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主页>农业资讯

农业资讯

您的当前位置:农业资讯

古代棉花种植(棉花发展史:长途迁徙,在此安家,没有棉花的日子古人怎么过?)

时间:2024-03-09 04:52:57

点击:

导言

新冠肺炎疫情爆发,很多人都面临口罩短缺的情况。为了买口罩下载很多APP。抢口罩的难度远超12306买票的难度。

制作口罩很重要的原材料就是棉花。现在我们觉得棉花、棉质的东西再平常不过。夏天我们买T恤,要看看这件衣服是不是纯棉的、含棉量是多少。含棉量高,一件衣服更加透气吸汗,穿着更加舒服。我们冬天盖的被子,里面填充厚厚的棉花,盖上才能暖和,所以在很多时候,我们把它直接称为棉被。

但,棉花并非我们本土植物,它如何迁徙来到中国?什么时候开始在中国广泛种植?什么时候成为不可替代的经济作物,融入百姓日常生活?本文一一回答。

棉花发展史:长途迁徙,在此安家,没有棉花的日子古人怎么过?

棉花与棉布

现在我们很难把棉花和自然界供人们赏玩的花联系在一起。

9世纪一个叫做苏莱曼的阿拉伯旅行家在《苏莱曼游记》中写到:在北京地区所见到的棉花,只是被种在花园里当作为"花"来观赏。

这说明唐朝末年的时候,棉花在中原地区还只是“花”。

那古代中国人穿什么?

“遍身罗绮者,不是养蚕人”。中国虽然生产丝绸,但一般老百姓可穿不起蚕丝制品。

麻,在几千年的时间里都是古代中国大部分老百姓的选择。在距今4000年的良渚文化遗址,就发现了麻布残片。

麻纤维是麻秆茎部剥下来的韧皮层,属于植物纤维。麻纤维有很多品种,但能作为纺织纤维材料的只有苎麻、亚麻、黄麻等几种比较软的麻纤维。麻织物耐磨性好,比较透气吸汗,穿着非常的凉快。

棉花发展史:长途迁徙,在此安家,没有棉花的日子古人怎么过?

良渚文化遗址出土麻织物

那棉花的起源地是哪里呢?

棉花种植最早在印度,距今大约有5000年。所以说在棉纺织最早是在印度兴起的,而且在印度出土的棉织物也证实了这一点。

丝路的开通,使很多外国人初见丝绸,但对于丝绸如何制作他们不甚了解。同理,棉布也早于棉籽来到中国。棉布进入中国,看到的棉布的好处,人们才开始种植棉花。直到汉武帝时,才有关于棉花种植的明确记载。


南路亚洲棉与北线非洲棉

棉花传入中国,分南北两条线。

南路最早是印度经东南亚传入中国海南、西南、两广地区,再往中原地区传播。

《南州异物志》:"五色斑布丝布古贝木所作,此木熟时,状如鹅毛,中有核如珠殉,细过丝棉。"

文中"古贝"指的就是棉花。"五色班布"就是棉布。《南州异物志》由三国时期吴国学者万震所撰,记载的是岭南,也就是今天广东地区的风俗。这也是“古贝"一词的最早记载。

《南州·异物志》中的这句话,不仅可以看出最晚在三国时期广东地区已经开始植棉,而且棉花的品种是一种树本棉花("古贝木"就是木棉树的意思),也就是现在常说的亚洲棉

棉花发展史:长途迁徙,在此安家,没有棉花的日子古人怎么过?

亚洲棉

《后汉书·西南夷传》记载:“有梧桐木华,绩以为布,幅广五尺”。

《后汉书·南蛮传》记载:“汉武帝时已向海南岛征调广幅布,“蛮不堪役”。

"广幅布"就是木棉布。“梧桐木”在古代很多史书中是木棉树的代名词。

《后汉书》是南宋人范晔编撰的一套关于东汉的纪传体史书。通过其中记载的两句话可以看出,2000年前的东汉,在中国西南、两广地区已经开始种植棉花,而且开始织造棉布,生活在那里的人们还可以用棉布抵税。

两汉后、元以前南方的植棉虽然在向北发展,但速度非常缓慢。史书大多关于南边植棉纺织的记载都以华南为主,其次是江浙地区。

1996年浙江兰溪南宋墓出了一条长约2.5米,宽约1.2米,重约1600克的棉毯,印证了南宋时期江南地区已经植棉这一史实。

棉花发展史:长途迁徙,在此安家,没有棉花的日子古人怎么过?

