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3-08 03:59:20
点击:次
一、全球苹果行业现状
2018/19年产季中国苹果产量位居世界首位,但出口量只排第二,进口量更是极少。中国、欧盟、美国苹果产量分别占世界苹果总产量的45.16%、20.41%、7.35%;欧盟、中国、美国的苹果出口量分别占世界苹果总出口量的22.70%、17.40%、14.02%;由此可见,虽然中国苹果产量位居世界第一,甚至比世界第二的欧盟多出一倍有余,但出口量却落后于欧盟,仅居世界第二;苹果进口量较多的国家或地区有俄罗斯、欧盟、白俄罗斯等国家。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二、中国苹果行业现状
近年来,中国水果产量整体呈稳步增长趋势,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9 年中国水果产量达到27400.84万吨,同比增长6.67%。
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华经产业研究院整理
苹果在中国已经有两千多年的栽培历史,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2-2018年中国苹果园面积呈波动下降走势,2018年中国苹果园种植面积为1938.57千公顷,同比下降0.43%。
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华经产业研究院整理
产量方面,2013-2017年中国苹果产量呈逐年增长趋势,2018年国内苹果产量受天气灾害影响大幅下滑,2019年我国苹果产量恢复到4242.54万吨。
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华经产业研究院整理
据中国海关总署数据统计,2019年中国苹果出口数量和出口金额分别为97万吨、1246336千美元,2020年1-6月中国苹果出口数量为40万吨,相比上年同期增长了7.087万吨,增幅为21.4%;出口金额为510004千美元,增幅为20.5%。
资料来源:中国海关,华经产业研究院整理
资料来源:中国海关,华经产业研究院整理
相关报告:华经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20-2025年中国苹果行业发展潜力分析及投资方向研究报告》
三、防治苹果病虫害的技术分析
苹果属于四季果实,口感良好,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和营养价值,可用于制造苹果醋及苹果酱等产品,受到广大消费者的喜爱,在水果市场中占有重要地位。苹果树在我国各个地区均种植广泛,为了提高苹果的质量和产量,种植户应使用合理、科学的种植技术,做好病虫害防治工作,以满足人们的食用需求。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四、苹果产业发展方向
(一)机械化种植
苹果生产机械化是全球苹果种植的大势所趋。发达国家大部分果园早已实现机械化管理,并逐步向专业化和智能化发展,这跟中国的苹果种植整整相差几十年。中国果园只有喷雾打药用机动喷雾器或人力喷雾器,整地部分使用微耕机、挖坑机,运输用农用三轮车外,果园其他农事作业一般均为人工劳动。要想中国果园实现机械化种植,果园的规模化和标准化是前提。规模化种植,可以提高机器的利用率,利用规模效应降低单位成本;标准化种植,给机械规模化作业提供足够空间,才可以充分发挥机器的功效。
(二)标准化安全管理
身体是革命的本钱,果树也一样,只有果品优质才能带动出口。中国苹果生产存在不少安全问题,如:化肥和农药残留,生产环境污染,采后贮藏和包装污染等。这些安全问题极大影响了果品出口。在苹果生产、采集、运输、贮存等过程中,建立健全果品质量防控体系,加强层层把关,提高苹果的标准化属性,满足市场对高档果品的需求,增加生产者的经济效益。
(三)品牌化销售
品牌化销售,是中国苹果行业在全球激烈竞争中突出重围的法宝。品牌营销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在保质量、立诚信、准定位、巧传播、树品牌等各方面进行深入挖掘与提升。苹果出口企业要积极参与国外产品认证,创建优势品牌,加强产品推介和展示展销行动,提高中国苹果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知名度与竞争力。
(四)多元化市场开拓
俄罗斯和东南亚地区等传统低端市场已经趋于饱和,并且受苹果价格高涨及技术壁垒加严的影响,市场难以有大的突破。新的高端市场的开拓,利于进一步改善中国苹果出口市场结构,提振中国苹果出口产业。
一方面,中国要继续盯紧传统苹果进口大国俄罗斯、孟加拉国、印度、墨西哥等市场。由于国内众多苹果出口企业都想“搭便车”,只盯着这有限的市场,导致目标市场内竞争残酷。而且依赖性太高,当主要进口国的需求状况发生变化或经济不景气时,苹果出口量和价格就会随之发生很大的波动,引起低价竞销,这严重影响中国苹果出口企业的经济效益。
另一方面,要继续开拓欧美市场,实现国际市场多元化。增加欧美国家的出口不光有利于提高中国出口苹果的经济效益,同时也有利于提高中国出口苹果的品质。中国苹果出口若想摆脱困局,开拓欧美市场,必须要完成从“低价竞争”向“品质竞争”的转变,提质增效,提升国产苹果品质,实现品牌化。
华经情报网隶属于华经产业研究院,专注大中华区产业经济情报及研究,目前主要提供的产品和服务包括传统及新兴行业研究、商业计划书、可行性研究、市场调研、专题报告、定制报告等。涵盖文化体育、物流旅游、健康养老、生物医药、能源化工、装备制造、汽车电子等领域,还深入研究智慧城市、智慧生活、智慧制造、新能源、新材料、新消费、新金融、人工智能、“互联网+”等新兴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