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1-26 10:06:23
点击:次
来源:【交汇点新闻客户端】
交汇点讯 7月8日,江苏沿海盐城条子泥垦区,收割机在火红的藜麦田里来回穿梭,收割、脱粒、秸秆粉碎还田一气呵成。
“条子泥垦区今年种植藜麦500亩,华东地区面积最大。经测算,单季藜麦平均亩产120公斤,亩收入2400元。”最后50亩藜麦收割结束,省沿海开发(东台)有限公司生产技术部副经理、藜麦种植技术项目牵头人尚辉说。
“条子泥藜麦亩产已达国内领先水平。”中国作物学会藜麦分会会长、农业部藜麦种植业首席专家任贵兴说,我们跑遍国内外所有藜麦主产区,条子泥垦区成功实现了国内东部地区首次藜麦规模化种植。
被誉为“营养黄金”的藜麦原产南美洲,具有耐寒、耐旱、耐瘠薄、耐盐碱等特性,是低脂、低热量、低糖的碱性食品,也被用作“太空食品”。
“在国内,藜麦主要生长于青海等高海拔地区,平均亩产100公斤左右。近几年在山东等平原地区也有成功种植的先例,在江苏沿海中重度盐碱、高湿地区大面积种植成功还是首次。”省农科院新洋试验站藜麦种质资源创新与应用团队带头人顾闽峰表示。
条子泥垦区总面积10.2万亩,其中中重度盐碱地约3.2万亩,土壤表面盐分高达8‰,有机质含量仅2‰。“过去大都以传统粮食生产为主,水稻单季平均产量400公斤,油菜单季平均产量100公斤,种植结构单一,综合开发效益不显著。”省沿海开发(东台)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林四新坦言。
抓住藜麦耐盐、效益高等特性,2018年,省沿海开发(东台)有限公司与中国农科院和省农科院合作,开展藜麦耐盐种质资源收集与创新、新品种引进与选育、配套栽培技术的研究集成与示范,并通过改良将土壤表面盐分降至3‰,有机质增至6‰左右。
“在沿海地区培育藜麦新品种,最大难题就是要实现耐盐耐高湿抗倒伏。”尚辉告诉记者。“省农科院藜麦课题组将创制的材料在东部沿海地区进行多年多点多区域生产试验,从3亩、20亩、200亩到500亩,经历出苗难、花粉败育不结籽等失败,最终从600多份种质资源中培育出适宜江苏沿海滩涂种植的苏藜1号、苏藜2号中矮杆藜麦两个新品种。”
2022年中央1号文件指出“推动由主要治理盐碱地适应作物向更多选育耐盐植物适应盐碱地转变”。条子泥藜麦规模化种植成功突破种源“卡脖子”技术,为江苏470万亩沿海滩涂丰富了作物栽培种类,提高了生态、经济等综合效益,为盐土改良综合技术集成应用成功探路。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卞小燕 通讯员 史晓红 戴海波 包健
编辑: 金勇
本文来自【交汇点新闻客户端】,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