浙江兰溪南宋墓出土棉毯

北路主要是经过埃及、阿富汗、伊朗、伊拉克、土耳其等地区传入我国新疆地区,后又继续向东进入河西走廊一带。

《梁书·西北诸戎传》:"高昌国...多草木,草实如虽,虽中丝如细編,名为白叠子,国人多取织为布,布甚软白,交市用焉。"

《梁书》是唐初编撰的《二十四史》之一。记述了南朝萧齐末年到萧梁朝(公元502—557年)这五十余年的史事。

高昌是今天新疆的吐鲁番地区。“白叠子”“白叠”这些就是棉花的意思,在古代很多关于西北地区的记载,都会用这些词。


这就有一个问题,记载南方史实的书籍,把棉花叫做“古贝”,记载北方史实的书籍,又把棉花叫做“白叠”,这说的是同一种东西么?

是,也不是。所谓是,就是从大类来说,都是棉花。但从小类来说,南路的棉花和北路的棉花品种不一样,南方的前面我们已经说过是树本的亚洲棉,而北路则是草本的非洲棉。

非洲棉,原产于非洲南部及阿拉伯半岛。草本的非洲棉更加低矮,适合在较为干旱的地方种植(记载中也有"草实如虽"的说法)。适宜我国西北地区的气候条件。

棉花发展史:长途迁徙,在此安家,没有棉花的日子古人怎么过?

非洲棉

史书记载,东汉时期,非洲棉就己通过阿富汗、土耳其、伊朗和中亚西亚等地传入中国新疆。近年来新疆地区出主了很多棉织品,也证实了文献记载。

1959年在东汉魏晋时期民丰尼雅遗址墓葬中,出土了蓝白印花棉布。

棉花发展史:长途迁徙,在此安家,没有棉花的日子古人怎么过?

蓝白印花棉布

此外,在新疆吐鲁番阿斯塔那墓葬里发现了北魏文成帝和平元年(公元406年)借贷叠布(棉布)契约,契约中提到借贷的叠布有六千匹之多,因此可看出棉布和棉在南北朝时期在新疆地区还可以当作为货币使用。

晚唐时期的地层中,还发现了棉织品和一些棉籽。因而证实了中国古代新疆地区种植的棉花品种是草棉。

棉花发展史:长途迁徙,在此安家,没有棉花的日子古人怎么过?

新疆出土汉晋时期绣花男子棉质裤子

唐代,棉花的种植已经传入河西走廊一带。1979年,甘肃嘉略关新城13号魏晋墓出土的一件抹胸,其夹里就是由白色的棉布。

但不管南路还是北路,棉花的种植发展非常缓慢,所以到9世纪,中原地区的人们还把棉花当花来赏,但这一切到元朝都发生了变化


木棉提举司与黄道婆

元结束了五代十国的动荡局面,重新建立大一统的王朝。加强了中原和西域的交流,把新疆地区的植棉纺织技术带到中原

棉花发展史:长途迁徙,在此安家,没有棉花的日子古人怎么过?

元代中原出土的棉袍,代表植棉纺织已经进入中原

此外,元朝还非常重视棉布的生产。

元朝初年,政府设立了木棉提举司,开始大规模向老百姓征收棉布。

这句话中有两个概念,第一个是木棉提举司。

简单的说,木棉提举司是元中央设立的一个专管棉花种植、棉布生产等的一个机构。

《元史》:“至元二十六年(公元1289年)夏四月,元朝政府置浙江、江东、江西、湖广、福建木绵提举司,责民岁输木绵十万匹。”

从这句话可以看出,木棉提举司主要设立在棉花种植比较广泛的岭南、江南等区域,虽没有在全国推行,但仍然可以看出元朝对植棉纺织的重视。


棉花发展史:长途迁徙,在此安家,没有棉花的日子古人怎么过?

古人描绘的棉花

在木棉提举司的基础上,有第二个概念——以棉代税。

《元史》:“元成宗元贞二年(公元1296年),政府明确规定始定征江南夏税之制。于是秋税止命输租;夏税则输木绵布絹丝帛等物。其所输之物,视量为差”。

元朝每年征税两次:秋税和夏税。秋税征收粮食;夏税征收丝、棉等织物。

从元成宗开始,正式把棉布列入了政府的规定赋税。元中期,棉布已经成为夏税之首

政府强制百姓缴纳棉布。使老百姓不得不去种植棉花,客观上起到了推广棉花种植的作用。

棉花发展史:长途迁徙,在此安家,没有棉花的日子古人怎么过?

