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1-14 09:43:29
点击:次
新京报讯(记者赵利新)11月2日,新京报记者从河北省衡水市园林中心获悉,该中心植保科研究人员近期在市区进行野生植物资源普查时,在吴公渠岸边、滏阳河衡水市区段岸边、植物园三处相继发现野生大豆,面积合计约250平方米。衡水市野生植物专家告诉记者,这三处发现地离衡水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很近,野生大豆种子或为飞鸟从别处吞食携带而来。
在植物园发现的野生大豆。河北省衡水市园林中心供图
衡水市园林中心植保科一位苏姓工作人员介绍,与人工栽培大豆单棵呈树状不同,野生大豆的植株呈藤蔓状,上面已经长出了密被长硬毛的长圆形豆荚。野生大豆出现在市区很罕见,这些植株是研究人员无意中发现的,并请相关专家对其复查、检测,最终确认其为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二级保护植物野大豆。衡水市早在2006年就有野生大豆的零星记载,但如此大面积的发现尚属首次。
衡水市野生植物专家、林业工程师孙俊庶告诉记者,三处发现地都离河北衡水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不远。衡水湖生物多样性十分丰富,以内陆淡水湿地生态系统和国家一、二级鸟类为主要保护对象,属淡水湿地生态系统类型自然保护区。市区里出现野生大豆,大概率是由飞鸟携带的种子长出来的。
他介绍,野生大豆是大豆的近原种,而大豆是我国重要的油料作物。野生大豆所携带的很多优良的性状基因,如抗盐碱、抗寒、抗旱、抗虫、抗病的基因,对于大豆品种的改良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
据业内专家介绍,野生大豆群体中所蕴含的优良基因将是栽培大豆品种改良的重要基因资源。今年三月,山东农业大学科研团队首次获得了多年生野生大豆的高精度基因组图谱,高效准确挖掘了大豆基因组的结构变异,拓宽了大豆分子育种可利用的基因资源,为大豆遗传基础解析、驯化性状调控基因挖掘及种质创新提供了重要理论支撑。
曾经野生大豆在中国遍布大江南北,广泛生长于海拔150米-2650米潮湿的田边、园边、沟旁、河岸、湖边、沼泽、草甸、沿海和岛屿向阳的矮灌木丛或芦苇丛中。但后来由于植被破坏、长期大量采挖药用等原因,植株急剧减少,有趋于绝灭的危险。
记者发现,关于野生大豆的保护已纳入国家法律保护体系中。2021年,在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农业农村部公布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中,野大豆为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植物保护条例》第十八条规定,禁止出售、收购国家一级保护野生植物。出售、收购国家二级保护野生植物的,必须经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野生植物行政主管部门或者其授权的机构批准。
新京报记者 赵利新
编辑 张树婧 校对 柳宝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