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3-08 04:57:31
点击:次
每次回老家,被种大田作物的亲戚朋友问到最多的问题就是“粮价低,咋办?”
农资价格年年涨,粮价高低农民说了不算,地就那么多,怎么办?我的建议就是——与其关注粮价,不如关注高产!
举一个例子,如果现在的玉米收购价格是0.54元,农民都会说:这个价格不赚钱啊!那如果收购价格是0.7元,甚至0.8元呢?不就赚钱了吗?!那0.7、0.8的价格是怎么实现的呢?
就是要:科学种田,降低成本,夺取高产,提高品质,增加收入!
当粮食保产、增产的幅度达到20%以上,再通过品质的提高使价格提升10%左右,相当于0.7甚至0.8元的价格就实现了!
希望通过这篇文章,把好的技术和好的方法介绍给农民朋友。
1、 正确选种是前提。
选择种植的品种主要分两个方面,一是种哪类作物,二是种什么品种。
在选择种哪类作物时要考虑:
1) 市场需求。就是:这东西好不好卖?种的农民多还是少?
2) 地区优势。就是:这东西咱这儿能不能种?适不适合种?主要从气候、土壤条件、规模优势等方面考虑。
3) 种植技术。就是:咱会不会种,能不能种好?
4) 投入产出关系。就是:赚的钱减去投入的钱,能剩多少?
选择品种时主要考虑:
1) 品质:有时候品质比产量更重要,直接关系到能不能卖出去,能不能卖个好价钱。比如在有的地区,某个玉米品种的收购价格要高于其它品种8分到1角钱。特别是经济作物,如果品种选不好,可能白送人家都不要。
2) 产量:在兼顾品质的前提下,产量高低直接影响农民的收入。
3) 生育期:每种作物,每个品种都有不同的积温要求,选择不当,可能会颗粒无收。
4) 抗病(抗旱、抗寒、抗逆)能力。有的品种在繁育过程中为了追求高产、高品质,往往会牺牲作物自身的抗病(抗旱、抗寒、抗逆)能力。这些问题有的可以通过施用药、肥或加强田间管理来解决,而有的则不易解决或解决的成本过高。
5) 田间管理难度:如果作物的田间管理难度较大,而农民自身的技术水平又达不到要求,可能就不会有好的收成。而如果这种作物要求定期管理,而间隔期又较短,农民就要算算帐,是种植的收入高,还是出去打工的收入高了!
6) 考虑副产品可利用率。有些作物的副产品,如:秸秆、稻草、瓜藤(蔓)、叶也可以利用,能带来附加的收入。
2、高产准备从种子处理开始。
庄稼就象我们人一样,小的时候营养不良,受到了伤害,长大了就不容易追上。因此,种子处理十分的重要。种子处理主要目的有两个:
1) 保护,重在防虫、抗病。主要是使用种衣剂拌种,用于防治地下、地上害虫和抗各类种传、土传、风传病害。每种作物都有不同的处理方法。
2) 强壮,重在提高种子的抗旱、抗寒、抗逆能力,促进种子早萌发,抢苗势。而保护和强壮种子的最终目的还是为了增产。
3、播种方法。
不同作物,不同品种,选择合适的播种方法,主要分:手工播种、农具播种和农机播种等。在播种时,要考虑播种的深浅,还要注意特殊的播种方式可能带来的问题,如:扣膜需要注意刨大坑、留脚窝、覆寸土、防烧苗、除草剂用量等,坐水种需要注意浸种的水温和时间、催芽的温度时间、适时播种、覆土深度及除草剂的选择等等。使用机具机械播种时还要注意机具机械伤种的问题。
4、选肥。
农业要优质高产、农民要增收致富,我们认为,选肥比施肥更重要。选肥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 根据作物选肥。不同的作物对养分的需求也不相同,这个道理农民朋友都懂,关键是要知道你所种的作物需要什么营养,需要多少。选择不当,不但白白投入,还会影响作物产量,甚至造成肥害。
2) 根据土壤条件选肥。也就是国家提倡的“测土配方施肥”。这样做一方面可以降低农民肥料的投入成本,另一方面也可以避免因少施肥、过量施肥和营养不均衡造成的减产。
3) 根据气候特点选肥。不同地区、不同时期的气候不同,多雨肥料容易流失,干旱肥效不易发挥。
4) 过量用肥有害无益。“庄稼打多少,全靠肥来找!”,这句农民常用的顺口溜也对,也不对。这句话有一定的科学道理,但许多农民朋友认为只要多施肥就能高产,肥用的越多越高产,这是绝对错误的。过量施肥,不但造成农民的种植成本加大,肥力无效流失,甚至会造成肥害,致使庄稼中肥毒而减产。因此,最科学的施肥方法还是“测土配方施肥”。
5) 重视肥料的科技含量。随着科技的发展,肥料的技术,尤其是缓释技术突飞猛进。“测土配方+缓释技术”,在欧美、日本等发达国家已经是非常成熟的农业生产技术了,但在我国才刚刚开始。农民在种地的时候追求“高氮免追”,通过多施肥来解决缓释的问题,以便降低劳动强度和空出时间去打工,但过量施也会带来我们上面所说的一系列问题。
