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3-08 03:56:06
点击:次
茶树在我国的云南、江苏、浙江、福建、广东、广西等省份有很广的种植范围与重要的经济价值。4月中旬到5月底,茶树的新鲜枝叶进入旺盛生长时期,而地下的根系部分生长速度相对较慢,这一时期的栽培管理对茶树的经济效益和产量有密切关系。
由于缺乏科学的种植管理,一些茶园低产低效,急需升级改造。那么在茶树栽培过程中,如何在保证茶叶质量的同时又获得高产呢?
茶树的接穗可嫁接时间长达一个月,嫁接的成活率在85%以上。在当地缺少优良茶树种的情况下,可以远距离运输良种茶叶接穗进行嫁接。此外,嫁接还能够在不改变原有茶树品质的前提下降低生产成本,减少劳动量。
茶树的嫁接主要分为6个步骤:
首先要选择长势旺盛、品相优良的茶树种作为母树,从母树上选取一年生或两年生的已木质化的枝条,除去老叶和嫩梢,接穗的长度控制在8~15厘米为宜,还要带上1~2个腋芽生长点。
为什么要带上腋芽呢?
茶树的枝条可以分为顶芽和腋芽,而腋芽又可以分为饱满腋芽、不饱满腋芽、潜伏芽和盲芽4种。不同树种的嫁接实验证明,带上腋芽的嫁接枝条成活率更高,而良种茶树枝条上的腋芽也是取得高产优质茶叶的基础。
在封蜡前,蜂蜡与石蜡的比例可以按照1:1~1:3在锅中加热融化,用小火将其保持在不凝固的状态即可。之后可以用瓢形的筛具盛装接穗,接穗的体积控制在筛具容积的50%左右为宜,将其浸没到溶化的蜡中并快速提起,最后将沾满落叶的接水水平摊开、冷却即可。
在接穗冷却过后,用塑料薄膜在其上端缠绕封顶。强密封性是为了保持枝条的水分,提高接穗的成活率。
接穗准备好之后,下一步就是砧木了。
选择需要嫁接的茶树,用手锯在离地面10厘米左右的茶树基部锯断茶树。同时用锋利的刀具将接穗的下端削成楔形,削口的长度3厘米左右为宜,削面要保持光滑平整,这样有利于后期茶树愈伤组织的分化与形成。
茶树嫁接最常用的是采用切接法,即在砧木的横截面上垂直向下切一刀,切口的深度在5厘米左右,然后将削好的接穗插入到砧木中。需要注意的是,插入砧木切口的接穗稍厚一边的韧皮部要与砧木的韧皮部对齐。在嫁接时,为了减少水分蒸发,可以用小塑料袋捆绑在嫁接处并密封好。
选取茶树园地时,有效土层要大于1米,有机质含量要超过1.2%~1.7%。茶树喜欢酸性土壤,pH为5.5~6.5也是种植茶树必不可缺少的土壤条件。
为了便于排水,茶树园地缓坡地面的倾斜角度在5~15°最好,坡度在15~25°的园地,可以开发为内倾式等高梯田,但最大坡度不要超过30°,否则不利于生产管理与肥料的均衡分布。
▲▲茶树的选址最好在缓坡处
在荒地(也就是生地)开茶园,要进行初次开垦。开垦前的工作量较大,首先要清除地面的零星杂物,包括小毛竹、乱石以及灌木丛等,然后再进行初垦,初垦的深度至少要达到50cm,以便彻底清除深根性杂草的宿根。初垦的时间最好在冬季和夏季,但不要马上破碎土壤,这样有利于蓄水和风化。
如果是在熟地建立茶园,在地面不平整的情况下,可以按照“条状深耕、回填表土”的原则进行复垦。相对来说,表土的营养物质更加丰富,挖出长条状的身高之后,回填表面土壤可以有效将一部分绿肥转化为土壤中的营养物质。事实上,在茶树生产中也经常采取割草埋青、种植先锋植物等措施来进行土壤的熟化改良工作。
在坡度15°以上的山地建园(即15-25°区间内的斜坡),可以根据地形开发成水平的梯田茶园,其梯面不小于1.5米,梯壁的高度不高于1.5米。
①种植沟挖掘规格为深50cm,宽60cm。基肥的种类以有机肥为主,每亩地也可以施加1000~1500斤的农家肥。
②如果选用饼肥,每亩地用量为250~300kg,并与30~40kg/亩的复合肥拌匀后施入。
茶园种植分为单行种植和双行种植。
双行种植采用大行距和小行距交替排布的方式,大行距为150~180厘米,小行距为40~50厘米,每株茶树之间的距离保持在30~40厘米为宜,不可过于拥挤,每亩的种植数量在4000-6500株左右。
单行种植茶叶的行距为150厘米,每株茶树之间的距离33厘米左右,每亩可以种3500-4000株左右。
茶树移栽最好选择雨水充沛的季节,6~8月份最佳。在移栽茶苗时最好选择质量好的茶苗,一般选用1~2年生的扦插苗,苗的高度大于25厘米,主干茎超过3毫米。
在移栽时可以用一只手先扶住茶树苗,将其稳定在沟中,使茶苗的根系保持在舒展状态。另一只手可以将土壤慢慢填入沟中,填土到一半深度时,左手稍微将茶苗向上提动一下,这个操作可以使被压到或卷曲的根系舒展开,有助于减少移栽过程中对幼苗根系造成的机械损伤。
同时,用右手按压住茶苗根茎四周的土壤,使其保持直立稳定的状态,以便使土壤与根系紧密接触。最后,继续填土并压紧,直到土壤没过茶苗的根茎部为止。
▲▲茶树幼苗的种植
刚刚移植栽培后的茶树苗非常脆弱,为了减少水分蒸腾对苗种造成的代谢压力,可以根据不同茶树的具体情况适当减去修剪部分枝叶。
