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3-07 21:59:06
点击:次
我们当前选育的食葵的品种主要有蒙葵、美葵和三道眉等,经过多年的培育和管理,食葵的栽培选育技术已经有了很大的发展,但要获得高的产量,还是需要注意以下方面:一是由于食葵较强的抗逆性,食葵种植必须选择中等肥力以上的地块。二是延长轮作的周期,保持在4年以上。三是加强病虫害的防治,减少病虫害带来的产量减少。随着栽培种植技术的不断进步,食葵的培育和选育新品种工作也在不断丰富,不断满足人们的日常需求。
由于食葵的根系较细较浅,种植食葵的地块要选择土壤控水能力强、土壤疏松、有机物含量高的地块,必须坚持科学、合理的原则,以保证食葵获得高产。一方面可以选择在小麦、玉米或者苜蓿的种植地上种植食葵,切忌选择在豆类种植地上种植。另一方面,要选择头年深秋翻耕的土地,翻耕深度维持在25cm以上,第二年适时整地,整地同时做好土壤施肥封闭工作,以保证土壤的疏松和控水性。另外,每亩选择使用48%的氟乐灵乳油100〜150m1兑水30公斤,进行地面喷施。要求土壤有机质>12g/kg、碱解氮>60mg/kg、速效磷>6mg/kg、速效钾>160mg/kg,且土地平整,质地为壤土或砂壤土。
优良品种是高产的重要前提,种子的选择要适应当地的土壤质量和气候环境因素。在选种时要遵循以下原则:一是选择抗病抗虫害能力较强、耐寒耐旱的食葵品种。二是保证种子的纯度,纯度应高于95%,净度应高于98%。三是在种植之前要使用菌核净、甲霜灵、辛硫磷乳油进行药剂拌种,以保证食葵免受几种常剪霜霉病、菌核病等的侵害。
播种期一般以4月5—15日或5月25—30日为宜。雨水多的年份在适宜播期范围内,应适当偏晚些,尽量在开花期躲过高温和降水不利天气,提高授粉率和抗病能力。采取气吸式播种机播种,播种量4.5〜6.0kg/hm2。要求播深一致,一般为4〜5cm,晚播宜深(4〜5cm),早播宜浅(3〜4cm),覆土严密,无浮籽现象,播后将种子和土壤压紧,播行要直,无断行。在株行距配置上,采用小畦种植,畦距90cm,每畦2行,行距45〜48cm,株距22〜24cm。温度控制需要5cm层深的土壤温度稳定在9°C左右时即可播种。播种时采用铺膜点播机播种,可将毛管铺设、薄膜铺覆、翻土耕地和压实等工序结合在一起,一次完成。每亩地播种食葵种子0.6〜1.0公斤即可,播种深度在地表层以下5cm左右。播种后,要追施化肥,每亩地农家肥1800kg,磷酸二铵25kg,尿素15kg和硫酸钾10kg,混合搅拌随播种施入。
播种后期,要进行滴灌管理,保证种子的吸水膨胀发芽。应连接滴灌网络和地下毛管,将滴灌系统按照技术标准安装后,试水,并做好检查和修复漏水部位。每亩地保证滴量为25立方米,保证土壤充足的水分。待出芽后,应及时查苗补苗,确保出全。
幼苗现行后及早中耕,中耕深度16〜18cm。定苗后进行第2次中耕,结合定苗人工拔除株间杂草。当株高达55〜65cm(即现蕾初期),结合中耕开沟培土,追施尿素120kg/hm2,随即灌口水,在第2次灌水前,结合中耕追施尿素105kg/h㎡,灌水必须灌透灌匀,在籽粒形成至成熟期,再灌水2〜3次。花盘形成期,有些品种在茎秆中上部常发生分枝现象,及时除掉,随见随打,做到打早、打小。打掉下部老叶,增加通风,减少空气湿度,对防病增产非常有利。
由于食葵异花授粉结实率比自花授粉高,因此,采取昆虫和蜜蜂帮助授粉。在花期可采取蜜蜂授粉,平均每0.67hm2放置1箱蜜蜂。在无蜂蜜区,可采用人工辅助授粉,授粉时期是食葵栽培的重要时期,要保证授粉完成率,自然授粉和人工辅助授粉相结合,达到提高产量的目的。
常见的食葵病虫害有霜霉病、菌核病和锈病等。针对不同病症,在患病初期及时查出病症,对症下药。在患菌核病的初期,应及时使用菌核净或速克灵可湿性粉剂兑水灌根治疗,每株滴灌2~3mL药液,每隔7天灌防一次。在患霜霉病的发病初期可以选择使用58%甲霜灵锰锌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64%杀毒矶M8可湿性粉剂800倍液、25%甲霜灵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40%增效瑞毒霉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72%杜邦克露或72%克霜氰或72%霜脲・锰锌700〜800倍液,每隔7天喷施一次,连续使用2〜3次。对于锈病在发病初期可以使用5%二唑酮可湿性粉剂2000倍液进行防治或75%粉锈宁500倍液,5〜7天喷1次,连续喷2〜3次。
成熟的食葵主要表现为:一是食葵茎秆上部分叶子变成黄绿色,下部分叶子下垂由绿色逐渐变成暗黄色。二是食葵果实的顶花开始脱落,水分减少变得干燥。收获后要注意食葵的晾晒和存储工作,避免食葵籽出现发霉的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