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3-08 00:33:48
点击:次
在每一个中国人内心深处都有一座乡村梦!近年来,从中央到地方花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建设美丽乡村,虽然乡村脱贫工作成绩斐然,取得了阶段性的胜利,但如何实现乡村振兴、打赢脱贫攻坚战却留给我们许多需要深入思考的问题,比如在政策指引和政府指导下,如何贯彻落实文件精神,如何带动贫困群体集体脱贫,如何实现产业链脱贫,扶贫的道路可谓任重而道远.......
十九大报告指出:“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乡村振兴不仅仅是实现“产业振兴”“生态振兴”,更是一种“观念重塑”的过程。那么如何实现观念重塑呢?主要是解决三大困惑:即 “人与地”“人与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人与地——探索绿色农业主导的乡村振兴之路
蒲城,位于关中平原东北部,素有中国“将相故里,酥梨之乡”美誉。这里交通四通八达,人文底蕴丰厚,商贸流通业繁荣发展。作为一个以农业为主导的县,所依托的不仅仅是“天时”,更有“人和”的因素。所谓“天时”即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的一系列重要论述和重大部署;“人和”即对于老百姓的观念重塑,对于农村来说,加强对农民的教育,让农民朝着职业化、专业化的道路行进。
▼案例解读:推行科学用地的乡村振兴模式
蒲城县罕井镇武仪村地处渭北旱塬腹地,是典型的农业种植村,农业产业结构单一,群众致富门路少,家庭整体收入水平偏低;村里青壮年劳动力大都到城市务工,“空壳化”现象突出;该村距县城25公里,辖15个自然村,总人口814户3369人,耕地面积7800亩,全村贫困户160户473人(建档立卡贫困户81户293人),其中已脱贫户149户445人,未脱贫11户28人,可耕地利用率很低。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村支委雷变俩介绍:“我们村是县上的非贫困村,也没有啥产业,这里靠天吃饭,农作物小麦、玉米产量少得可怜,亩产也就300来斤,遇到干旱,几乎颗粒无收。农民栽的苹果树、桃树、葡萄树,因不懂科学,也赔钱,树已挖的差不多。这几年,老百姓自发种植中药材黄芩有4200亩,仅2019年,就新增面积400余亩”。2019年,黄芩平均亩产量600-1000公斤(湿货),平均纯利润也在5000元/亩左右,已然是种小麦利润的4~5倍以上。仅武仪村种植大户缑振虎今年采收黄芩在50吨左右,带动村民及贫困户种植300余亩,他个人年收入超过20余万元,群众收入30余万元,黄芩让当地农民找到了脱贫致富的“金钥匙”。在多次实地调研后,陕西师范大学西北濒危药材资源开发国家工程实验室白成科副教授给出的结论:“渭北旱塬土地平坦,土层深厚,农田成片,是‘秦药’黄芩的道地产区之一。这里具备高品质黄芩规范化、规模化和机械化生产独特的条件,我们的目标是打造渭北可溯源高品质的道地黄芩生产示范基地。但农民多数是‘粗放式’种植,缺乏中药材种植的真‘把式’,因此实现规范化种植的路还很漫长”。
陕西省市场监管局驻蒲城县罕井镇武仪村扶贫工作队经过一年多的实地调研论证,主动联姻陕西师范大学西北濒危药材资源开发国家工程实验室与蒲城渭佳中药材种植专业合作社合作,在帮扶的武仪村建成首个“渭北旱塬高品质黄芩规范化生产示范基地”,实现黄芩种植、加工提取全产业链技术攻关及产业可持续发展。黄芩基地已申请“陕西省定制药园”“陕西省重点产业链项目”,并被省中医药管理局推荐为“国家级中药材产业扶贫基地”。
我国人口13.9538亿人,耕地保有量2010年和2020年分别在18.18亿亩和18.05亿亩,确保15.60亿亩基本农田不减少。基于我国国情及土地所有制,地方政府应通过政策引导和资金投入来支持经济欠发达地区的乡村发展,展开优化农村社会资源配置及生态环境及治理。渭北旱塬区域的蒲城县、富平县、澄城县等,是北药的最佳适宜生长区之一,素有“天然药库”之美誉。特有的自然条件和资源禀赋适合黄芩、柴胡、远志、金银花等规模种植。若在耕地科学支配合理利用基础上,通过规范化规模化种植,则可形成天然景观。加之,利用当地丰厚文化底蕴(汉唐文化)和交通便捷优势,发展乡村旅游,游客可以免费参观这些原生态园区,通过丰富“农耕”“秦药”文化,为“生态农业”及“农业+”经济注入新的活力,才能“守得住青山绿水”。
