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1-16 19:18:26
点击:次
一座座香菇种植大棚错落有致,整齐划一的架子上分层错落地立着一个个长约半米的“胖娃娃”,大棚一角的食用菌生产车间内,工人们正忙着备料......中秋时节,走进桐柏县朱庄镇,到处能感受到香菇产业快速健康发展的强劲势头,这一番朝气蓬勃的景象无不令人振奋。
“发展因地适宜产业是实现群众脱贫、乡村振兴的根本之策。我们立足实际,发挥优势,围绕小小的香菇做足文章,实现了‘家家户户有产业’的目标,全镇香菇年种植规模达到1500万袋以上,实现了贫困群众稳定增收致富、村集体经济实力不断增强的目标。”朱庄镇党委书记岳道有说。
一个资源并不富足的山区小镇,是如何把小香菇做成了大产业的?这一产业后劲如何?带着这些问题,记者深入朱庄镇进行采访。
“只要干部带头,收入稳定,群众就有积极性”
“我种香菇已经十四五年了。近几年,我与其他村干部联合投资近千万元,先后建成了两个香菇种植扶贫基地。群众看到村干部带头种香菇,积极性都特别高。我们这儿的村子有个共同的名字:‘香菇种植专业村’!”吕明军说这番话的时候,心里特别自豪。
吕明军是朱庄镇朱庄村的“当家人”,也是桐柏国芝香菇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在朱庄镇,像吕明军一样的“理事长”还有很多,他们大都是村里的干部。
“村看村,户看户,群众看的是干部。”这话一点不假,朱庄镇香菇产业发展,就是村干部们带动的结果。过去,镇里种香菇的群众不少,可都是小打小闹,不成规模。镇党委、政府因势利导,鼓励群众发展规模化经营,齐心协力建设“香菇小镇”。刚开始,群众有顾虑。2013年,镇里号召全镇9个行政村,村村成立香菇种植专业合作社,合作社理事长均由村支书或村主任担任。吕明军和馆驿村原支部书记刘国和一商量,自筹资金近600万元,合作建起了朱庄镇首家香菇生产基地。该基地取名老关山香菇生产种植基地,年加工生产袋料香菇300万袋,具备养菌40万袋、种植30万袋香菇的能力,可为周边群众提供优质、高效、节能的种植香菇袋料。该基地生产的养好菌、可出菇的优质香菇袋,对贫困户每袋只收费4元,有劳动能力的拉回家自己种植,没能力的特困户可以托管在基地,享受基地分红。贫困户都说,镇村两级为群众脱贫致富考虑得太周到了!
“基地是个宝,脱贫致富离不了”
“现在群众已离不开基地了!”9月22日,正在朱庄村易地扶贫搬迁点香菇种植基地忙碌的吕明军告诉记者,“在这儿加工袋料、灭菌、养菌、种植香菇,那叫‘得劲儿’!”
究竟在基地种植香菇有多得劲儿?吕明军给记者作了详细介绍。他说,过去,百姓自己找地方加工袋料,灭菌过程是在蒸锅里进行的,这个过程需要烧柴,三天三夜至五天五夜方可完成。而在基地灭菌,只需要19个小时即大功告成。由于灭菌效果好,出菇率比农户用蒸锅灭菌高出20%。在养菌和出菇阶段,农户如果自己种植,需要寻找合适的场地,购买遮阴网等等,而在基地种植,这些都不成问题了,省时、省心、省力。所以说,菇农们特别喜欢基地种植。
建设香菇种植基地,是朱庄镇党委政府决策、倡导并推动落实的结果。过去,全镇没有一个像样的种植基地,这成了发展规模化经营、建设“香菇小镇”的“瓶颈”。为此,镇党委、政府一班人带领村干部、香菇种植大户外出考察学习,积极解决场地、资金等难题,从而推动了基地建设遍地开花。这些基地大致分为五种不同类型,遍及各个行政村,让菇农就近学习技术,就近种植香菇,深受群众赞誉。
基地建设不仅为了富民,也为了强村。“这是村里的香菇种植基地,准备发展17万袋香菇,预计每年可为村集体带来8万元净收入。”新集村支部书记毕道伟告诉记者。在朱庄镇馆驿、粉坊等村,这样的集体经济小企业正在遍地开花。
“当好‘保姆’,服务到家,让菇农高枕无忧”
在朱庄镇,农民“伺候”香菇大棚,政府“伺候”菇农,“服务”成了一种实实在在的富民行动。9月22日,正在菇棚里忙活的菇农吴传勇告诉记者:“我眼睛不好,过去在外打零工,收入不固定,忙活儿一年下来口袋里不落几个钱。现在通过政府免费提供技术培训,在家种植香菇,不仅收入稳定,还能照顾老人孩子。”
