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3-09 04:36:21
点击:次
(1)生物学特性:独角莲属天南星科犁头尖属多年生草本植物,块茎倒卵形、卵球形或卵状椭圆形。大小不等,直径2-4厘米,外被暗褐色小鳞片,有7-8条环状节,颈部周围生多条须根。叶与花序同时抽出。叶柄密生紫色斑点,中部以下具膜质叶鞘;佛焰苞紫色,管部圆筒形或长圆状卵形。肉穗花序几无梗,附属器紫色,雄花无柄,花期6-8月,果期7-9月。 通常1-2年生的只有1叶,3-4年生的有3-4叶。叶与花序同时抽出。叶柄圆柱形,长约60厘米,密生紫色斑点,中部以下具膜质叶鞘;叶片幼时内卷如角状,后即展开,箭形,长15-45厘米,宽9-25厘米,先端渐尖,基部箭状,后裂片叉开成70度的锐角,中肋背面隆起,I级侧脉7-8对,最下部的两条基部重叠,集合脉与边缘相距5-6毫米,独角莲以块茎入药称白附子。
(2)生长环境:独角莲喜凉爽和较阴湿的环境,土壤以排水良好的沙质壤土为宜,一般的黑壤土、沙壤土、平地、坡地和山地都可以生长,最好选择土质疏松,土壤肥沃,地势舒缓平坦,排水通畅的高岗地,避免低洼地块以及前茬使用过咪草烟等高残留农药的地块。
(3)药理功能:燥湿化痰、祛风止痉、解毒散结。对皮肤粘膜有强烈的刺激作用。能祛风痰、逐寒湿、镇痉,治头痛、口眼歪斜、半身不遂、破伤风、跌打劳伤、肢体麻木、中风不语、淋巴结核、蛇虫咬伤等。中药中的“白附子”即系独角莲加工而成。该品有毒,宜慎用。独角莲的叶片幼时内卷如独角状,似“小荷才露尖尖角”,故名獨角莲。
(1)选茬及整地:前茬:排水良好的农家田园及大田中小麦茬为最好前茬。豆茬及前茬用过咪草烟、胺莗醚的地块均不能种植。
整地:秋翻地,深度20厘米,5月未前耙平起垄。垄距65厘米,垄高15-20厘米,上垄宽40-45厘米。起垄后镇压保墒。
(2)播种:时间:山区乡镇(五积温带)6月10日左右播种,平原乡镇(四积温带)6月1日左右播种。
播量:独角莲采用块茎和种子繁殖,而以块茎无性繁殖为主,在秋季收获时,利用球茎四周生出来的小球茎作种栽。小球茎分带根与不带根的两种,带根的较大球茎栽植后可当年收获。一般亩用种栽量25-30公斤。
播法:机械开沟,人工播种,芽眼向上,利于出苗。播深4-5厘米,播后镇压后3厘米以内。
(3)施肥:亩施绿洲之星中草药专用生物有机肥40公斤左右。起垄同时施肥,施肥深度7-15厘米。
(4)化学除草:6月10日左右播种,6月末或七月初出苗,出苗前根据杂草发生情况用48%进口农达灭草1-2次。切忌不能用国产草甘膦。配药时要二次稀释,用清水,浑水影响药效。井水抽出后不能马上用,提高水温后药效更好。最后一次用药应在出苗之前五天进行,以免出现药害。
(5)田间管理:A:生育中后期可喷施磷酸二氢钾1-2次,提质增产。B:整个生育期中耕2-3遍。深松少上土,垄型方头垄。深松30厘米左右,达到通气、渗水、提高地温之作用。
(6)收获:9月中下旬上冻之前开始人工采收,大小分开,将大的除净泥土和须根,当鲜品出售,小球茎留作种栽。将小球茎贮放于窖内,窖温要保持在2~5℃之间。
(1)生态效益:北方农业的迅速发展是建立在机械化、化学投入(化肥、杀虫剂、除草剂)及农业灌溉上,高度依赖于不可再生的矿物燃料,对化学品投入高度依赖。为提高产量和效益,大量施用化肥、农药是农业耕作的重要途径。化学农业造成土壤严重破坏。目前我国已有75%的土壤失去了肥力,正在向沙漠化发展,从生态学的角度看,化学农业显然是不可持续的。而独角莲种植符合生态农业的发展。全程施用国标中草药专用生物有机肥,只用1-2次无残留农达化学除草剂,基本上无化学投入。中草药生产是生态农业之路之一。
(2)经济效益:2019年由于特殊的气候条件导致单产不高,亩产在200公斤左右。正常年景亩产在250-400公斤。今年全部用于种栽销售,单价80元/公斤。亩产值在16000元,投入4000元/亩,亩纯收入达到12000元左右。按常年单产进入市场销售计算,单价20元/公斤,亩产值在5000-8000元,亩纯收入1000-3000元。由于种植区域在山区乡镇,环境好、昼夜温差大,干物质积累多,药夜含量明显高于南方,收购价格高于南方产区。
(3)社会效益:带动贫困户发展庭院种植,人均种植1-2亩地就能脱贫。还能给国家提供优质的中草药供给,为国家的医疗事业做贡献。
独角莲种植达到了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相统一,是部分边远山区脱贫致富的好项目,是生态农业的发展之路。望政府有关部门积极引导、技术部门大力支持,加快发展速度。
(1)独角莲毒性较大,中耕管理时等到十点左右无露水珠时进行田间作业。
(2)独角莲毒性较大,人工播种、收获时都要带口罩、手套作业。
(3)独角莲毒性较大,禁止人畜勿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