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主页>农业资讯

农业资讯

您的当前位置:农业资讯

永安毛木耳种植基地(无价的宝藏——记三明真菌研究所的“前世今生”)

时间:2024-03-08 02:03:26

点击:


无价的宝藏——记三明真菌研究所的“前世今生”

三真科技馆内珍藏着3000多份野生食用菌标本。(邢保兴 摄)


无价的宝藏——记三明真菌研究所的“前世今生”

黄年来研究员在实验室。



无价的宝藏——记三明真菌研究所的“前世今生”

《朴菰瓶栽技术》一书,是日本安川仁次郎所著,由三明真菌所1968年11月翻译成中文,油印成册。


无价的宝藏——记三明真菌研究所的“前世今生”


三明真菌所油印的食用菌书籍。

无价的宝藏——记三明真菌研究所的“前世今生”

三明真菌所科技人员坚持开展食用菌援川、援疆,成效显著。



无价的宝藏——记三明真菌研究所的“前世今生”


无价的宝藏——记三明真菌研究所的“前世今生”


无价的宝藏——记三明真菌研究所的“前世今生”


三明市区劲松路深处,三明真菌研究所藏在绿道之下,走进所里500平方米的“三真科技馆”,馆内藏有中外食用菌书籍1.35万册,野生食用菌标本3000多份。这些绝世珍宝见证了三明真菌研究所57年的创业历程,记录了我市一代代食用菌科技工作者的奋斗足迹。

三明真菌研究所创建于1962年12月25日,其前身是省科委下辖的省微生物研究室三明真菌试验站。1978年改名为三明真菌研究所,是国内成立最早的从事食用菌和药用真菌的专业研究机构之一,主要从事野生食用菌资源普查与驯化、食用菌遗传育种、高产栽培技术、病虫害防治、生理生化研究、真菌新药研制和保健品研发等。

57年来,该所推进我市食用菌产业发展,帮助全国各地特别是老、少、边、穷地区的广大农民脱贫致富,为我国食用菌产量位居世界第一立下了不朽的功勋,其显著的科技成就享誉海内外。

当年翻山越岭,收集制作野生标本

馆里的这些食用菌标本全都来自野外,有40多年的历史。

“原来三明食用菌发展是一个空白,一切都从零开始。食用菌本身就是一种微生物,是大型真菌,在生长过程中,特别是在菌丝发生阶段,要知道如何严格控制环境,防止其它微生物(有害菌群)的生长。要想发展食用菌,首先就要了解三明乃至全省各地有代表性的食用菌野生标本生长情况。”今年81岁的三明真菌研究所原所长黄年来追忆起了建所往事。

为了探索食用菌王国的秘密,采集到新鲜、无破损、无病虫害的食用菌标本,上世纪七八十年代,黄年来与所里的科研人员走进深山老林,先是徒步走遍了梅列区虎头山和瑞云山、三元区的格氏栲、将乐的龙栖山、永安市的天宝岩、宁化的牙梳山,后来去过省内的龙岩上杭梅花山和武平县梁野山、南平市的茫荡山和武夷山、泉州市的永春牛姆林和德化戴云山,最远还到过吉林长白山。

当年,他们翻山越岭,经常遇到蟒蛇的袭击,晴天是一身汗,雨天是一身水,但他们不顾疲惫和劳累,饿了吃些随身带的冷饭团,衣服湿了,脱下拧干后再穿上。看到久盼的新鲜标本,宁可扔弃行李包内的衣物,也要小小翼翼地带回标本;有时,为了保留好完整的标本,返程宁可多走几十里山路……

采集到新鲜的食用菌野生标本,如何制成真正的标本,在当时是一道难题。

经过摸索,科研人员找到了食用菌标本制作方法,包括预处理、干燥、后处理等步骤。“这在当时可以说是具有专利性质。”这个发明通过对标本的干燥、杀虫、杀菌等技术方法的改进,达到干燥时间短、食用菌形状和颜色还原度高,内含虫卵祛除效果好,标本保藏时间长的目的。

正是运用这个办法,科研人员将3000多份省内外野生食用菌制成标本,为后期食用菌持续研发打下了坚实基础。

1.35万册菌业秘籍,世间绝版

三真科技馆内的1.35万册中外食用菌书籍也是这里的宝贝。

其中有一批相当罕见的油印的读物:《真菌试验》《药用真菌》《茯苓人工栽培基础知识》《真菌制剂的发酵》《银耳氨基酸的定性与定量测定》……据黄年来介绍,当年这些读物都是科研人员的研究成果,是科研人员刻蜡板油印装订出来的。一本《朴菰瓶栽技术》,是日本安川仁次郎所著,由三明真菌所1968年11月18日翻译成中文,油印成册。这些读物是当年我市培训食用菌专技人员的重要教材。