与吴传勇一样,今年48岁的吴传坡,是朱庄镇粉坊村村民,视力残疾,爱人杨文英患癌,两个孩子都在上学,家庭开销大,收入渠道单一,家境困顿,被识别为建档立卡贫困户。村干部为他送信息、送技术,还送去了其他帮扶措施,使吴传坡一家人点燃了脱贫致富的希望。夫妻二人依托扶贫政策和专业种植技术,一头扎进香菇棚里,辛勤劳作,从装袋、传菌到采摘,两人一刻也不敢懈怠。2017年,吴传坡种植香菇11000袋,净收入达3万余元,当年就顺利实现脱贫摘帽。
政府服务到了家,脱贫农民乐开花。如何在全镇范围内全面决胜脱贫攻坚,朱庄镇党委政府殚精竭虑。他们立足香菇产业发展求突破,围绕服务找准立足点,针对贫困户的实际情况因户施策,实施“菜单式扶贫”。
一是农户分散种植香菇。帮助有劳动能力、有技术、有种植场地的贫困户,利用到户增收项目资金,依托香菇基地传帮带,促进他们尽快脱贫。二是托管种植。对那些缺劳动力、年龄偏大的贫困户,采取在基地进行托管种植的方式,贫困户享受基地保底分红。三是租赁种植。这种种植方式主要针对的是易地搬迁集中安置的贫困户,这些贫困户搬入新居后没有种植场地,没有稳定的产业和经济来源,该镇通过到户增收项目为每户生产香菇种植袋2000袋左右,并把基地一部分标准化香菇大棚租赁给这些贫困户使用,贫困户自己管理,基地免费提供技术支持,贫困户只要每袋香菇每年付给基地1元的水、电、场地费用,剩余的收入全部归自己所有,每户收益在1.5万元以上,这样可使易地搬迁贫困户真正实现搬得出、稳得住、有产业、有就业的目的。
“我们提出‘全程化服务、系列化服务、优质化服务食用菌’的‘三个服务’口号,并切实落到实处。”朱庄镇人民政府镇长朱峰告诉记者。近三年来,镇里不仅帮助农民建成了5个香菇种植基地,还建成了一个年生产100万斤优质菌种的菌种厂和一个年出口创汇1500万元的香菇加工厂,让朱庄的香菇产业在生产、加工、销售上形成一条龙产业化的链条。近两年来,已累计为群众代加工香菇100余万袋,为群众节约成本50余万元。全镇目前仅从事香菇销售的商户就有60余户。
“发展品牌经济,靠外向型、多品种谋长远发展。”
郭进定是桐柏县进定香菇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2006年,他申请注册了 “金秋农”食用菌商标。2012年,他又注册了“桐淮”食用菌商标,在沿海几个城市建立了稳固的销售网络,同时,邀请外地经销商到桐柏来考察,让他们了解食用菌种植的组织和规模,更让他们知道这里的农副产品是无污染的绿色食品,让他们放心销售。在郭进定等经济能人的带动下,“朱庄香菇”美名远扬,产品远销到日本、韩国、泰国等东南亚国家和地区。
“销路不用愁,菇农足不出户,经销商上门收购。”
像郭进定一样,朱庄菇农在市场大潮中,对品牌形象的追求越来越高。不仅如此,他们还居安思危,在稳固国内、国际两个市场的同时,着眼长远,在绿色环保、有机产品认证及多种经营、发展观光农业上开启了新的征程。郭进定告诉记者,2013年,朱庄镇生产的香菇、木耳获得国家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证书和无公害农产品证书,2018年获得有机农产品认证证书。目前,该镇正在从单纯生产袋料香菇向同时发展猴头菇、草菇、袋料木耳、黄金菇、茶树菇、虎皮菇等多种食用菌的转变,食用菌生产更加注重节约集约化、绿色有机化、标准国际化。
“种植猴头菇,用的原料是玉米芯和棉籽壳,产品质量好、效益好,明年我还要多种一些!”脱贫户吴传生信心十足地说。
在农村,稻草、麦草、玉米芯、棉籽壳等等,这些农作物的“副产品”资源丰富,这就为草腐菌的生产开辟了广阔的空间,实现了农作物资源利用的最大化。“每1000斤稻草可以出300斤草菇,投资二三百元,收益在3000元以上。”桐柏县科技局高级农艺师王桂富告诉记者。
工作方法对了头,成效一步一层楼。从“香菇小镇”到“食用菌小镇”,朱庄镇的富民强镇之路越走越宽广。
“想群众之所想、帮群众之所需、干群众之所盼。我们将按照‘多种经营上规模、千家万户齐参与、观光农业上台阶、乡村振兴求突破’的思路,努力把朱庄建设成为豫南地区美丽的‘百菌园’!” 谈到朱庄的发展前景,岳道有眼中闪烁着希望的光芒。(通讯员 杜福建、刘佳 记者 李向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