋予新的使命,又扮演了新的角色,成了城市的行道树。曾记得,在1980年代,南昌市的阳明路和八一大道两旁,都是清一色的法国梧桐树。这种树,夏天浓荫遮天,密不透光。但一到秋冬,叶子全落,光枝秃丫。突然有一天,这些法国梧桐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一棵棵樟树。从此,南昌变得青翠欲滴,变得春意荡漾,没有了秋天,没有了冬天,人们一年到头都走在明媚的春天里,走在清新的绿荫里。
樟树,让春光在南昌流淌,让春色在南昌永驻。
四
改革开放以后,各地兴起了一股城市建设的热潮。不知是什么时候,移栽樟树成了一种流行和时髦。
在许多地方,人们为了绿化和美化城市,不惜动用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种植各种各样的花草和树木,其中栽得最多的树木之一就是樟树。
按理,多栽樟树是好事,人民群众是欢迎的。但问题也随之出现了。
君不见,在有的城市新建的市民公园里,不知从哪里弄来的几棵古樟,栽在几处显眼的位置。它们被切断主根,砍掉枝桠,只剩下一截主干和几根枝杆,就像一个没有了脑袋和手脚的人,孤零零地立在那里。虽然不久古樟长出了新的枝叶,但总觉得不是滋味。也许有人会说,过不了几年,古樟就会长得很茂盛。但话好说树难长,古樟要恢复到原来的样子,恐怕需要经过相当长的时日。
有的城市在建设广场时,为了彰显历史的厚重,树立城市的形象,也弄来几棵古樟栽上。可能是因为赶时间,抢进度,要在某个时间节点完工,因而在最不适合栽树的盛夏季节栽树。烈日炎炎,火烧火燎,因为气温太高,古樟又需要大量的水分才能成活。于是,有关人员便想出一个办法,给古樟“打吊针”,把几个配有养分的水袋挂在树上,用细管连通,再把针头插进树身,给其输水输液,那样子就像一个站在医院里输液的病人。一棵原本生机蓬勃的古樟,在烈日下被折腾得奄奄一息。也有的在严冬季节移来几棵古樟,不顾雨雪冰冻,强行栽下。因气温太低,冻坏树根,人们急忙弄来塑料布,几番包扎,给古樟穿上厚厚的“防寒保暖衣”,看上去真有些大煞风景。冬天和夏天,酷暑和寒风,人都躲在家里不敢出门,这些古樟能挺住吗?就是能挺住,能成活,但付出的代价也实在太大了。
前些时候,为了发展旅游,不少地方热衷于建设古镇。有的人生怕古镇不“古”,古镇不“老”,于是组织有关人员四处出击,搞来了不少樟树,其中不乏有些年纪的古樟,在古镇上栽成一片樟树林。但因为资金和管理技术跟不上,有些樟树不久就枯萎了。这种做法的初衷也许是好的,是出于对樟树的喜爱。但有时过分的喜爱往往会成为一种伤害。
其实,古樟的移栽,何止这些地方。在一些高档住宅小区里,在一些新建的豪华大楼前,在一些富家大户的私人花园里,都可以看到移栽的古樟身影。
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作为一种有生命的树木,何尝不是如此。一棵古樟,在一个地方生长了几十年几百年甚至上千年,已经习惯了当地的气候和环境,习惯了当地的水质和土壤。可如今却突然换个新的地方和环境,它会觉得非常不适应,就会“水土不服”。为什么有些古樟在原地生长得好好的,一经移栽,就生长得异常艰难,很难枝繁叶茂,很难回到先前的那种自由生长的状态,根本原因就在这里。更何况一棵古樟经过“斩干截根,除枝去桠”,再移栽到别的地方,就不是原来意义上的古樟了。特别是有些古樟在移栽中一旦不能成活,是不能再生的,是不可复得的。而这时失去的就不仅仅是一棵古樟,而是一段自然,一段生态,一段年轮,一段历史。
樟树,生命的长青之树,赣人的精神图腾。让我们珍重和保护好这江西第一树。
□ 刘上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