古代植棉情景

政府以棉布为税,所以只种棉花是不行的,棉花得织成布才行。这就形成了棉花产量日益增高与棉纺织技术低下这对矛盾。解决这个问题,有一个女性功不可没,她就是黄道婆。

元朝学者陶宗仪《南村綴耕录》:“国初时,有一妪名黄道婆者,自崖州来,乃教做造挥弹纺织之具,至于错纱配色,综线挈花,各有其法。故织成被、梅、带、悦,其上折枝团凤棋局字样,藥然若写”。

黄道婆吸收了汉族、黎族(海南地区)的棉纺织工艺,改良了棉织机,改进了棉花初加工和纺织的过程中的"挥、弹、纺、织"四大工艺,使得生产出的大棉花,可以高效、快速的变成棉布。黄道婆还发明了适合棉线的提花技术,让棉布可呈现出更加美丽的图案,丰富了棉布的种类。

棉花发展史:长途迁徙,在此安家,没有棉花的日子古人怎么过?

黄道婆


广泛种植与近代棉纺织


明朝统治者认为棉花“比之蚕桑,无采养之劳,有必收之效”。所以明在元的基础上,制定政策,鼓励植棉,并大力征收棉花、棉布,以供生活、军需、外贸等需要。

明朝初年,明太祖朱元璋在洪武元年(公元1368年)下令,一家的农民如果有田5~10亩者,至少要拿出0.5亩地种植棉花,如果有地超过十亩,则加倍种植。

明朝中后期,棉花的种植已经遍及全国。

明·宋应星《天工开物》:“棉布寸土皆有,织机十室必有”。


棉花发展史:长途迁徙,在此安家,没有棉花的日子古人怎么过?

江苏无锡钱樟夫妇合葬墓出土的明朝棉袍

清朝,上至皇帝,下至地方官员,对植棉纺织格外重视。康熙皇帝亲自作《木棉赋》,来说明种植棉花的重要性。

《木棉赋》:“卒岁之谋,出之陇亩,功不在五谷之下”。

乾隆时期,直隶总督方观承编撰农书《御锦棉花图》。该书用图的形式对棉花的种植、收获、加工做了详细的说明,乾隆皇帝还为书亲自题诗。实操的图配合皇上的宣传,植棉纺织的规模更加扩大。

棉花发展史:长途迁徙,在此安家,没有棉花的日子古人怎么过?

《御锦棉花图》

清朝末年。工业革命的浪潮席卷中国,原有的棉花品种、纺织技术不再适合新的经济模式,植棉纺织技术在清末进行改变。

改变主要体现在两点:

第一点是改良棉纺织技术。

古代中国,在封建社会的制度之下,棉纺织基本都是以“户”为单位,没有工厂,没法量产。清末,原有产量没法满足需要,需要大规模进口,花很多钱。

清末状元,中国近代著名的实业家张謇认识到了这个问题,建议国内应该建设自己的纺纱厂,利用先进的设备来生产,节省棉布进口的费用。

《张謇奖励植棉既纺织业说》:“进口大宗,断推棉织物。棉织云者,包括棉布、棉纱两项言之也,两项进口最多之年,值银一万八千余万两,可谓巨矣”。

棉花发展史:长途迁徙,在此安家,没有棉花的日子古人怎么过?

张謇建立的大生纱厂

纺纱厂是建起来了,可是以往种植的亚洲棉、草棉纤维短,不适合生产更加精细的纱布。要从外面进口棉花,再来生产,成本也会增加。所以改良棉花品种势在必行。


第二点改变——引进陆地棉。

陆地棉,原产于美洲高原地带,所以又称美棉或者高地棉。陆地棉产量高,品质好,纤维细长,可以用来纺织细纱。

为了节省成本,张謇这样的热心的实业家和有识之士,大力提倡引种陆地棉。 所以从20世纪初期,陆地棉开始在中国广泛种植。

《张謇奖励植棉既纺织业说》:“然则今日救国之策,于何着手?舍奖励纺织,其道无由矣。纺织根本在于棉,故奖励植棉”。

棉花发展史:长途迁徙,在此安家,没有棉花的日子古人怎么过?

陆地棉

总说

我在讲解《锦绣中华》这个展览的时候,在元朝这个单元,有一件白棉袍(文中那件白袍),在满是精美丝织品的展厅中非常明显,在讲这件展品的时候我说植棉纺织技术进入中原的意义,让我们穿上了棉质的衣服,有了棉被。但经过最近的疫情,对于棉花传播、广泛种植的意义有了更深的理解。

棉花本是异域植物,迁徙来到中国,在此安家。经过两千年前的努力,它从一个外来客变成了我们重要的经济作物,我们中国现在也是世界重要的棉花出口国;棉花也融入了我们生活的各个方面,以至于我们现在很难想象,如果没有棉花,生活会是怎样?如果我们自己没有广泛种植棉花,依靠进口,会怎么样?


参考文献

1.曹秋玲.《丝绸之路棉纺织考古研究》[J].纺织服装教育,2018(05)

2.赵红艳,胡荒静琳,等.海上丝绸之路视域下中国南路棉花传播研究[J].丝绸,2019(08)

3.洪用斌.元代的棉花生产和棉纺业[J].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198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