6) 注意有机肥和中、微量元素在高产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现在,重化肥轻有机肥和中微量元素的倾向越来越严重,这种做法造成土壤营养结构失衡,直接导致的后果是土地板结变硬,化肥的增产效果下降,肥效越是下降农民就越多施化肥,土壤营养结构就越失衡,步入了恶性循环。地是农民的命根子,继续下去,可能有一天施再多的肥也不会有粮食产出了!因此,农民要特别注意有机肥和中、微量元素的合理使用,即可以减少化肥用量,节约用肥成本,又可以调整土壤的营养结构向良性发展。
5、用药。
农药是重要的农资产品,农民种地已经离不开农药,但懂农药,会用农药的农民却并不多。农民使用农药存在以下几个误区:
1) 打药后,地越干净越好。按农业部农药登记要求,除草剂的除草效果达到85%以上,就说明除草效果已经达到了农业生产的要求。而农民追求的是100%,为了达到这个目的,农民加大了农药的用量,有的地区加量甚至超过推荐用量的一倍。这样用药的结果一方面是增加了投入成本,另一方面,过量用药容易给作物带来隐性药害,甚至直接药害,极大的影响了产量。一般来说,地里杂草基数在15%以下,基本不影响产量。
2) 天旱没关系,多打两瓶就行。
农民都知道下雨打药,但为什么就不知道了。下雨打药的科学道理就是:下雨后土壤中的水分含量比较大,药效容易发挥。那么不下雨呢?打药的时候把水量兑足,就可以了。现在有的农民是宁可多打两瓶药,多花几十块钱,也不肯多打一壶水。不兑足量水,药打的多又有什么用呢?白花钱而已。
而苗后除草剂却是另一种情况。苗后除草剂主要是通过杂草叶面吸收而产生效果,水兑多了,效果反而不好。
想正确用药,用好药,用出效果来,不白花钱,就必须:一是看好说明书,二是请教专家。
3) 贵的都是好的。
有许多农药,由于产品新、含量高、纯度高、效果好,杀草多,又安全,因而价格稍贵一些是正常的,我们指的不是这些农药。
我们要提醒农民的是:有的农药价格高并不一定就好,也许只是商家的炒作。
4) 不管是什么,便宜就行。
这种思想在农民中广泛存在,不懂农药,只关心价格,这种购药心理比“贵的都是好的”危害还要严重。 一分钱一分货,当农药的价格低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就只有一种可能:假药!化肥、种子……也都是如此。
5) 只看重量,不看含量。
有的农民买农药,不看含量,不看成份,瓶子大就行。这就象买酒一样,你能说低度的量多就合适吗?“是药三分毒”,农药的含量越高,就说明工艺越先进,杂质(有的是有害物质)就越少,对作物就越安全。
正确选择农药,说简单也简单,说复杂也复杂,现在农业部公布的合法的农药品种已经达到40000多个。哪种农药适合哪个地区?用于哪个作物?注意那些问题?农民朋友也会十分的困惑。
6、加强播种后田间管理。
田间管理的内容很多很广,广义的说,整个农业的生产期都可以叫做田间管理。我们这里说的是播种后的田间管理。这一时期比较长,不同作物,不同时期有不同的要求。根本目的当然还是保产、增产、高产,手段可以是人工、机械、药物、肥料等等。常规的田间管理农民都很熟悉,在这里我们主要强调和介绍保产和高产的特殊措施。
1) 给庄稼进补。
庄稼也需要进补?听起来很新鲜,但科学告诉我们,在不同的时期,作物也需要补充养分,调理机能。特别是在遇到自然灾害、虫害病害和作物处于快速生长、分蘖坐果、灌浆成熟的特殊时期,都需要施用肥料和喷施液肥。选用液肥时注意液肥的成份、档次,这些都直接影响液肥的效果的好坏、持效时间的长短等等,最终都会在产量上体现出来。选好、用好液肥,对保产、增产、和提高作物的品质都非常的重要,选好、用好液肥,还能提高作物抗寒、抗旱、抗湿涝、抗病虫害等多种抗逆能力。
2) 病害预防的重要性。
农民朋友普遍的心理都是重治不重防,其实对于很多病害来说,防可能比治更重要。想一想,如果没有道理,为什么专家这样说,国营大型农场这样做,而国外的农场主也把防病当作田间管理第一重要的事来抓呢?很多农民朋友会觉得,万一我防了,而今年没发生病害,我不是白扔钱了吗?这也是实情,但只要一年防住了,那么十年,甚至几十年的投入就都收回来了。种地要算大帐,别算小帐,粮食增产了,这点钱是无所谓的!
3) 虫害的集中防治、早防早治。
许多农民在虫害发生的初期不重视,不立即进行防治,往往耽误了有效的防治时间。有些虫害和病害是相关联的,虫咬了叶片和植株后伤口感染病菌,就会连发病害。等防治时,往往已经来不及了。
7、 正确收割和保管,做到颗粒归仓。
在使用机械设备收割时,要注意机械设备的功能、性能,选择合适的机械设备进行收割,保证机械设备的正常运行,尽量防止和减少机械设备造成的粮食损失。
保管期间,主要应该做好措施,防止鼠害、飞鸟和家禽、家畜啃食,防止霉变、腐烂。
我是“双韵白山印象”期待你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