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3-07 23:34:40
点击:次
大麻为大麻科麻属植物,为一种雌雄异体的多年生植物,俗称“花麻”。经传后可成花的雌树被称为“子麻”,也就是乌木。大麻属植物具有较强的生态适应能力、广泛的地理位置和较多的种类。
在史前的历史时代,考古资料、历史文献和民族志资料都表明,在全世界各个国家和各个区域的民族都有关于大麻的起源。但关于其发源于波斯、中亚、亚洲、近东等问题,中外学者对其观点不一。
对亚洲地区的一些观点,如“约30度”和“约45-135度”的狭窄区域,大多数人都相信大麻起源于中国。但到底是什么时候培养出来的,谁也说不清楚。随着我国植物考古研究的不断深入,特别是随着“浮选”技术在该地区的广泛运用,大量的植物化石被发掘出来,为探索我国麻类作物的种植和使用模式提供了宝贵的证据。
关于毒品的记录在中国古代的文件中,要比国外的文件中的记录要提前4到5个世纪。殷墟甲骨文中,已有蚕丝状的象形文字,是一种特殊的符号。《说文解字》上说:“藤本,同音,人所居下,自广,自林,一切麻类都来自于大麻。”从春秋到现在,“麻”字的形状与发音基本相同,说明“麻”并非由外族传入中国。
在我国的史书中,有关麻类的记录很多,为进一步探索我国麻类植物的种植和开发应用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在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关于“麻”的最早记载是在《诗经》中,据不完全统计,总共有7次。从《豳风·七月》和《王风·丘中有麻》的“禾麻菽麦”,“丘中有麻,夫子之叹”都可以看出,这是一种来自于西周的庄稼,黄河中、下游祖先已经认识到使用大麻的方法。
大麻属两性异体,母的叫“苴”,公的叫“臬”。《豳风·七月》中有“九月叔苴”一词,在《诗经》中就有“苴”一词,酆城在今陕西省旬邑县的西南方,禹贡雍州的岐山以北。
可见,那时的人民已有了吃麻类的习惯,而根据《诗经》中关于麻类的记录,则可以推断,那时的麻类使用方式,既有吃的,也有从麻类中提炼的。
“禾麻菽麦”,即在西周时代,在我国西北以粟、豆、麦为主的粮食作物,是我国北方的重要粮食作物。大麻与谷物、黄豆、小麦等农作物并列,表明大麻也是一个重要的粮食作物。而“东大门之塘,能沤麻”,则说明其应被用于萃取,作为纺织材料使用。
中国自古就是“以农立国”,先民们积累了大量的农业技术,而他们所掌握的技术,都是用书面的方式记录下来的,形成了一本农书,从最初的农书流传到今天,已经积累了数百本之多。
在《庄子》中,有《汜胜之书》,《吕氏春秋·士容论》,《四民月令》,《齐民要术》记载了有关大麻种植和使用情况。
《吕氏春秋·士容论·上农》中有一句话:“一位皇后,带着九位嫔妃,游荡在郊外。于公田的土地上,每年都有大量的蚕食。野禁有五,土不避之,不可作之。”
公元二世纪也有记录,“二月份可以种禾,大豆,苴麻,胡麻”,《齐民要术》是对六世纪之前黄河中、下游一带制麻实践的一个较全面的综述。
与《汜胜之书》中所说的相同,是将所收割的麻籽与所收割的麻丝进行了分类。《齐民要术·种麻》中有云:“以麻者,不需从古墓中获得肥沃的土地。”这说明,在那个时候,人们就已经懂得了麻田和麦田的轮种方法。
而在中国古代农业典籍中,有关麻类种植及使用技术的记录里,大部分都是将麻菽(黄豆)并列使用,这是不是意味着,麻类及黄豆种植及使用的生态及种植方法,与黄豆使用的生态及种植方法相近或相似?
