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主页>农业资讯

农业资讯

您的当前位置:农业资讯

山东潍坊非洲菊种植(90后第一书记·故事|左晨阳:带村民种植非洲菊,种出希望)

时间:2024-01-18 13:29:41

点击:

90后第一书记·故事|左晨阳:带村民种植非洲菊,种出希望

左晨阳为贫困户王建立解决医疗报销问题。 本文图片 澎湃新闻记者 段彦超 图

【人物档案】

姓名:左晨阳

出生年月:1993年6月

驻村前职务:河南省濮阳市南乐县司法局科员

驻村职务:烟古屯村第一书记(非贫困重点村)

不到两年时间,村民们对左晨阳的态度,转了个180度——从怀疑“这个90书记能干点啥”,到现在亲切地喊他“阳阳书记”。

左晨阳说,自己的法宝,就是“把村民们放在心里”。

2017年12月,左晨阳到河南省濮阳市南乐县杨村乡烟古屯村任驻村书记。驻村时,结婚3天,他就放弃一个月的婚假回村工作。母亲生病手术,他也只请了3天假。

看着村里一天天好起来,村民一天天富起来,左晨阳感叹:“很有成就感。”

90后第一书记·故事|左晨阳:带村民种植非洲菊,种出希望

村干部、群众给左晨阳送的锦旗。

驻村法宝:把村民们放在心里

2019年6月30日,澎湃新闻注意到,走在村里,时不时有村民与左晨阳打招呼。“去家里坐坐”、“多吃饭,又瘦了啊,别穿黑色衣服,更显瘦了”。

“阳阳书记”,村民们对他的称呼,很特别。

回忆起刚驻村时,左晨阳坦言,当时有村民直言,这个“90后”书记能干啥?

2017年12月,左晨阳驻村时,很多村民见到这个高瘦帅气的小伙,觉得和自己的孩子年龄差不多大小,甚至还小,都感到很新鲜,甚至怀疑。

没想,很快,左晨阳就和群众们打成一片。他吃住在村委,闲暇时,就在村里转悠,到群众家中喊一声“叔叔婶子、大爷大娘、爷爷奶奶”,和群众拉家常。村民们感到心里很温暖,像对自己的孩子一样对他说出自己的心里话。

左晨阳的驻村法宝,就是把村民们放在心里。

2018年6月10日,左晨阳结婚。按照规定,他可以享受28天的婚假。然而,担心耽误扶贫工作的开展,他主动向领导请示,把婚假的时间缩短到一周。结婚后第三天,便急匆匆返回村里,坚持“五天四夜”开展工作。

“她(妻子)当时有些不理解,后来我安慰她,和她解释自己刚驻村半年,任务重、事情多,村里大伙离不开我,她就支持我的工作了。”左晨阳笑着说。无独有偶,2019年初,左晨阳的母亲生病,需要到北京手术,但年底脱贫攻坚任务重,在与父母沟通后,他仅申请了3天假,在母亲手术后就立即返村。

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澎湃新闻注意到,左晨阳的工作,得到了烟古屯村干部、群众的认可,群众们送来22面锦旗:“知百姓冷暖,为百姓谋利”、帮扶暖民心、党的政策好”、“关心群众、无私奉献”。

左晨阳告诉澎湃新闻,驻村前自己在县司法局做科员,工作比较轻松,主要是坐在办公室给求助者提供法律援助。当局里需要下派人员驻村扶贫时,他第一个站了出来,“一是自己年轻,得出来做点事多跑跑。二是局里女同志多,作为男同志,得主动承担责任,况且咱还是党员。”

90后第一书记·故事|左晨阳:带村民种植非洲菊,种出希望

左晨阳申请资金修建的四个大棚。

办实事,为村民跑前跑后

烟古屯村是非贫困村重点村,共有村民302户,1300多人,其中贫困户48户,119人。目前,已脱贫12户,计划今年底脱贫25户66人。

刚驻村时,左晨阳压力很大。“如果做不好,上级安排的备选人员马上就会替补。”2018年初,左晨阳就开始办实事,担心村民们过冬冷,他为全村村民送去600条棉门帘,800套棉手套和棉帽子,400套裤子等过冬用品。

有村民告诉澎湃新闻,村里地势低,2018年6月雨季到来前,左晨阳向上级申请5万元资金,耗时20多天,为村里修筑了长约200米的退水渠。

“村里常年雨天积水的问题,再也不是问题了。”村民说。

针对贫困户的扶贫工作,左晨阳为其中8户申请养羊支持,介绍贫困户中3人到南乐县司法局做一些社会公益组织工作,每月1500元。2018年,左晨阳还申请资金,帮25户贫困户修缮、重建房屋。按照计划,今年有3户重新改造。

左晨阳告诉澎湃新闻,贫困户每年有3000多元补助,还可以免费体检一次,住院报销百分之九十五以上,药费报销超过百分之五十。许多老人年纪大,不懂报销程序,而且腿脚不方便,就统一收到他这里,他复印、整理资料,再拿到乡里走各种程序。为这事,他常跑前跑后,村民还给他送了锦旗。

左晨阳还申请资金44.61万元,为村里建设里面积1790平方米的文化广场。左晨阳说:“一到傍晚村民们就集聚起来在这跳广场舞,我还给她们申请了音响。”不仅如此,村里还增添了路灯、水井,六个位置设立大喇叭用以广播宣传。

90后第一书记·故事|左晨阳:带村民种植非洲菊,种出希望

大棚里种植的非洲菊。

谋发展,“很有成就感”

左晨阳告诉澎湃新闻,烟古屯村的青壮年劳动力,基本都出去打工了,留守的,都是老人和小孩,还有要照顾一家老小的妇女。

青壮年劳动力为解决村民们的就业问题,很焦虑。“许多老人和残疾人,没能力做重活,更做不了什么技术活。要解决他们的基本生存、养老问题,除了定期送温暖福利,得有个长远之计啊。”

苦思冥想,多方查资料,左晨阳带领村两委班子成员多次到山东、河北等农村学习先进发展经验,最后决定以本村实际情况为基础,发展鲜花种植产业。

他争取到上级扶贫资金65万元,于2018年7月建成以4座鲜花大棚和一座加工储存一体化仓库为基础的烟古屯鲜花种植基地,成立专业合作社,以“致富带头人+贫困户”的模式进行经营。

左晨阳告诉澎湃新闻,事情起初并不是那么顺利。他选择非洲菊,是因为抗旱好成活,生长周期短、收益好。然而,鲜花种植需要一定技术,最初,一个大棚里的非洲菊险些“丧生”。因为附近村有村民种蘑菇赔了17万,左晨阳心里压力不小。他找到懂技术的人员,多次拜访,请到村手把手地指导村民们种植,所幸,产业逐渐成长起来。

截止到目前,烟古屯村“乡村情”非洲菊种植专业合作社已经正式开始运营,已有12户贫困户在基地务工,增加收入,年产值预计能达到10万元左右。

大棚种植带头人,59岁的王凤钦告诉澎湃新闻:“大棚种植给我们带来了稳定收入,大家都很感谢阳阳书记,我租大棚的租金、鲜花种子,肥料什么的,都是他帮助申请的免息金融贷款,有5万元呢。”

站在开着鲜花的大棚里,左晨阳告诉澎湃新闻,看着村里一天天好起来,村民一天天富起来,“感觉自己个人价值得到提升,很有成就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