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11 09:07:18
点击:次
洋香瓜种植技术
洋香瓜在我国南方湿润地区栽培,要选用适宜的品种,进行设施栽培及其配套技术才能成功,下面是小编为你整理的洋香瓜种植技术,希望对您有用。
洋香瓜种植技术
一、生物学特性
洋香瓜性喜热热、干燥、多日照之天气。生养期昼间28~30摄氏度,夜间16~20摄氏度,地温20~25摄氏度,最低界限地下15公分处在18摄氏度以上。生养期若遇日照不足又高温时,茎蔓易徒长,雌花不易分化,不易座果或结果不良。夜温过高且昼夜温差小时,则果实虽大,但果面网纹不完美,糖度减低,品质亦稍差。夜温过低时,果实膨大受阻,且影响结果率,因此依栽培时期的不同,选择适合的品种。
甜瓜为浅根性作物,且好通气性良好的土壤,若耕土过浅,则根部伸展不良,影响结果率。故应选择四周环境透风良好,保水力强和通气性好的土壤最为理想。酸性中性为佳,与水稻、玉米等轮栽为宜。
二、栽培治理
(一)栽培方式:
1、露地畦面覆盖银玄色塑膜布栽培:本方法可以减少病毒病的发生,维持良好的土壤物理性,减少水分、养分的流失,促进根群发育等很多优点,使洋香瓜栽培更安定。
2、遂道棚栽培:具有防冷、保温、防雨、减少病害及调整产期之功能。畦面及棚内温度湿度都要调节好。
3、遂道棚两作栽培:为节省本钱,减少劳力,缩短栽培时间,就采用两作栽培方式。利用原有之栽培畦、原有之设施资材设备,只改换栽植之位置,再栽种一次洋香瓜。应选择排水良好、保肥力强,轮栽年限较长者为宜,不适合的土壤要避免连栽。连栽品种以耐病强或早生稳定为宜。
4、简易塑膜布室栽培:此种栽培方式历史已久,但因本钱稍高,栽培面积尚未几。简易塑膜布室栽培,有立式和匐地栽培两种。立式栽培所需劳力较多,更需精密的栽培技术,若无立式栽培经验者,常导致产量不稳定或失败的现象,匐地式栽培较粗放且安定,但栽植株数会较少,栽培前宜有过详之考虑。
(二)肥料及施肥:
洋香瓜为短期作物,肥料以速效性的为佳。施肥量之决定必须考虑土壤的肥瘠、土壤的性质、栽培的时期、栽培的品种等不同,其施肥量亦有差异,施用过量不但浪费,而且影响植株生养和引起生理障碍,肥料不足,植株衰弱,产量低下。施肥的方法有深耕全面施肥及条沟施肥。土层深厚、保肥力强、注水次数少之土壤,最好深耕且土层全面撒施全量肥份做基肥施用,追肥则以液肥叶面施为辅。耕土浅或保肥力差之砂地,养分轻易流失,需水量亦大,施肥方法以70%做基肥条沟施下,30%做追肥少量多次分次施,或装喷水软管配合养液施肥最为适合。施肥适期分为几个时期。在不同时期洋香瓜所需的肥料养分也有不同。
栽植密度:栽植行株距依栽培方式、栽培时期、引蔓方法、土壤性质和品种特性调整之,原则上两株之间的间隔以50公分左右。
(三)摘心、整枝之方法:为使洋香瓜在最理想的位置结果,使结果期一致,摘心、整枝为栽培上必须的手段。而留果数的多少为安定品质之重点。其操纵时期是否恰当,其枝术之巧拙直接影响产量及品质之好坏,栽培上不可忽视此项工作。摘心整枝宜在晴天进行,并应配合喷药工作,开花期尽量避免喷药,否则亦应以傍晚施药为宜。
(四)留果枝术:进步单位面积产量是大家共同愿看,但洋香瓜1株之结果数多时,其商品价值反而大幅度降低,所谓果多无良品。质与量两者不能兼得,以品质第一,产量次要为原则,因此为留果工作更加重要。植株结果后5~10天,幼果如鸡蛋大时,选择果型较长且端正者始行留果。顺便把花痕部之花瓣往掉,减少病菌侵进。留果数目之决定须视品种之特性和植株之生长情形酌定之。
