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3-07 22:29:56
点击:次
央广网保定1月2日消息(记者王艺霖 通讯员张洁)初冬雪后,在河北保定定兴县辛木村麦田里,村党支部副书记裴立河试着一脚踩进去,大雪没到了脚踝。
“麦盖三层被,来年枕着馒头睡。”种地25年的裴立河拍打了一下脚面的雪,看着连成一片的麦田,笑了。
散户种麦经济效益弱,不少村民只种一茬玉米,甚至弃耕弃种。成片的墨绿中,总有几片斑秃刺眼,并渐有扩张趋势,这让裴立河一度有些茫然。
随着保定在全域推进党支部领办合作社,辛木村流转土地1700亩,裴立河成了辛木村党支部领办土地专业合作社的副理事长,成方连片的土地有了专人来管。
70后不愿种地,80后不会种地,90后不谈种地,而会种地的60后,正在逐渐老去。
辛木村共有915户3015人,推行党支部领办土地专业合作社之初,散户是土地流转的难点。
“这些散户多是上岁数、种惯地的老人,对政策不清楚,守着自己的‘一亩三分地’不愿流转。”裴立河说。
村干部和党员带头,把政策掰开揉碎讲,引导农户以土地经营权入社。在保障农户承包权不变、土地用途不变的基础上,整合流转土地成方连片,变“单打独斗”为“抱团发展”。
48岁的合作社成员佟美红家有9亩多地,入社前种植玉米和小麦,年收入总共一万多元。入社后,每年除了每亩1000元固定保底收益外,每亩还有200多元的分红。
闲下来的佟美红和妻子开了个安装水暖的小店,一年下来收入超10万元。前后一对比,佟美红颇有感触:“入社后有人替咱管地,旱涝保收还省劳动力,可比自己种强多了!”
辛木村并非个例。面对“谁来种地”的困惑,定兴县以党支部领办土地专业合作社为抓手,发挥党组织引领作用,由专业化市场主体来运营。目前,全县246个有耕地村已经全部成立土地专业合作社,总入社面积6.6万亩。
“村集体+农户+经营者的利益联结机制,使各类经营主体充分发挥资金、技术、市场等优势,实现了强管理、降风险、增收益。”保定市委组织部副部长齐福民说,专业的人干专业的事,才能答好“谁来种地”的时代之问。
“地气”提升,人气倍增。
2023年以来,306名大学生以保定农业职业经理人的身份,奔赴农村一线;489名“农把式”取得新型职业农民职称,种地积极性更加高涨;校地合作、科技小院、博士农场等多种举措,使越来越多的人才向乡村汇聚。
截至目前,保定市有3742个村推行党支部领办合作社,占全市行政村的72.5%。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央广网”客户端。欢迎提供新闻线索,24小时报料热线400-800-0088;消费者也可通过央广网“啄木鸟消费者投诉平台”线上投诉。版权声明:本文章版权归属央广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联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