馆内书籍中更多的是国内外专著和译著。上世纪七八十年代,财政拨款有限,三明真菌所坚持“要想搞研发,两眼要向外”的原则,努力多学习国内外业内人士的先进理念和科研成果。他们想方设法过紧日子,省吃俭用购买了大量急需、实用的专业书籍,其中许多专著是用外汇购买的。这些著作,让所里的科研人员如虎添翼,博采众长,取得丰硕的科研成果。

现在,这些馆藏专著和译著成了绝版,在全国许多食用菌科研院所,此类资料已经失传,找不到了。慕名来查阅资料的科研人员络绎不绝,近两年就有近2000人次。

坚持产研结合,为食用菌业立下丰功

三明真菌研究所一代代科研人员默默无闻,坚持科研和生产相结合,不辞辛劳地深入一线,培训技术人员,手把手地指导菇农种植食用菌,为我市食用菌产业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多年来,他们承担的国家、省、市科研项目近100项,获得有关成果近40项,其中“香菇育种新技术的建立与新品种的选育”获2008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发表论文数百篇,出版了《自修食用菌学》《中国食用菌百科》《中国大型真菌原色图鉴》《18种珍稀美味食用菌》等食用菌专著、译著达30多部(本)。发明了银耳混种工艺,出耳率达100%,居国际领先水平;在国内率先育出用于木屑栽培的香菇杂交菌株;选育出国内第一个金针菇工厂化、商品化生产菌株;在国内最先提出发展珍稀食用菌战略和松、杉木屑等代用料栽培茶树菇、杏鲍菇、大球盖菇、大斗菇、虎奶菇、鲍鱼菇、香魏蘑等18种珍稀食用菌。

夹缝中求生存,期待重振雄风

1994年12月,三明真菌所实行科技体制改革,财政全额拨款改为差额拨款;2000年10月,改为股份制企业即三明市三真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国有控股),三明真菌研究所对外保留,财政不拨款。2007年5月,该所国有控股全部退出,全部改为私营股份制企业(自然人股东)。

三真公司占地面积4.51万平方米,建筑面积3.8万平方米,注册资本2600万元,有高中级职称科技人员22人。内设真菌研究所、生物技术孵化中心、三真酒店、技术部、菌种部、销售部、质检中心等部门,是“国家级菌种生产基地”、“福建省重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福建省科技型企业”和“省级科技孵化器”。

单位身份变了,所里为了生存,压缩科研经费,导致科研人才流失;只好发力经营转型,把主要精力花在一级、二级菌种制作和销售方面,主营食(药)用菌菌种、食用菌产品等。

公司菌种生产通过QS-9000质量论证,注册“三真”菌种、“皇盖”食用菌、“树花”药品等商标,保有食用菌常用优良菌株达150多个,自行选育出银耳Tr5、香菇杂交菌株Cr01、Cr02、Cr04、闽丰1号、金针菇三明1号、金针菇杂交19号、毛木耳781、黑木耳139、8129、茶树菇3号、香魏蘑15号、16号、荆西口蘑、虎奶菇、大斗菇等一大批食用菌优良菌株,其中被农业部审认定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菌种就有15个。

公司的菌种供应全国20个省近2000家制种户和食用菌工厂化生产企业,菌种折算所带动的食用菌生产产值约50多亿元,菌种供应约占全国市场的9.5%;生物技术孵化器已入驻小微创新孵化企业达20多家。

虽然没有专项研发经费,但真菌所坚持向全国各地传播食用菌栽培技术,多年来为全国28个省(市)培训相关人才2万多名。特别是近些年来,按照市委、市政府要求,积极参与对四川彭州市灾后援建和新疆玛纳斯县对口支援发展食用菌生产,年年进川、进疆培训、指导生产,使食用菌生产成为当地重点产业。

服务我市食用菌产业,一直是三真菌人的工作重点。专家们帮助指导将乐县创建国家科技部“科技富民强县”和尤溪县省级农民创业园食用菌核心区等一大批项目。公司还与省内外6家科研院校和20多家食用菌工厂化设施栽培企业建立科研合作关系。

2013年5月,三真公司成立了劲松生物技术服务有限公司“孵化器平台”,目前面积达8296平方米,入孵企业已达15家,挂孵企业3家。其中有中药材3家、油茶、特种水果种植等企业3家、食用菌生产经营、加工企业4家,农业特色产品种植及加工开发5家、电商企业2家、其他1家。

现在,公司已安排“菌山”第二期孵化器平台办公室和生产车间等改扩建3000平方米,总投资约230万元,并继续招孵入驻创新创业小微企业1015家,打造具有三明特色的生物技术专业孵化器平台。

尽管近几年,三真公司发展不尽如人意,但这里有57年创业的积淀,有享誉国内外的无价宝藏,愿三明真菌所能重振雄风,为我国食用菌乃至生物产业的发展书写新的辉煌。

(三明日报记者 巫瑞万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