唯有优良的外观,品质才安定。因此,洋香瓜留果观念上宜采精兵主义,果数宜少不宜贪多。留果期不宜太晚,以免影响生养。在早春栽培,预定结果蔓上所留的果实,若遇持续低温时,则果实膨大不良,当植株生长转强大时,可再留二次结果。假如第一次留果数少时,每蔓可再留1果,但以早生品种为宜。晚生种则品质糖度稍差,再留果不理想。秋作栽培留单蔓比双蔓妥当,因秋作果大,结果数亦少,每株以1果为原则。为减少第二次结果之发生,摘心整枝时随即把非结果蔓之雌花摘除,不使再结果。秋作留果数原则上比春作为少。
(五)水分的治理:洋香瓜既不耐干又忌多湿,注水量应视洋香瓜的发育阶段、土壤性质、土壤湿度和天气而定。生养初期至开花前,土壤保持适当的水分,使植株强健缓慢发育为宜。水分过多时,茎叶旺盛,影响开花结果,且易患病害。太干则生养受阻,生长不良。开花结果期宜减少注水,以免生长过旺而影响结果率。结果后7~20天为果实肥大最快的时期,迫切需要水分,注水量宜多。尤其保水力差的土壤更要充分注水,以促进果实肥大。
果实近成熟期,节制水分,保持适当的干燥最理想,此时如土壤水分过量,则糖分降低成熟期延后,果实易引起裂果及病害等,无网纹品种果面则易发生稀疏网纹,白皮品种则易引起绿白不均的皮色或果?**鄣阒ⅲ跋焱夤凵醮蟆M蒲笙愎掀分挚ê?4~20天进进果实硬化期,果面开始形成网纹,如网纹形成初期水分过多,轻易发生较粗的裂纹,则网纹不美。因此宜在网纹形成前7天左右减少水分,待网纹逐渐完成时,再渐渐增加水分,以促进果实膨大及网纹完美。假如土壤太干则果面的网纹很细且不完全,外观亦不美。在注水时根部尽量保持干燥,降雨时应尽快把畦沟积水排出,切勿积水。
(六)促进结果的方法:天气良好时,结果前彻底做好引蔓和整枝作业,使各蔓间保持适当的空间,采光充足,透风亦良好,结果蔓先予摘心,并选择优良的雌花使其结果。在此条件下,大多数情况结果都相当安定,如遇天气不良或室内栽培时,如无媒介昆虫,宜行人工协助授粉,两性花品种在开花当日用水彩笔在其柱头上轻轻授粉以促进结果。春作栽培常遇冷流,温度降低,开花不良,花粉活力弱,结果率偏低,因此使用结果促进剂,以进步结果。洋香瓜应重视品质至上的条件下,自然结果(以昆虫媒介或人工授粉),是最理想的结果方式。
(七)果实伏瓜垫、套袋和吊果:为使果实清洁美丽,果皮著色完全均匀,减少果实病虫害,以及喷药时避免果实直接接触农药,留果后最好进行果实套袋和伏瓜垫。竖立式栽培时,留果后应用细绳吊住果梗部,固定在支柱之横向线上,以防瓜蔓折断及果实脱落。
三、采收和包装
(一)采收适期的判别。
洋香瓜的糖分在果实近成熟期前后急速增加,假如采收过早,不但糖分低而且肉质不好;采收过晚又影响贮运力,因此采收适期应该是果实糖分已达最高点而且品质尚末变软时最好。早生品种大致轻易脱蒂,贮运性亦较差,应把握接近脱蒂前采收为宜。便晚熟品种则不宜过早,否则糖分达不到标准。大多数情况洋香瓜品种之收获适期可依下列方法综合判定之。
1、果皮色变化:果实成熟时,果皮轻易变色的品种变为黄色、桔黄色、黄绿色、乳白色等,可依果皮的变色情形判别采收适期。
2、果蒂四周发生离痕:当果梗与果实著生部开始发生裂纹迹象而且末脱蒂前即行采收。
3、果梗或果蒂四周有黄化特征:无网纹品种在低温期采收有此特征居多。
4、结果蔓上之老叶类似黄化缺镁的症状。
5、计算成熟天数:用作记号的方法来判别成熟时期。
6、采收试食:先采收2~3果试食,同时调查糖度和品质,以确定采收适期。
(二)收获。
在气温低的早晨进行采收为宜,采收后果实放置在阴凉场所,避免重叠,待果温及呼吸作用下降后再行分级包装装箱。大多数情况洋香瓜有后熟作用,采收后在室温下经2~3天品质最好,为适食期。洋香瓜贮躲时间愈久,则糖度渐低。
四、病虫害及防治
(一)蔓枯病。
叶部发生淡黄色乃至黑褐色同心轮纹状凹陷病斑,总之生裂纹。茎部先发生浸状部分,总这分泌红褐色脂状物,最后成灰褐色木栓状干枯病斑,病斑上有小斑点(子事囊壳)为其特性。病斑常在根头或茎节部发生,根头常肿胀使整株萎凋枯死(俗称败头)。
防治法:选用蔓枯宁800倍液喷雾。每隔5~7天一次,连续4~5次。