但修剪时不要全部剪完,一般要留下3~4片真叶,离地面15~20厘米处剪去枝条上的顶芽,切口尽量保持平滑。
农业是典型的用水大户,茶树种植也不例外。水分消耗速率随着茶树的生长进程表现出不同的规律,除了地表水分的自然蒸发及地下水的渗漏与转移,茶树及杂草本身的蒸腾作用也是茶园水分散失的主要原因。
茶园树种的灌溉原则是:土壤水分减少到茶树适宜范围的下限附近,但是不低于下限时,就应该补充水分。灌溉的方式也有很多种,最常见的是喷灌、微灌、浇灌。
在一些自动化程度较高的茶园,通常采用固定式或半固定式的喷灌方式,最大的优势在于节省了人力。同时微灌也是一种值得提倡的灌溉方式,它能够减少水源的浪费、实现水资源的最大利用率。新型农业中的滴灌与喷灌明显有别于传统的流灌与浇灌,是未来节水农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与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
茶树的吸肥特性具有多元性(需要40多种营养元素)、喜铵性(茶树对氮元素的需求量最高,既能够吸收铵态氮,也能够吸收硝态氮,甚至还能够利用一些简单的有机态氮)、低氯性(茶树对氯离子的耐受性很低,当土壤中的氯离子含量过高时,会明显表现出胁迫效应,首先是叶尖会变焦枯,之后叶片的边缘变为褐色并逐渐向叶脉方向延伸,最后整片茶叶都变成了茶褐色的枯叶)。
然而我国目前的茶树施肥现状并不太好,种植户普遍重视施加有化肥,而严重冷落了农家肥(可能是农家肥来源不稳定、人工成本较高、操作复杂所致)。一些种植户在施肥的过程中缺乏经济性与合理性,更加偏向于施加单体化肥,而复合肥的使用并不足。
为此,在茶树施肥过程中,要坚持以有机肥为主,无机肥为辅的原则。要针对特定的土壤条件以及茶树本身的生长发育阶段,使用专门的复合肥。施肥方式以根部施肥为主,同时配合使用适量的叶面肥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茶园常见病害
茶园常见的病害包括茶饼病、茶炭疽病、茶煤病、茶白星病,膏药病等。
此病又称为跳泡病,茶饼病的发病部位主要是茶树的嫩叶和新梢,此病会导致叶片与嫩梢出现扭曲畸形,非常容易折断或枯死,会严重影响茶叶产量。由于发病部位在新鲜的叶片上,因此茶叶的品质也会因此大大下降。在云南地区,9~11月是茶饼病的发病高峰期,这一阶段要尤其注意防范。
与茶饼病不同,茶炭疽病主要会对发育成熟的叶片造成危害。感染的叶片最初在叶片的两侧或尖端呈现出湿润状的褐色小斑,之后斑块儿的区域会不断扩大,形成不规则的大斑。在发病后期,斑块中部变成灰白色,病叶容易着落从而对茶叶的产量造成影响。
每年的春季和秋季是茶炭疽病的高发季节,病害严重时会导致茶树大量落叶、树势衰弱、产量降低。
顾名思义,发病的叶片会变成黑煤状。茶树感染了茶煤病会阻碍茶叶正进行正常的光合作用,还会严重污染茶叶,使茶叶的产量和品质下降,病重的茶树还会枯死。
在生产上一般认为,茶煤病的发生与介壳虫、蚜虫、黑刺粉虱有密切关系,这些害虫的排泄物上往往会带有病菌,进而将其传递给茶树。
(2)茶园常见虫害
茶园里最常见的虫害有茶小绿叶蝉、螨类、卷叶蛾类、刺蛾类、蓟马、茶毛虫、茶蚕、黑刺粉虱等等。
蚜虫会聚集在嫩芽的芽梢吸取茶树汁叶,能够引起茶树的芽叶萎缩、伸展停滞,同时蚜虫还可以排出蜜露,诱发产生煤烟病。蚜虫造成的病害同样会导致茶叶品质与产量下降,发病时间一般从2月下旬开始,每年的4~7月是高发期。
▲▲茶树嫩茎上的蚜虫
蓟马俗称茶虱子,主要会对茶树的芽梢、叶片、叶柄造成危害。受到蓟马侵害的茶叶组织会呈现出褪色的斑点,叶片有时会表现出卷曲或皱缩的现象并失去光泽,同时叶质和嫩梢都会僵硬变脆。
每年4月中下旬到11月上旬是茶园蓟马病害的高发期,11月中旬到3月下旬发病相对较少。
小绿叶蝉主要危害茶树的嫩叶、嫩茎,还会将自己的卵产在幼嫩的枝梢中,每年5~11月发病较多。
(3)茶园病虫害的生态防控措施
从生态学的角度来考虑,茶园的病害防治要以“预防为主,综合防治”为原则。在病虫害发病之前,及时运用物理防控、人工防控以及生物防控等措施,避免或减少使用化学农药,以保证茶树的生态品质。
对于发病的枝叶可以采取及时修剪的方式,将病源及时清除。可以在日常管理的基础上加强人工防控,比如加大采摘频率、摘除病虫枝叶等,同时可以采用LED灯、色盘、性诱剂等物理措施来诱捕可能会发引发病害的有害昆虫,还可以采用生物农药、释放天敌等方式来控制虫害。
如果上面的措施都难以有效控制病虫害的病情,可以适当采取应急的化学防控措施,使用脂溶性的化学农药强力杀虫。
关于茶树的高效生态种植,您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