人与业——探索以创意农业为纽带的产业合作模式
作为一个可持续的乡村振兴模式一定是基于人与业之间和谐的关系,从而产生内生型、主动型的振兴模式。
▼案例解读:发展创意农业是乡村振兴必然之路。
在高品质黄芩陕西省重点产业链项目立项时提出:“打通黄芩种植、产地加工及销售全产业链和集成,打造秦药黄芩品牌,若推广10万亩可给当地种植户带来经济收益5.4亿元”,得到了评审专家的一致认同。武仪渭北旱塬高品质黄芩基地,从调研论证、运营模式到重点产业链立项,经历了一个曲折的过程,之后还有很长的路要走,经济效益只是一个方面,核心是观念重塑——“扶贫尚需扶其心,帮困更要帮技能!”要抓住机遇。什么是机遇?对黄芩来讲,习总书记讲“传承精华守正创新”和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意见就是机遇,也是“秦药”发展的春天。2019年11月22日,中国医药健康产业股份有限公司中药板块总经理曹杰一行来渭南市经济开发区调研考察,在听取渭南经开区和渭北旱塬可溯源高品质黄芩项目汇报后,表示:“作为央企,又是中国健康产业的践行者,看到渭南市发展极具潜力,产业园区的中国酵素城项目,西安岳达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陕西嘉元生物工程有限公司等都是科技含量比较高的项目,中国医药愿意与渭南政府探讨合作,促进双方友好互利发展。此外就当地中药材种植、药材加工提取等方向发展也可以探讨合作。”若能实现黄芩基地与中国医药的合作,使更多的中药企业落户,就可以共同打造可溯源高品质中药材全产业链,实现渭北高品质黄芩飞向全国,走向世界!
对于欠发达地区来说,这种“独角戏”模式实现乡村振兴很难。当地政府要加强农民、企业、政府相互协作的思维模式,吸纳更多地社会资本进农村,并探索中药材全过程追溯体系,发展适合渭北旱塬地理环境的特色农业。这不仅可以激发农民的主动性、提升企业的经济表现,也弥补了市场功能缺失及制度上的不足。
人与人——探索生境复兴与精神振兴
对于农村,特别贫困乡村,更应该打造成一个“留得住乡愁,回得去的故乡”,才会吸引大量的农民工“洄游”,回到家乡创业。
▼案例解读:基础先行,复兴生境的乡村振兴模式
和渭北旱塬其他村落情况相近,武仪村基础建设相对比较薄弱,人的思想观念“落后”。武仪村现有人口3369人,在外工作以及外务工人员超过全村人口一半以上。为解决“农村过疏”、实现脱贫的问题,当地政府和驻村包联单位协力采取了一系列有效措施,通过加大基础设施投入,建立农村股份制经济,发展特色产业,旨在改善农村生活环境,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仍然存在一些结构性的矛盾。村党总支书安栋说:“在省市场监督管理局的大力支持下,2019年,党支部+香菇园、生猪养殖、新建香菇棚为村集体年增加收益15万元,全村贫困户也从160户473人减少到现在的11户28人。同时,村上还利用集体荒沟种植金银花100亩,建立了黄芩规范化种植示范基地,为农民工返乡创造条件。但是要把香菇、金银花和黄芩等特色产业做大做强,当前最大的'瓶颈'是缺乏资金和人才匮乏”。中药材种植,关键在源头控制,不仅要有专门种植知识,还要及时掌握大量地市场信息,否则将面临潜在的市场风险,这都需要不同层次的人才及专业技术人员。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历史上日本宫崎县,位于日本九州岛东南部,是一个典型的幅员辽阔的农业县,这里过去数十年来,曾经受到青年劳动力不断往外走的困扰,而“青年返乡计划”就是针对这个困境的一剂良药。一些在宫崎本地长大的农家子弟,通过自己的努力考上了外面的大学,在城市上班就业开阔了自己的视野,由于热爱家乡,他们中的一些精英毅然回乡以实现改变自己家乡的梦想,将自己所学到的产业经验在乡村就地,成为日本乡村转型的中坚力量。当地政府应当学习和借鉴日本宫崎县的经验,逐步形成农民工返乡创业人才激励机制,培养更多地新时代农民。
从长期来看,从自然发展规律上讲,渭北旱塬地区唯有根基“史祖”、传承“文明”,因地制宜,以市场为先导,以科技为支撑,坚持走高质量发展之路,使乡村振兴由“被动振兴”走向“主动振兴”“内生型振兴”,才是可持续发展之路,是长久发展之道。
新闻来源:三秦都市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