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3-08 08:40:25
点击:次
扬子晚报网2月26日讯 (记者 薛玲) 在南京名目繁多的青菜品种中,“矮脚黄”算得上出类拔萃,不过不少“老南京”发现,现在市面上的“矮脚黄”越来越不好吃了。扬子晚报记者从南京市蔬菜科学研究所获悉,该所历经四年,终于找回了本地纯种“矮脚黄”。
【历史】
万竹园“矮脚黄”顶呱呱
“矮脚黄”素有棵矮、梗白、头大、心黄,且食后无渣的特点,据说南京的“矮脚黄”以原城南万竹园所产为最佳,这其中还有段有趣的传说。传说马娘娘曾看到凤凰落在万竹园中,于是万竹园便成了风水宝地,万竹园所产的“矮脚黄”也随之名声大振。《南京烹饪集萃》一书介绍,其实万竹园的“矮脚黄”之所以好吃,是因为菜地土壤特别肥美,非常适合青菜的生长。时光荏苒,万竹园菜地早已被高楼大厦所取代,但“矮脚黄”却繁衍了下来。每到秋冬之际,南京近郊种植的“矮脚黄”便会大批上市,以深秋霜降为其鼎盛期。
【现状】
“矮脚黄”难寻老味道
“三天不吃青,两眼冒金星。”正因为如此,秋冬时节,青菜成为南京人餐桌上出现频率最高的菜肴之一,南京人素来喜爱的“矮脚黄”既能以主料的身份出现,还能装饰其他菜肴,起到锦上添花的作用。论起吃“矮脚黄”,南京人最擅长炖食,谓之炖菜核,此菜菜叶鲜嫩碧绿,菜梗洁白酥烂,菜心柔软滑嫩,虽然是普通的蔬菜,但在餐桌上依然颇受欢迎。家住城南的梁女士是地道的老南京,“矮脚黄”可谓从小吃到大,但她近年来发现,现今的“矮脚黄”虽然外形和过去差不多,但吃起来却没有从前好吃了。
串粉后“矮脚黄”不正宗了
为什么“矮脚黄”失了老味道?这个问题也曾一度引发南京市蔬菜科学研究所高级农艺师孙菲菲的关注。她告诉记者,南京青菜、野菜等品种丰富,仅青菜就有矮脚黄、菊花心、黄心乌、高梗白、短白梗等品种,自2010年来到南京市蔬菜科学研究所工作后,孙菲菲便开始关注南京本地特色蔬菜种质资源,并最终选择从南京人素来喜爱的“矮脚黄”入手。为什么很多人都觉得现在的“矮脚黄”不好吃了?孙菲菲解释说,以前“矮脚黄”都是农户自家少量种植,纯度也能得到保证。现在蔬菜大量供应市场,农户会种植各种品种的青菜,而青菜是异花授粉作物,极易串粉,随着时间的推移,“矮脚黄”的品种也越来越不纯了,自然失了老味道。
【转机】
历时四年“提纯”矮脚黄
孙菲菲和团队在“矮脚黄”的主要种植区收集大量品种后,并针对“矮脚黄”的特征进行提纯。经过4年时间的培育,最终培育出了七八个性状更加集中的品种。江宁区晟鲜果蔬种植家庭农场是纯种“矮脚黄”的首批种植者,“锅开就烂,甜甜糯糯的特别好吃。”晟鲜果蔬种植家庭农场主人张静告诉记者,虽然农场种植的纯种“矮脚黄”自上市后的售价一直在每斤3.5元至4.5元,但依然颇受追捧,“种了20亩,春节前就销售一空了。”
【展望】
有望进一步推广
扬子晚报记者采访中了解到,由南京市蔬菜科学研究所提纯复壮的“矮脚黄”只在江宁、浦口、八卦洲的几家农场种植,且多以礼品菜的形式销售,目前市民在零售市场还很难买到提纯后的“矮脚黄”。孙菲菲表示,他们也希望研究成果能更好地推向市场,让更多市民再次品尝到“老味道”。那么提纯后的“矮脚黄”与市面上销售的品种相比,是不是有明显不同?孙菲菲表示,如果仅从外形上来区分的话,消费者很难进行甄别,只有吃到嘴里才能区别出不同。
更多种质资源待保护
对于孙菲菲来说,提纯复壮的纯种“矮脚黄”不仅是老味道的复原,这些品种更可以作为本地特色资源保护起来。扬子晚报记者采访中了解到,南京市蔬菜科学研究所从2010年开始就提出要保护本地特色蔬菜种质资源,并于2014年底选择了最具代表性的南京“矮脚黄”进行提纯复壮,采用大棚加防虫网的方式隔离种植,避免风力和虫媒导致的串粉,通过人工剥蕾授粉的方式保持种性。据悉,一个蔬菜品种的提纯需要4—6代,也就是4—6年。“其实现在的‘矮脚黄’还并不是太纯。”孙菲菲告诉记者,他们计划继续提升“矮脚黄”的品种纯度,争取压缩到3—4个品种。
其实除了“矮脚黄”,南京还有许多本地传统特色蔬菜,孙菲菲希望这些种质资源都能被更好地保护起来,农业主管部门对科研给予大力支持,农业技术推广部门引导和帮助农民进行种植,通过各方努力,让南京老味道一直流传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