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3-09 00:30:42
点击:次
人物名片
张高美 河南财经政法大学数农通团队负责人
第八届“创青春”中国青年创新创业大赛河南分赛互联网专项(初创组)金奖
在10月18日举行的第八届“创青春”中国青年创新创业大赛河南分赛决赛中,来自河南财经政法大学的创业项目——数农通,获得互联网专项(初创组)金奖。
项目负责人张高美,是统计与大数据专业大四学生,最近正忙着备战考研,尽管并未参与到此次竞赛的具体筹备中,但依然时刻关注着项目动态,“这些荣誉代表着社会对我们的认可,是团队继续往前走的最大动力。”
两年前,得知有创新创业类赛事时,基于专业基础和对卫星遥感、地理信息系统等技术的兴趣,张高美筹划做一个偏数据性问题解决的项目。也是在那时,张高美看到中央有关发展数字农业的政策文件,想到河南本就是农业大省,便将方向锁定在智慧农业上。
“当时还有个偶然的契机,团队有成员的家是中牟的,发现农民辛苦种出来的西瓜,价格特别低。我们通过查资料、问专家,发现可能是缺乏科学种植管理,导致甜度不高,市场销量很不好。”张高美就进一步将目标锁定在农业信息处理方面,想要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帮助农民实现科学种植,让数据“联通”农业。
在得到专业老师及创业指导课老师肯定后,团队10名成员就着手不断完善项目方案。2019年底时,项目就已有了雏形。
在他们的构想中,项目要以物联网、农业大数据、云计算、卫星监测、无人机遥感、土壤检测为依托,实时监测农作物的生长情况以及气象变化情况,专家团队依据对精确监测数据的处理分析,为用户提供治理服务,实现科学化高效种植与农田管理,致力于搭建为政府、中大型农业生产经营者提供产前、产中“空天地”一体化的科学种植指导服务平台。
2020年初,新冠疫情暴发,无法返校,张高美和成员也没有闲着,各自在家乡开始实践走访。他们去了郑州中牟、荥阳以及信阳、南阳、三门峡灵宝等地,走访500余家农户,就农业实际生产问题、农产品销售问题进行调研,进一步验证方案的可行性。
第一次走访调研结束后,张高美对项目建立起初步信心,并在2020年暑假组织成员进行第二次调研。这次实践,他们走进南阳的智慧农业基地,就目前已有的先进种植技术和模式进行调研,还在荥阳尝试以直播方式帮助农户销售产品。
经过两次调研,张高美已确定最初设想是可以行得通的,就着手进行项目落地。这期间,公司注册、APP开发、网页搭建、知识产权申报等工作同步推进。
但毕竟是学生创业团队,没有资金、没有设备,拿不到遥感监测一手数据,怎么办?找合作。
他们四处搜集资料,锁定目标,反复多次上门谈合作,最终与一家卫星遥感公司和一家土壤检测治理公司达成合作,“我们负责输出技术,借用他们的设备,这就解决了眼前难题。”
万事俱备,只待实践。张高美又联系到三门峡灵宝的一个300多亩的葡萄园,土质不好,种出来的葡萄个小、甜度低,一直都是望天收。团队过去后,安装农业采集塔,对葡萄种植生长进行科学监测;用合作方的设备检测土壤,联合专家资源做以分析,设计科学种植方案。经过一系列调整后,葡萄园在第二茬收获时,葡萄质量明显改观,个大、饱满、甜度高,一度还销往上海、北京,价格比市场价高出了10倍。
这次实践,给了张高美和团队很大的信心,与此同时,他们的项目多次在“挑战杯”、“互联网+”等创新创业类赛事中获奖,有了很好的信用背书,后来与汝州、淅川、信阳浉河区等地农业部门签订合作意向书,让项目真正走出校园,走向社会。
上个月,他们与腾讯云以及平原新区管委会等当地政府部门达成合作共识,挂牌成立数农通数字农业产业研究院,成为项目发展两年多来的一个里程碑。
两年多的经历,异常充实,也特别辛苦。张高美说:“刚开始没有任何支持,资金压力大,而且多项工作同步推进,事情特别多,还要兼顾项目和学习,基本上就舍弃所有休闲娱乐时间。有时候遇到重要赛事,连续通宵两三天,对自己的时间管理、身体精力都是一个很大挑战。”
但曾经的困难,如今于她而言都是一笔财富。站在大四分岔路口,张高美选择考研,且是农业管理方向,她有自己的打算,“我想继续做这个项目,但还有很多专业知识需要补充,希望自己能够再上一个台阶,带动项目有更好的发展。”
经过两年的发展,数农通团队从10人发展到100多人,张高美说,团队也正在不断完善各种规章制度,让学生化团队向专业化公司转变,更成体系、更有规模,走得更久更远,“未来希望能够将我们的技术,应用在更广阔的的土地上,为乡村振兴赋能,真正实现‘服务三农、融通四海’”。
来源 河南青年时报·东风新闻
记者 魏文杰/文 受访者供图
编辑 夏寒
校对 杨阳
审核 田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