对大豆来源的疑问,申请人根据“菽”在史料中的分布情况,以及考古发掘的黄豆遗址的分布情况,并结合黄豆的分布情况和黄豆的生长习惯,认为中国北部特别是辽宁,河北,山西的山地盆地地区,至晚于龙山时期,随着多种作物的种植体系的形成和系统的农耕技术的发展,人们已逐渐开始了对黄豆的驯化和栽培,使得豆类在那时是人们的主食。
《诗经》和《尚书》中关于麻类植物的记录,和一些农业典籍中关于麻类植物的记录,主要集中于黄河沿江北部。而在江南,则是在春秋时代,由屈原所作的《九歌》中,有了“采疏麻而耀花”的记录。
因为它很难保存,因此很难在常规的考古挖掘中找到。辽宁北票凤下地区西辽河盆地夏家店下层文化遗址中,发现一块附着于儿童骨骼上的黄条平纹亚麻,其年龄约为4000多年前。
从二十世纪末期到二十一世纪初期近年来,随着浮选技术的应用,大量的麻炭化石被发现,为进一步了解麻炭的来源和应用提供了有力的证据。
在北京房山的丁家洼文化遗址中,于2006年经浮选法发掘出6颗木炭麻种。有5个籽粒比较完好。经过测定,平均的麻子长度为3.26 mm,最宽的麻子长度为2.32 mm。青海拉家齐家文化遗址发现了32颗麻类植物木炭种子,出土率为1.60%,种子形状为“椭圆形,多油脂”。
基于以上出土材料的数据,我们认为,中国北部的麻类植物的使用及时间范围,应以新石器后期至青铜器初期为研究对象。
古代先民种植的植物,一般都是“就地取材”,而野生大麻又是最早的一种,所以,它的地理位置,是研究其来源的重要材料。
野大麻主要分布于人口密度较低的区域,具有较高的繁殖能力和一年生特性。由于是一种茎杆很高的植物,所以它的耗水也很多,在生产1公斤的干物质时,它的耗水是300-500 ml,是燕麦和小麦的1.5-2倍,是玉米的3倍。
大麻是不适应于土地中的干燥部分的,浇水很重要,所以多种植于潮湿的平地,山坡,河边等地方。目前,在中国华北、东北、云南、西藏、新疆等地均有分布。
与种植的大麻比较,其株型矮小,主根比较纤细,茎干不齐,叶又窄又长,但其千粒重与种植的大麻差别不大。从这一点来看,种植的和野生的都是同一种植物。
在中国北部,有许多黄土高原、河谷和山丘。丰富的水源,适宜的土壤,温暖湿润的气候,为大麻植物的生长创造了绝佳的环境。而到了6500年以后,干旱和寒冷的天气,造成了中国北部的资源极度缺乏,导致了中国北部的原始居民不得不抛弃了他们惯用的打猎方法。
过早地转变为对农事的依赖性,从而使系统化的农事管理技术趋向于成熟。在农作物的种植中,北方的祖先们渐渐的认识到并掌握了土壤的肥力递减规律、农作物轮耕与套种技术,并慢慢的开始驯化、栽培和利用野生大麻,并深刻地影响着人类的生活。
根据古籍上的记载,在很久以前,人们使用大麻作为粮食,并从植物中提炼出大量的纤维。而不是可吃的和可提炼的纤维素。在其前期的驯化、栽培和利用中,也起到了比较关键的作用。
在远古时代,世界各地的人民都会培育和收集一种神秘的植物,这种植物可以使人产生幻觉,甚至可以使人进入另一个世界。有些人有时也被称为“法师”,会从旅途中归来,并以此为基础建立起一种信仰。
男女巫师都会培育出一种叫做“产生魔咒”的东西,也就是我们所谓的“影响人的心灵”。他们开出的药方包括曼陀罗,罂粟,颠茄,大麻,癞蛤蟆虫和蛤蟆皮。
他们会把这种材料加入一种叫做“飞升油膏”的东西里,这种东西是用麻子油做成的,因此,在远古时代,大麻的药用、宗教、麻醉作用,都是不可分割的。
