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3-09 06:45:28
点击:次
以下文章来源于岭南论坛 ,作者岭南技术
■ 编者按:
花境是一种值得学习研究与推广应用的植物造景形式。合理布置花境群落,对城市的绿化层次和色彩、良好的城市生态环境发挥重要作用。本期文章以东莞东城文化中心公园花境改造为例,给大家带来花境地形塑造、植物配置、草皮铺植等知识。
by 岭南论坛
花境
花境是一种模仿,一种艺术造景的手段。其依据部分林边缘区域各类野生花卉混合生长在一起的形态,在地块边缘位置或者是园林节点等处混合培育花卉以及花灌木等植物,以创设出半自然的狭长式园林景观。
通过对常绿花卉,宿根以及球根等材料进行搭配种植,以符合生态原理及美学要求,实现季相性色彩方面的和谐自然。
一 花境的模式
花境是一种自然式的种植形式,适合应用在城市改造、公园绿化、道路绿化等人工构筑物与自然环境之间,起到由人工到自然的过渡作用。花境可以软化建筑的硬线条,丰富的色彩和季相变化可以活化单调的绿篱、绿墙及大面积草坪景观,起到美化、点缀、装饰的效果。
01 花境的分类模式
按照花境应用类型归纳出四种模式:
①花境与草坪林缘配置;
▲绿色的草坪突显多彩的花境景观,构成鲜艳的地被图案
②花境与硬质景观配置;
▲花境与硬质景观进行搭配,有效弱化硬质景观的线条,打造柔和的景观
③花境与景观小品配置;
▲花境与景观小品配置,软化景观小品,点亮景观节点
④花境与山石配置。
▲源于自然,打造“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景观
02 花境的配置模式
按照植物应用种类归纳出花境的四种常用的配置形式:
①观叶灌木 + 观叶草本 / 木本 + 观花草本/ 木本;
观花草本和观叶草本作为前景植物,以观叶灌木作为背景,使用大量开花植物,这种花境在植物开花期具有极高的观赏效果。
前景使用大量颜色丰富的 1 ~ 2 年生花卉,颜色灿烂热烈,背景选用常绿灌木,不同花卉种类按照季节变化开花;即使非花期时,背景的常绿灌木也能保证有景可观。
②观花灌木 + 观叶灌木 + 观叶草本 / 木本;
将高且常绿的观叶灌木用作背景植物,前景中景配以较为低矮的观花灌木与彩色的观叶植物。
前景使用 1 ~ 2 年生花卉,中景选用稍高的观叶草本,背景选用常绿灌木,在立面上显得层次丰富;1 ~ 2 年生花卉和常绿植物的搭配也保证了花境的季相变化和一年四季有景可看。
③观花灌木 + 观叶灌木 + 观叶草本 / 木本 + 观花草本 / 木本;
该种配置形式是最理想、景观效果最佳的一种配置模式。丰富的观花植物让花境有明显的季相变化,同时观叶植物又让花境在非花期时有景可观。
草本加灌木让花境在立面上更有层次感,是观景效果最佳的花境模式;立面层次丰富,颜色灿烂热烈,花境季相变化丰富,且观赏期长。
④观叶灌木 + 观叶草本 / 木本。
纯观叶植物配置而成的花境景观效果变化小,而且四季皆有景可赏。观叶植物的颜色较为清淡,景观效果上比较清雅。要避免出现颜色单一、景观单调的效果,在选择植物时应选择一些彩色观叶植物。
二 东城文化中心公园分析
东莞市拥有 810 种(含种下单位)园林维管植物,园林应用频率较高的约有 200 种,包括乔木、灌木、藤本和多年生草本植物。
从观赏特性来看,东莞园林植物以观形植物为主,占总种数的 55.80%;彩叶植物较丰富,占总种数的20.12 %;丰富的植物种类,非常利于花境的营造。东城文化中心公园景观改造中采用花境营造手段造景,取得了良好的景观效果。
