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9 11:14:13
点击:次
大球盖菇菌粮间作高效立体栽培技术模式
(一)主要栽培技术模式大球盖菇粮菌间作高效立体栽培模式将大球盖菇的生长发育特性与高纬寒地玉米种植生产特性相结合,4垄玉米2垄菌菇间作,使4垄玉米利用边际等效应产出6垄产值,减地不减粮。利用玉米秸秆生产大球盖菇,既获得健康食品又解决了秸秆还田培肥地力的问题。(二)配套技术要点1.适时播种玉米选用株高、耐密植、抗倒伏的良种。将玉米按照当地的播期进行常规播种,适度增加播种密度,每亩增加株数500~800株。在播种时按4垄玉米间隔2垄(其中两垄预留种菇)的方式进行播种。施肥要用控释肥,后期病虫害防治要采用生物防治。在玉米生长到4~5片叶时进行种菇。
2.菌菇培养料的备用菌菇的营养基料在播种玉米前15~20天准备。大球盖菇可直接采用生料或发酵料栽培。每亩用原材料(玉米秸、大豆秸、玉米芯、稻草、稻壳)约5000~6000公斤,以混合配料为佳,秸秆要经过粉碎,大小为2~3厘米。培养料配方:(1)玉米秸秆40%、玉米芯30%、稻壳18%、木屑10%、石灰2%;(2)玉米芯40%、稻壳30%、牛粪10%、木屑10%、*8%、石灰2%;(3)玉米秸(或稻草、黄豆秸)40%、玉米芯30%、稻壳20%、木屑8%、石灰2%;(4)稻壳或稻草(切段)70%,出过菇耳的滑子蘑、平菇、香菇、木耳等废料菌糠及污染料(经发酵处理后加入,和主料混拌后再发酵使用)28%,石灰2%。将混合料预湿发酵,建堆后在料温达到60℃以上时(大约5~7天)进行翻堆并调节培养料的水分。再经过9~10天基料基本发酵好。发酵好的基料,颜色棕红色,有淡的菌香味,有大量的白色放线菌产生。3.建床播菇将预留的2垄进行建床,以70厘米左右的畦床最佳,将整理出畦床的*放在畦床的两边,用于覆*。畦床不易宽,易于日常管理和采菇,低洼地不易建畦床。每平方米投料量为10~15公斤(干料),厚度为20~30厘米。每平方米用种量约为2~2.5袋。播种时第一层料铺完整理规整后,将菌种掰成核桃大小的小块状顺床摆放三行,菌种块间距也是3~5厘米,成品字型摆放,点播完第一层菌种后,进行第二次再铺料,厚度达到7~8厘米,整理料垄呈龟背形。4.覆*覆*厚度约为2~3厘米。在播完菌种后在料垄覆薄薄的一层*壤以刚盖严培养料,厚度2~3厘米左右,过厚的*不利于料垄透氧,易造成高温厌氧危害球盖菌丝正常发育。然后覆盖稻草,进行遮阳保湿处理。可在两床之间(60~80厘米)的作业道上取*。
5.加盖稻草稻草覆盖约为3~5厘米。以看不见所覆的*为准,每亩稻草用量约为150捆左右。覆*后就要进行覆盖稻草,覆盖稻草时要厚度均匀,不能露出覆*。初期采用横向覆盖利于防雨,出菇期再将稻草顺床覆盖,利于浇水时料垄表层受水充分。不覆盖草的菌床菌丝不易上*,出菇稀疏,产量偏低。6.出菇管理菌床经过40~50天培养后出菇,采收以不开伞为佳。经过发菌期的科学管理,覆*层长满菌丝后并向覆盖稻草上生长蔓延,移动覆盖稻草,让爬生稻草上的菌丝倒伏,迫使从营养阶段向生殖转化。菌丝束分枝上有小米粒大小白状物即形成菇蕾,菇蕾发生初期呈白色黄豆大小,子实体幼菇常有乳头状的小突起,丛生或群生,少量单生。随着菇体逐渐逐渐长大,菌盖逐渐变成红褐色或酒红色。
7.采收加工大球盖菇子实体开伞且菌褶变黑后便失去商品价值,菇体应在6~7成熟时为最佳采收时期。出菇期间应注意畦面稻草拱起处,将该处稻草拨开,检查该处子实体的成熟程度,做到适时采收。采收时用拇指、食指、中指捏住菇柄基部轻轻旋转摘下,同时注意不要伤及周边幼菇。采收后整平畦面覆*并铺好畦面稻草。采下的菇应削去菇蒂上的泥沙,及时新鲜销售或杀青盐渍处理。经水煮杀青或盐渍处理后,每公斤鲜菇一般可得熟菇0.6~0.7公斤。8.效益分析大球盖菇菌粮间作,亩产玉米、菌菇分别为500公斤和840公斤,亩产值分别为1100元和5000元,亩产值共计6100元。玉米亩投入700元、菌菇亩投入2400元,亩投入共计3100元。亩效益为30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