在《历史》一书中,约公元前500年,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曾在黑海一带旅行时,亲眼看到塞西亚人民吸食大麻,并约在公元前七百至前一百年,活跃于欧亚大陆。
赛西亚人利用大麻,从其提炼的纤维中提炼出制造衣服的织物和用于祭祀活动。根据希罗多德的记载:“在他们自己的土地上,有一种很像亚麻的大麻类植物,但它更粗壮,更高大。有些是人工种植的,有些是野草,有些是人工培育的,有些则是色雷斯人用来制作类似于亚麻的衣物。”他还记录了当地居民为死去的头目举行的丧事或献身仪式。
于是,斯奇蒂亚人就用这些麻籽,从毯子底下钻出来,在滚烫的石头上洒了一遍。当它被洒在地上时,它就开始冒烟,释放出大量的蒸汽,这种蒸汽是希腊蒸汽浴所无法比拟的,斯奇蒂亚人在蒸汽里会感到很舒适。
尽管希罗多德的记载没有得到任何史学家的充分信任,但俄罗斯考古学家在1929年对赛西亚习俗进行了记载,他们在中西伯利亚的阿尔泰山进行了一次考古发掘。在对帕兹里克遗址进行挖掘时,他们在其中一个房间里找到了两个青铜器皿,箱子里装着几个石头,也有些被烧毁的麻花籽。
除此之外,还有三个用来搭营帐的木桩。根据坟场所发现的大麻类,可以推测,在那个时代,大麻类很可能被用于祭祀。事实上,在上个世纪三十年代,毒品被禁止之前,在很多西方国家,它都是一种神奇的药物。可以用于治疗疼痛,痉挛,恶心,青光眼,哮喘,痛经,偏头痛,失眠,抑郁,等等。
《百草经》中关于“麻味,味辛平,有剧毒”的记载,是一种很好的中药。功效:“用于五劳七伤、利五脏六腑、下瘀血寒、化淤、定脾、化脓。吃得太多,会让人发疯。久服通,你的身体会变得更好”。
民间传说中的宋兆麟老师说:“施法时,全身颤抖,精神恍惚,处于一种忘我的境界”,究竟是受了天命,还是另有玄机?这就让人摸不着头脑了。其实,大部分的巫师,都会使用其他的药物,比如吃太多的麻子,就会产生一种类似于精神错乱的效果,让人发疯。
在上个世纪80年代中后期到90年代,张光直在一篇关于中国文化起源的论文中,提出了一种“持续的文化”,这种文化与西方文化中的“断裂型文化”有很大的区别。
他还认为,中国的萨满教应该可以上溯到仰韶文化,那里有一种叫做“巫”的生物,他们在飞升的过程中,很有可能会陷入一种奇异的状态,而这种状态的一种方式,就是使用一种叫做“大麻”的植物来实现。
以此为目标,沟通天地,沟通人与神。中国北部的许多史前文化现象,充分体现了巫医文化的特点。萨满是想要成为神灵,以此来建立自己的权力。为了让自己拥有更多的权力,萨满法师在施展法术的时候,就把大麻当成一种重要的工具,用来联系神灵。
本文根据《诗经》,《尚书》,《汜胜之书》,《四民月令》中关于“麻”的分布和使用方法的记录,结合出土的文物材料中所见的麻类文物的分布情况,探讨了麻类文物中的麻类文物的分布情况。
并根据其地理位置、生长习惯等特征,推断出中国北部是在新石器后期至青铜器初期的时期。随着系统化的农业耕作技术日趋成熟,在农作物的种植中,北部的祖先们渐渐的发现和掌握了土壤的肥力递减规律,以及农作物的轮耕和套种技术,并开始驯化、栽培和利用野生大麻。
而且,麻类的用途不仅限于可食用性,还包括从植物中提炼出的纤维,其初期主要是与宗教活动相联系的。
参考文献
1.农耕考古学
2.农学研究
3.《吕氏纪年》
4.植物考古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