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主页>农业资讯

农业资讯

您的当前位置:农业资讯

烟草种植业(你不知道的行业之“烟草种植”,效益比种植其他作物高太多了)

时间:2024-01-24 10:14:13

点击:

他是一个从小生长在贵州山区的普通农民,但是他却赢得了2006年度“遵义县十佳杰出青年”的荣誉称号,人选2007年度“遵义县十佳致富能手”候选人。一个只有高中文化的普通农民,却能站在烟农培训的讲台上向烟农侃侃而谈自己的种烟经验,让台下的烟农大呼“真的了不起”,他不是企业家,也不是政界能人,他只是贵州遵义县新民镇新民街上的一个普通农民,他叫王政权。但是这个王政权,却靠着勤劳的双手、灵活的头脑,在烟叶规模化种植上,走出了独具特色的种烟模式——王政权模式,成为远近闻名的能人,成为烟农心中的“科技特派员”,王政权模式也成为烟草行业发展现代烟草种植的一个活生生的样本。

你不知道的行业之“烟草种植”,效益比种植其他作物高太多了

烟叶烟花

一、打工的结束,种烟的开始

王政权的老家是以种烟为生的,1987年的王政权是一个新郎官,家里分到了两亩烟田,他们就是靠着这两亩烟田来养家糊口的。但是,由于种烟的规模太小,用工多,工序又较为复杂,因此一年下来,尽管天天围着烟田转,但是王政权一家没有赚到什么钱,甚至家庭的生活也是举步维艰。

现实的困境让王政权不得不去寻找其他出路。在他最为困难的时候,改革开放的春风吹到了贵州的大地上。和镇上的大多数年轻人一样,为了生活,王政权不得不出门到外面去打工,先后在广州、浙江、上海经历了近五年的打工生活。外出打工的生活是很苦的,活不好找,有的时候能赚到钱,有的时候赚不到钱,人在外面飘,越发的想家。1993年,王政权毅然放弃了继续打工的念头,回到贵州。

由于是从种烟开始到打工的,王政权一开始也没有想到要大规模的种烟,而是选择种植在当地经济效益较高的南瓜。2001-2003年,王政权在贵州缓阳等地尝试组织农民种植南瓜,由自己收购到市场上去销售,从中赚取市场的差价。但是在这三年里,种植南瓜却有赚有赔,刚开始的2002年,由于南瓜市场行情好,王政权赚了不少钱,但是2003年南瓜市场行情下降,他又赔了不少,市场的波动使得王政权开始思考什么行业既能有效规避市场风险,又能踏踏实实赚到钱,他首先想到的就是自己祖辈世世代代从事的种烟产业。

当时贵州山村大量的农民外出打工,很多土地抛荒,贵州烟叶种植处于低谷,烟农种烟积极性低。为了保持种烟的稳定性,当地政府和烟草部门采取了积极的措施,促进土地流转。精明的王政权敏锐意识到,规模化种烟是一条既能规避市场风险又能赚钱的好路子。

2004年,王政权从缓阳回到家中,正式开始了自己的规模化种烟之路。

二、土地流转想新招,规模种烟谱新篇

根据以前自己种烟的经验,从一开始王政权就知道,不进行规模化的种植是没办法取得好的经济效益的,而要想进行规模化种植,就必须推进土地流转。用王政权自己的话说就是,“如果种一亩地能得到1000元的收益,我不认为这算是赚钱,如果种100亩地,每亩得到100元的收益,我认为这才是赚钱。

因此,为了获得土地流转承包经营权,王政权特意找来了村民组长。在当地烟草部门的帮助下,通过一家家的协商,最终租用了130亩土地,其中有80亩还签了15年的租用合同。土地流转之后,最棘手的问题是启动资金,此时已经抱定种烟致富想法的王政权特意拿出自己多年以来的积蓄,还在当地的农村信用社贷款8万元。王政权的规模化种烟之路就这样开始了。

你不知道的行业之“烟草种植”,效益比种植其他作物高太多了

烟叶规模化种植

为了能种出好的烟叶来,仅有高中文化的王政权竟然不惜本钱找来挖土机对土地进行深耕,还将土壤分别送到烟草研究所做土壤分析,实现了测土施肥,为烟叶的生长费尽了心思。村里人用很惊讶的眼光看着他,但王政权不顾别人的看法,坚信自己能够在这条路上成功。

三、辛苦种烟事,管理费心力

有了土地,在种烟的道路上迈出了坚实的一步,但是王政权心中并不踏实。由于担心种烟失败,刚开始的头两年,王政权几乎包办了从物资购买、烟叶种植、雇工记账、工资发放的每一个环节。一个人的精力总是有限的,而且有的时候,事必躬亲效果并不是很好,王政权开始意识到规模化种植需要提升管理水平。

从2006年开始,王政权借助自己从大公司学到的管理经验,将雇工分组细化,并聘请了总管、组长,形成了自己的管理团队。为了激发管理人员的积极性,王政权不惜开出几百元到1000元的工资,对管理人员进行长期聘用,由他们负责烟叶生产的管理环节。在王政权的“2008年管理人员责任细则”上,清晰的列着以下条款:一切工人听从总管的安排与吩咐,负责好自己管理范围内的各个环节的工作;对组长和员工说话要和气,每周组织组长和员工开一次会,工作不到位或不按时做好的,没有当月的考核费;全年的总结考评中,没有考核费的,分月扣除200元。