茎杆患病处用蔓枯宁或53.8%的氢氧化铜加水10倍泫涂株,发病时每隔5—7天一次。
(二)霜霉病。
多由基部老叶开始发病,初为不明显的淡黄色小斑,继之以叶脉为界呈多角形黄褐色明显病斑,病斑干枯易破;叶背病斑有灰玄色,叶片提早枯死。
防治法:1、露速净400倍液喷雾、每隔7天一次发病时3~4天一次。
2、雷多米尔500~800倍喷雾。
(三)细菌性斑点病。
叶片初起水浸状不整形或角斑,不久转灰褐色,组织破裂呈小洞。
防治法:10%溃枯宁粉剂1000~1500倍液叶面喷雾,每隔7~10天一次。
(四)白粉病。
茎叶片(尤其叶背面)发生白色粉末,然后变为灰色,并有小黑粒出现,叶片黄落。
防治法:粉锈立克3000倍液喷雾,每隔7天一次,发病时4~5天一次连续3~4次。
(五)银叶粉虱。
为害情形:除成虫及幼虫直接植株养液外,并传播病毒病。成虫及幼虫分泌蜜露,诱引蚂蚁或其他昆虫来为害为大,诱发黑煤病,影响光合作用。
洋香瓜栽培技术要点
(1)季节和品种选择
由于洋香瓜耐高温而不耐寒冷,因此只有在全封闭自动化温室内栽培可以不受季节限制,而在无加温的或良好保温设施的情况下,如玻璃或塑料大棚,要选择雨量少、日照好、温差大的季节。江淮平原、上海、浙江等地要抢在梅雨季节前成熟,广东等地选择雨量少的秋季,海南等地选择旱季。无土栽培因投资大、成本高,最好选择抗病力较强、有网纹、品质好、外形和风味独具一格的精品品种。
(2)种植方式
无土栽培分为水培和基质培两种栽培方式。水培是让洋香瓜根系漂浮在营养液中或向根系施营养液,基质培是将洋香瓜栽培在固体基质中,再加灌营养液,也有基质中混入足够的有机肥,生长中期根据需要再追施有机肥,整个生长期只滴清水,不滴营养液。洋香瓜水培较好的方法是广东珠海、东莞市农业科学研究所采用的深水流栽培法。此法种植的洋香瓜瓜个大、瓜形均匀,但营养液的管理严格,技术要求高。洋香瓜基质培有基质加营养液栽培法和有机基质栽培法两种。基质培种植管理方便,但单瓜个小,果形不够匀称。有机基质栽培,简便易行,成本低,但对于基质中的营养状况难于了解和控制,易出现养分供应不均衡的现象。
深水流水培技术具有深、流、悬的特点。深,是指盛装营养液的种植槽本身较深,另一个是营养液的液层相对较深,这样植物的根系就可深入到较深厚的营养液中,整个种植系统中的营养液总量较多,在植物生长过程中营养液的组成、浓度、酸碱度、水分、温度等不易产生急剧的变化,根系生长的环境相对较为稳定,营养的补充和调节方便。流,是指营养液是循环流动的,可增加氧的浓度、降低根系分泌出来的有害代谢产物等。悬,是指植物悬挂种植在营养液液面之上,让植物的根颈部远离液面,部分根系深入到营养液液层中生长,部分根系裸露在营养液液面上及定植板之间的那部分潮湿空气中,有利于根系吸收氧气。
深水流水培设施的种类多样,在我国应用较多的是水泥砖结构深水流水培,设施由种植槽、定植板、贮液池、营养液循环流动系统四大部分组成。种植槽宽度一般为100~150厘米,槽内深度控制在12~15厘米左右,槽长度为10~20米,定植槽内可直接盛放营养液。定植板用密度较高的、板体较坚硬的白色聚苯乙烯板(俗称泡沫塑料板)制成,厚度为2~3厘米,在定植板上钻放置定植杯的定植孑L,每一个定植孔放置一个定植杯。贮液池一般是建在地下,利用水泵把地下贮液池的营养液抽入种植槽中,而槽中的营养液一旦达到预设的水位时就会随重力的作用从回流管道而流入贮液池中,以此循环往复。营养液循环系统包括供液管道、水泵、凋节流量的阀门等部分组成。
栽培洋香瓜的营养液配方有多种,山崎配方、华南农业大学配方适合洋香瓜的栽培。但洋香瓜不同生长时期对养分的需求是不同的,一般苗期用0.5个剂量,始花期用一个剂量,果实发育后期可用到1.2个剂量,还要根据气温高低进行增减,低温加大浓度,高温降低浓度。深水流水培法营养液的管理是营养液每天循环流动14小时,增加氧气。营养液深7~10厘米,每株洋香瓜占有24升营养液。槽面要密闭,否则会引起青苔生长,争夺养分。每5~7天测定一次营养液的电导率,增加新肥料,电导率保持在2~2.2之间,每天根据蒸发量、吸收量向贮液池增加清水,保持池内原水位。在整个生产过程中,从设施的清洗、消毒、播种、定植直至收获,各个环节都要责任落实到人,同时建立完善的管理档案,以便寻求科学的管理制度。
