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3-09 03:14:38
点击:次
梁慧珍 余永亮 许兰杰 谭政委 杨红旗 董薇
药怀菊1号(鉴定编号:豫中药品鉴2018006)是河南省农科院芝麻研究中心药用植物研究室采用系统选育法新育成的药用菊花新品种,具有高产稳产、优质、综合抗性强、栽培管理简单等特点,适宜在河南怀菊花主产区及相近生态区域种植。
一、药怀菊1号品种特征特性
药怀菊1号生长势强,整齐度好,叶色深绿,叶缘为缺刻,叶片卵圆形至窄长圆形;花期早,花朵集中,利于机械化采收;植株生长旺盛,高度适中,根系发达,株型紧凑,适宜密植,抗倒伏,抗旱抗寒、适应性广、丰产性好。株高65.32厘米,第一分枝高度10厘米,茎粗1.6~2.1厘米;总苞片3~6层,苞片椭圆型,褐绿色,外面被柔毛,边缘膜质;花托半球型,无托片,花球直径4~5厘米,单株总花序300~400个。舌状花位于外围,雌性,白色;管状花多数,两性,位于中央,常为舌状花所隐藏,黄色,顶端5齿裂。经河南省分析测试研究中心检测分析,其外观性状、显微鉴别、色谱鉴别及绿原酸、木犀草苷、3,5-O-二咖啡酰基奎宁酸等指标均符合2015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中菊花药材的相关规定。
二、整地选地
药怀菊1号喜温暖、湿润,阳光充足的环境,选择肥沃、质地疏松、地势高燥、排水良好、有灌溉条件的沙质壤土作种植地,前茬以禾本科、豆科等作物轮作的地块。忌连作、碱性土壤、洼地和有污染的地块。耕翻一次,耕翻深度20~25厘米。结合耕翻,每亩地施入2000~3000千克充分腐熟的圈肥或堆肥,并加过磷酸钙20千克、硫酸钾23 千克作基肥。整平耙细,各地可根据当地气候、地形、土质等条件因地制宜进行起垄作畦。
三、繁殖方法
1.分株繁殖
菊花采收后,选健壮的植株,越冬期间割除地上茎秆,并适当培土培肥保温,保证安全越冬和翌春早发。第二年4月中下旬,当新苗长到15~20厘米高时,将其全株挖出,选带白根的、健壮无病虫害母株依其自然形态顺苗掰开分成数株,做种苗栽种。一般一亩老苗可栽15亩左右的生产田。
2.扦插繁殖
选留种的母株及覆盖越冬法与分株繁殖法同。4~5月份,当幼苗高度为20厘米左右时,剪取生长健壮、无病虫害的新枝条10~15厘米作插条,保留顶部1~2片叶,其他叶片去掉,用植物激素处理插条,随剪随插,按行株距10×7厘米在扦插育苗床内扦插。约20天即可生根,生根后炼苗15天左右可出圃移栽大田。
四、移栽
分株繁殖在4月中下旬直接移栽至大田,扦插苗在5月中旬至6月中旬适时移栽,移栽宜在阴天或晴天的傍晚或雨后土壤湿润时进行。株行距30厘米×50厘米,每穴栽壮苗1棵,弱苗2棵,移栽深度10~12厘米,将根全部栽入土中,也不宜太深;取苗时要尽量不伤叶、不伤根,保持苗体的完整性,注意大小苗分级、分块移栽,栽后及时覆土压紧,浇定根水。
五、定植时间和密度
药怀菊1号定植时间一般在4月中下旬到5月上旬。定植密度根据耕作制度和栽种时期而定,亩株数4000~5000株。种植偏迟的田块适当提高密度。
六、田间管理
1. 查苗补苗
菊苗移栽后7天要及时检查,做好查苗补缺,杜绝缺垄断行现象,保证密度。
2.中耕除草
移栽成活到现蕾前一般要进行3~4次中耕除草,移栽后15天左右进行第一次中耕除草松土,7月下旬至8月上旬进行第二次,在封行前进行最后一次,并结合培土以防菊苗倒伏。中耕要做到“株间浅、行间深,前期浅、后期深,不伤根”。每当大雨后土壤板结时,浅锄松土。
3.适时追肥
菊花喜肥,除施足基肥外,生长期内还应进行3~5次根部追肥和叶面追肥,前期氮肥不宜过多,合理增施磷肥。第一次于移栽后20天左右,当菊花成活后开始生长时,亩施尿素10千克;第二次在植株开始分枝时,亩施腐熟饼肥100千克,并浇水,以促进多分枝;第三次在孕蕾前,亩施尿素10千克,饼肥50 千克,过磷酸钙15千克,并浇水,以促进多孕蕾开花。在孕蕾期可喷施0.2%磷酸二氢钾,能促进开花整齐,提高菊花质量和产量。施追肥不可过早,如果叶片小而薄,叶色泛黄,可分多次喷施0.1%尿素水,至转绿时为止。如出现缺磷、钾肥症状,应喷0.2%磷酸二氢钾溶液。立秋后至开花前,肥水易充足,其浓度要逐渐增加,并应注意增施磷钾肥,可使花色正、花期长。9月后,日照变短,早晚气候变凉,这期间要注意增加磷肥,以利于花朵的形成和增大。
4.排灌
菊花喜水而忌涝、耐旱而不喜旱。浇水不足,影响生长发育,浇水过多,使枝叶徒长或发生根腐病烂根死亡。移栽后30天内,浇水不宜太多,保持一定的墒情即可。7月份以后,应根据降雨情况适当浇水,浇后要松土保湿。若雨季雨量过大,要及时排水降湿。
5.摘心打顶、抹芽、除蕾
