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3-08 08:25:30
点击:次
在昌平区南口镇,有一个村落因土壤闻名。这里的土壤铁成分较多,呈现出特殊的红色,村落也因此得名红泥沟村。如今,红土地硕果累累,农户们喜笑颜开。
2015年成立的北京圣泉农业专业合作社(下称“圣泉农业”)位于红泥沟村村南,现有在册社员109人,辐射带动社员160人。同期创办了红泥乐农场,占地360亩,拥有32个日光温室标准大棚。
自成立以来,圣泉农业坚持绿色、可持续发展理念,以服务农民增收和市民生活为目标,以休闲创意农业为主题,着力发展阳台农业、休闲采摘、农业科普、农民培训等产业,是致力于城乡融合发展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小盆栽大讲究
阳台上的小众致富秘籍
随着经济社会物质条件的快速发展,人们满足了一定的物质消费之后,精神消费需求也在快速增长。眼下,阳台农业逐渐成为大众流行趋势——在自家阳台种上几盆蔬菜、花卉,装点环境增添绿色的同时,还能获得丰收的喜悦。圣泉农业结合红泥沟村特有的红泥土富铁高、粘性高、保水性强等特点,致力于发展阳台农业,不断研发推广盆栽蔬菜、花卉和芽菜等产品。
在相关部门的技术支持下,圣泉农业团队研制出了盆栽蔬菜专用营养土,并获得国家专利保护。圣泉农业植物医生陈静说:“我们的营养土是以红泥土为基础,加上由天然作物制成的产品对土壤消毒、杀虫、施肥等,再进行科学配比、检验后制成的。”
此外,团队还研发了专用种苗、盆托、可移动阳台多层架(具有国家专利)等,并制作了各种蔬菜、花卉和芽菜教程。
截至目前,圣泉农业团队已经研发了食叶草(蛋白草)、韭菜、芹菜、食用百合、花生芽、香椿苗、萝卜苗以及各类花卉、芳香植物、药食同源植物等100余种阳台盆栽,在市场上广受欢迎,年销售量最高可达14万盆,覆盖北京全市130余个社区、餐厅和星级酒店。
家庭阳台农业和可食用地景(空中菜园)是圣泉农业主要推广的两种销售品类。家庭阳台农业以盆栽蔬果和芽菜为主,通过线上、线下结合销售,把绿色引入家庭,让鲜菜随采随吃。
可食用地景(空中菜园)以可食用、可观赏的蔬果为主,面向机关、学校、企业等销售推广。根据不同的空间、朝向和需求等,团队因地制宜,精心规划种类丰富的地景菜园,既装点了环境,也可供观赏、食用,普及农业知识的同时,也符合现代社会低碳环保的生活理念。
▼ 圣泉农业为小汤山中学定制的可食用地景
采摘科普乐趣多
红泥土也有“新”意
自成立以来,圣泉农业精心打造“红泥乐农场”品牌,农场占地360亩,拥有32个日光温室标准大棚。经检测,农场下的红泥土含铁量是普通黄土的12倍。2018年,红泥乐农场被评为“北京农业好品牌”和有机、绿色、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
圣泉农业高级农艺师崔全胜介绍:“农场致力于富铁蔬果种植,有草莓、葡萄、樱桃、无花果、食叶草、藜麦、秋葵、食用菊花、食用菌、紫背天葵、叶用甘薯等30多种药食两用及芳香蔬菜、水果,形成了极具特色的企业品牌。”如今,红泥乐农场每年开展采摘活动200余场,参与人数达15000余人次。
作为市、区两级科普教育基地,红泥乐农场也肩负着农业科普责任。通过阳台农业进校园、进社区等活动形式,农场定期举办“蔬菜盆栽科普沙龙”,邀请蔬菜专家,向学生和社区居民们分享国内外现代家庭种菜模式,以及阳台和室内蔬菜种植的技巧。如今已在全市20余所学校开展进校园科普教育活动,每年接待全市中小学生 4800余人次。
近年来,红泥乐农场持续开展优新品种种植、新技术、新装备以及新型设施结构的试点示范工作,积极与市、区两级农业技术推广站、中国农业科学院、中国农业大学、北京农学院、北京农业职业学院等团队合作,共建设试验示范项目50余项,推广成熟技术15项,取得实用新型专利证书3项。
农场还建成了农业示范集成基地,充分发挥试点的示范推广作用,将新品种、新技术、新装备推广给本区域和各地农户,带动产业发展,打造试验示范推广典型样板。据统计,农场每年对全国新型职业农民及职业经理培训数量1000余人次;每年为昌平农户开展特色蔬菜种植技术和标准化生产技术培训50多场,培训农民2500余人次。
回馈土地共富裕
绘就美好乡村“新画卷”
不断发展阳台农业、打造农场品牌的同时,圣泉农业还积极践行绿色、可持续发展理念,为服务周边农户、实现乡村共同富裕贡献力量。
多年来,圣泉农业不断发动南口镇农户,利用庭院、阳台种植盆栽蔬菜,辐射带动南口镇6个村近200户农户增收致富。项目中,圣泉农业提供营养土、种苗和盆托、种植架等器具,并定期组织开展农户集中培训和每周入户指导,作物成熟后进行统一收购,农户们只需腾出自家庭院、阳台的空地,定期浇水就能挣钱,为周边不少下岗妇女、劳动不便的残疾人、老年人拓宽了增收渠道,共指导周边农户种植阳台盆栽蔬菜35万盆,农户年均增收8千至1.2万元。
今年67岁的农户赵阿姨,利用自家庭院和屋顶种植了2000盆盆栽蔬菜。“去年大概有1万块钱,”赵阿姨说,“今年是我家第三年种植,以前种过韭菜、芹菜、食用菊花等等,今年还种了花生芽。我们就负责浇水,其他的都由合作社负责。”
除了直接带动周边农户增收致富,圣泉农业还利用自身平台举办各种助农活动。2021年,圣泉农业开办了“优质农产品推广活动”,免费提供场地、水电和展位、桌椅等设备,帮助昌平区优质合作社和社员们拓宽销售渠道,也让更多居民朋友吃到安全、绿色、放心的蔬菜。活动总计帮助40多户农户销售8.6万斤蔬菜、6万斤草莓、2.8万斤百合及12万盆盆栽蔬菜,收到大量好评。
圣泉农业还筹建了农资服务中心,向社员及昌平西部地区农户提供农资服务,同时建立了农残检测站点、农业废弃物回收站点和农业废弃物资源回收利用站点。据统计,2022年,圣泉农业在昌平西部地区共检测农产品样品4800个,回收废弃农药瓶、包装袋45万个,回收地膜2900多公斤,秸秆粉碎沤制肥料55吨。
▼ 农业废弃物回收
▼ 秸秆沤制肥料
此外,圣泉农业还开办了“植物诊所”,为社员和周边农户免费进行病虫害防治指导与技术服务。
国家级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北京市农村妇女“双学双比”活动示范基地、北京农业好品牌、北京市优级农业标准化基地、北京市蔬菜绿色防控基地、退役军人创业实训基地、中小学生社会大课堂资源单位……一个个荣誉称号是圣泉农业脚踏实地、不断耕耘的回响。
如今,红土地上,一盆盆植物郁郁葱葱;大棚内,一幅硕果累累、花团锦簇的盛景;村头农户家中,老人收到了去年种植盆栽的1万块钱,笑容满面;楼房阳台里,小朋友摘下了自己劳动的果实,惊喜万分……
一幅美好生活画卷,徐徐展开。
文/本报记者 霍云瑶
部分摄影/昌平摄协回天分会 吴庆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