基质加营养液栽培由于营养液的加入是不回收利用的,加入基质中的营养液除少量流出基质不能被植株吸收利用外,其他全部积累在基质中,因此营养液的加入和补充要视天气情况、基质的持水能力和植株的长势情况而定。与水培相比,固体基质性能稳定,设备较简单,管理较容易。采用基质培的基质种类较多,通常用的基质有以下两类:一类是有机基质,如泥炭、锯末、炭化稻壳、蔗渣、椰糠等。另一类是无机基质,如砂、蛭石、岩棉、珍珠岩、炉渣、泡沫塑料等。生产中为克服单一基质在通气性;保水力等方面的不足,常将几种基质混合使用,称为混合基质。如泥炭加珍珠岩、椰糠加珍珠岩、木屑加菇渣等。基质栽培可用大型栽培槽,也可用袋培,定时定量滴灌营养液,配方可任选一种,如果在基质中施用足够的有机肥和复合肥,则可以只滴清水,不滴营养液。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推广的有机基质栽培,亦称有机生态型无土栽培技术,在炉渣加泥炭或木屑再加沙作基质,再施入消毒鸡粪、复合肥等肥料,整个生长期只滴清水不用营养液,这是一种较低成本的无土栽培类型。目前在洋香瓜栽培中得到推广使用。
(3)育苗技术
水培法用空心营养杯装小石子播种育苗,将杯放在流动的营养液池中,7~10天后生出2片真叶时就可移栽。将杯嵌放在水培槽盖板孔中,根部浸泡在营养液中,没有缓苗的过程,生长发育很快。如用基质培养,可用一般育苗杯或育苗盘,出苗后浇0.2个剂量营养液,2片真叶时移苗。
(4)定植与整枝技术
洋香瓜幼苗定植时要注意保全根系的良好,不要伤根。移植到水培定植杯的时候,不需要把育苗的基质坨脱去,直接把幼苗连同基质一起移入定植杯中,可用少量的小石砾固定,也可以不加以固定,直接把苗放入定植杯即可。定植时掌握好种植密度,一般每667平方米大棚或温室定植1200株,原则是通风透光、不荫蔽,否则光合作用受到影响,病害发生严重,果实较小,产量反而不高。
棚室内栽培均采用尼龙绳将主蔓吊起引蔓上升的单蔓整枝方法。通常在主蔓的第13~16节的子蔓上留果,进行人工辅助授粉,幼果长到鸡蛋大小时,选留一个果型端正、生长良好的果实(小果型品种有时也可留2个果),坐瓜节位以下的侧枝及早摘除,坐瓜子蔓留3叶摘心,坐果节位以上的侧蔓全部摘除,也可留一叶摘除,增加光和面积,主蔓26
~28片叶摘心。当果重达到0.5~1.0千克时,宜用塑料网兜衬托果实,网兜要缠吊牢固,防止果实坠落。
(5)病害防治
无土栽培洋香瓜,如果没有很好的防治措施,病虫害发生比较严重,有时是毁灭性的。因此,在生产上除了严格进行种植设施的清洗和消毒之外,还要采取有效的药剂防治措施。危害洋香瓜的病害主要有蔓枯病、白粉病、霜霉病、根腐病,其中蔓枯病的发生较难控制。预防蔓枯病的措施有:
①保持茎基部周围干燥。
②严密覆盖栽培床,减少水分蒸发。
③严格整枝。
④及时防治。发现病株立即用甲基托布津与杀毒矾或瑞毒霉锰锌可湿性粉剂按质量1:1的用量将药剂混合,然后加入清水调和成较浓的药剂(呈糨糊状),涂抹茎基部及根茎周围,涂10厘米左右的茎秆,每4~7天涂一次,同时在叶片上喷施杀菌剂,效果更好。如果基质或盛装营养液的种植槽或其他物品消毒不彻底,可能会出现根腐病,可用多菌灵、百菌清、敌克松来防治。白粉病、霜霉病在局部开始发病时,连续数次对症用药(白粉病用胶体硫、霜霉病用杀毒矾)效果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