摘心打顶是促进菊花主杆粗壮,降低株高,减少倒伏,增多分枝和花蕾,提高产量的重要措施之一。植株较高的摘心次数多,生长缓慢的摘心次数可减少。生产上视其长势情况,一般分1~3次摘心打顶,目前大多数采用一次摘心打顶,选择晴天植株上露水干后摘心,同时需要将摘除的菊花心集中带到田外。摘心要适时,一般在5片叶子时摘去顶端3枚嫩叶,摘心过迟茎干木质化,摘心分叉处容易断裂倒伏。立秋后停止摘心,过迟影响菊花后期生长,菊苗再次分枝力弱,花蕾小,开花推迟,且易受早霜危害。以后在新枝的叶腋间还会不断萌发新芽,这些新芽不仅消耗菊花的营养和水分,还容易使菊花疯长,所以当叶腋间出现新芽,要随时抹掉。对叶腋中出现的芽苞,每7~10天就要将新枝、新芽用刀片除掉,以减少消耗营养,集中孕蕾开花。正常情况下,9月下旬至10月上旬陆续出现花蕾,可根据培育要求进行疏蕾和保蕾,除蕾一次不够,还要分多次摘除。孕蕾期间,在顶蕾下的小枝上有时出现旁蕾,除因需要保留的以外,也应及早用镊子去除旁蕾,促进顶蕾肥大。
6.病虫害防治
病虫害防治应遵循“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基本原则,优先采用农业措施、物理防治和生物防治,配合科学合理地使用化学防治。选用一些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且最后一次喷洒至少要在收获前40天进行,农药的混剂执行其中残留性最大的有效成分的安全间隔期。
①黑斑病防治
农业防治:与禾本科作物实行两年以上轮作,结合菊花剪苗、打顶,随手把病叶摘除,带出田外处理。化字防治:发病初期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600倍液,或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65%代森锌500倍液,或1%波尔多液,或10%多抗霉素或75%代森锰锌络合物1000倍液喷雾防治,每隔7~10天喷1次,连续3次左右。可减少病菌残存。
②立枯病防治
农业防治:及时拔除病苗,清除田间病残体,实行轮作。化学防治:用50%福美双可湿性粉每亩用药50g拌成药土施入土壤;发病初期喷淋20%甲基立枯磷乳油(利克菌)1200倍液,或15%恶霉灵水剂500倍液,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75%代森锰锌络合物800倍液,或20%灭锈胺乳油150~200倍液喷淋;或用30%恶霉灵水剂(土菌消、立枯灵)700倍,或用3%恶霉灵.甲霜灵水剂(广枯灵)500~700倍灌根,每株250毫升。一般7~10天喷1次,喷3次左右。
③枯黄萎病防治
农业防治:移栽时淘汰病苗,夏季多雨季节注意排水。实行轮作倒茬。发现病株及时拔除,集中处理。化学防治:发病初期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70%甲基硫菌灵1000倍液,或30%恶霉灵或25%咪鲜胺1000倍液,或3%广枯灵(恶霉灵+甲霜灵)600~800倍液,或30%恶霉灵或25%咪鲜胺1000倍液喷淋,或用50%琥胶肥酸铜(DT杀菌剂)可湿性粉剂350倍液灌根,每株0.3~0.5千克,连灌3次;或用3%恶灵.甲霜灵水剂(广枯灵)500~700倍灌根,每株250毫升,在发病初期每7天喷灌1次,连续喷灌3次。也可用生化黄腐酸(BFA)+核糖核酸(RNA)+氨基酸(PRT)的药剂按推荐用量使用。
④蚜虫防治
物理防治:黄板诱杀,有翅蚜发生初期,采用市场出售的商品黄板,按说明悬挂;或用60厘米*40厘米长方形纸板,涂上黄色油漆,再涂一层机油,挂在行间株间,每亩挂30~40块,当黄板粘满蚜虫时,再涂一次机油。生物防治:前期蚜量少时保护利用瓢虫等天敌,进行自然控制。无翅蚜发生初期,用0.3%苦参碱乳剂1000倍液喷雾防治。化学防治:用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3%啶虫脒乳油1500倍液,或2.5%联苯菊酯乳油3000倍液,或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1500倍液,或50%辟蚜雾2000~3000倍液,或50%吡蚜酮2000倍液,或25%噻虫嗪5000倍液,或其他有效药剂,交替喷雾防治。
⑤瘿蚊防治
农业防治:4月份在菊秧田或移栽时拔秧后人工摘剪虫瘿深埋;8月上旬以前,一般不喷药,以保护天敌寄生蜂自然抑制。化学防治:8月中下旬发生期用40%乐果或50%敌敌畏乳油1000倍液,或25%噻虫嗪5000倍液,或50%烯啶虫胺4000倍液,或多杀霉素(2.5%菜喜悬浮剂)3000倍液,或虫酰肼(24%米满)1000~1500倍液,或1.8%阿维菌素乳油2000倍液等喷雾防治。
七、采收
采收期对菊花产量和品质影响较大。一般以管状花散开2/3,花色洁白时采收为宜。菊花宜晴天露水干后采收,不采露水花,否则容易腐烂、变质,加工后色逊,质量差,采收后放在通风良好的地方阴干或烘干。
(作者单位:河南省农业科学院芝麻研究中心药用植物研究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