除了加强管理,王政权还非常注意提升管理人员的素质。2006年年底,王政权带着4名管理人员坐飞机到云南学习种烟经验,与当地烟农交流。尽管花费7000多元,但是使得管理人员掌握了很多烟叶管理的细节,而让农民坐飞机出去学习的行为,在当地也传为佳话。

为了进一步强化烟叶生产环节的管理,2008年,王政权还对烟区劳动力资源进行了整合,组建了育苗、机耕、运输、植保、烘烤、分级等主业服务队伍,并组织各种技术培训,推广机械化作业。此外,在管理的同时,也不忘为员工提供人道的关怀,员工生病或者过生日,王政权不管多忙,都要亲自前往看望。

在提高员工素质的同时,王政权也不忘给自己充电,提升自己的管理素质。2008年,王政权还特别抽出时间报名参加中国广播电视大学农业经济管理的函授课程。

通过给员工适当的放权,从前事必射亲、忙忙碌碌的王政权逐渐变得轻松起来。2008年移栽的大忙季节,有100多人在地里干活,他却游刃有余,还有时间到其他地方给烟农讲课,这与从前三四十个工人都忙不过来的情况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四、合作创新,共创财富

现在的王政权是大家公认的种烟能人。但是王政权自己心里知道,在别人眼中风光无限的他,发展过程并不是一帆风顺的,他能够走到今天,曾经历了不少人生与事业的坎坷。

2006年6、7月份,贵州遭受严重的旱灾受灾害的影响,王政权经营的烟田烟叶产量明显下降,烘烤质量也很差,当年实际亏损8万元。但是王政权并没有丧失信心,反而清晰地认识到土层越厚的地块抗早能力越强。因此,王政权在下一年的土地租赁过程中,高价租赁那些抗旱能力强的土地,而不是盲目扩大种植规模。同时,他还自己出钱建立部分水利工程,烟草部门也配套修建了一些供水工程,从而保证了烟叶的稳产稳收。

随着种植规模的扩大,劳动用工与土地供给的矛盾也日渐突出。2005年和2006年,烟区大量农民外出打工,烟叶的生产阶段雇不到工人,工价随之上涨,村民也不愿意出租土地,引发土地紧缺无工可用等问题。困难面前,王政权陷人深深的思考,这一次王政权把解决问题的希望寄托在合作经营模式上,事实证明,这是正确的。

2008年,除了原有的租赁土地保持以前种烟模式外,王政权通过与农户签订协议的方式,开始了由他提供产前投入、技术指导、田间管理、烟叶烘烤与分级销售,农民投入劳动力,双方共同组织烟叶生产的模式。农民只需要按照技术要求进行移栽、打顶、采收,其他都由王政权及其雇工负责,并在各项工作结束后按照”334”的比例进行分配,尽管王政权会因此收益减少很多,但是他心里踏实,烟农种烟效益比种水稻、辣椒、玉米要合算的多。通过这种方式,烟农进行合作种烟的积极性提高了,王政权经营的烟叶种植规模也不断扩大。

你不知道的行业之“烟草种植”,效益比种植其他作物高太多了

打造烟草生态农业

五、发展循环经济,造就崭新梦想

随着烟叶种植的深入,王政权也认识到,常年在同一块地上种烟,会导致土壤板结,种植不出好烟。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在烟草部门的建议下,王政权又打起了循环经济的主意。从2007年开始,王政权开始探索烟叶轮作和冬闲烟地种牧草,牧草养牛、牛粪肥田的循环经济。

王政权的循环经济模式是这样的,在地里的烟叶收获后种上牧草,草打成料后用来养肉牛,通过养牛增加综合效益,建沼气池将牛粪用来产生沼气和沼渣,沼渣代替化肥回施到田里提高土壤的肥力,初步形成“烟一草一畜”的循环农业模式。

发展循环经济,除了带来更多的经济效益以外,也使得烟田得到了合理的修养,提高了土壤肥力,减少了病虫害的发生,也带动了当地畜牧业的发展,实现了劳动力就地务工,一举多得。

王政权认为,自己一个人富了不是真正的富裕。只有带着大家一起富裕才是真正的富裕。因此,他自己拿钱修缮边远烟田的道路,改善坡地的肥力,向有困难的烟农提供帮助。如今的王政权,是一个朴实的烟农,也是一个懂经营、善管理、有市场意识的能带领当地人种烟致富的能人,以自己的威信和能力带领大家走上致富的道路。

很难想象,在贵州的大山深处,能有这样一位既懂经营、善管理的、有市场意识,又具备社会公德心和为人民服务意识的能人。拥有王政权,是遵义县新民镇新民街的财富,对整个烟草农业而言,王政权也算是一笔财富。在国家的烟草行业烟叶生产品牌化、规模化的前提下,传统的小农生产、分散种植、粗放经营的烟叶生产方式已经不适宜烟草行业发展的需要,烟草种植业需要千千万万个像王政权这样能够推动烟叶生产组织方式创新,引领现代烟草种植业发展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