在喧闹的城市中,一片岭南风情的绿地成为人们接近自然、放松身心的城市庭院。
东莞市“东城区文化中心”景观项目由岭南生态文旅股份有限公司主持设计并施工。自 2013 年 5月份竣工以来,文化中心不但成为当地市民休闲娱乐的重要场所,更获得了 2015 年中国风景园林学会“优秀园林工程奖”金奖。
01 现状分析
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的景观审美要求在不断的提高,同时自然生态的优胜劣汰的法则也日渐发挥效应,东城文化中心公园的多处林缘地区苗木老化或是生长不良。景观升级改造就变得尤为重要,而花境作为时下流行的一种花卉种植形式,以其“虽为人作,宛如天开”的审美效果,越来越被人们接受。
此处为两个路口的节点空间,现场原有植物单一,植物组合色彩变化小,空间的围合感和趣味性不强。路口属于停留空间,应采用姿态优美,品种丰富,色彩绚丽的植物配置,来打造令人驻足留恋的热闹空间。
▲重要景观节点的景观效果单一
▲苗木生长过“野”,整体感官平淡
02 方案确定
通过现状分析,对现场灌木进行保留,地被植物做清除处理;保留局部的马樱丹作为点缀,增加景观野趣意味;增加硬质景观布置,用置石和旱溪配置开花观叶植物,营造灵动的微缩景观,达到以小见大,山林水溪交融的自然景观意境。
(1)空间布局:结合现有植物,划分空间。原有乔灌木多、地块大的区域布置为背景花境,增加花境的厚重感和层次感;背景花境前布置为前景花境,与背景花境形成错落、对比;
原有东侧区域为视觉主视点,造型勒杜鹃的观赏价值高,具备较强的视觉冲击感,布置为主景花境,与西侧花境左右呼应;园路踏步北侧布置为边景花境,软化生硬的边角。总体的空间布局主次分明、高低错落。
▲现场花境空间布局示意图
(2)硬景布置:硬质景观布置是根据整个花境的空间布局进行布置,考虑硬景的功能性及观赏性,结合地形,因地制宜,在位置、形态和体量上形成对比、呼应。
▲现场花境空间布局示意图
(3)植物选择:根据整个花境的空间布局,结合保留的植物和硬质景观的景观需求,选择适应力强,少修剪,不同花期、色叶的灌木、地被及观赏草,形成自然活泼、色彩绚丽的生动景观。
(4)植物配置方案:早期花境多为草本花境,后由英美园艺学家提出了更为符合现代生活的混合花境,近年来逐渐成为园林花境的主流形式。混合花境主要运用一二年生花卉、多年生草本花卉、开花观叶地被植物、花灌木以及小乔木混合配置,体现植物的多样性和季相变化,一般有较长的观赏期。
▲现场花镜改造示意图
花境本身是模拟自然植物群落的一种景观艺术形式,不同植物既要相互独立也应相互穿插。
林缘混合花境营造时,靠近树林的中、高层可种植观赏花灌木和生长较缓慢的小乔木;前景植物则以低矮的多年生草本为主,中间层穿插种植较高的灌木、半灌木;局部边角区、景石边点缀观赏草和半灌木,可以打破各类植物间的明显界线,高低错落,使景观更趋自然。
三 施工流程
01 植物景观营造施工要点
(1)地形处理:清除原有的地被植物,深翻土壤,保持土壤的通透性。确定旱溪位置线,将旱溪土层下挖,根据雨花石等粒径,预测草皮完成面,旱溪下挖深度控制在 15 ~ 20cm。
▲深翻土壤,使原土足够疏松
▲整理基床,将旱溪轮廓挖出
因地制宜,顺其自然。利用微地形的位置、高低、大小、朝向、形状和尺度等方面的变化造就地表景观,在小范围内通过微地形处理坡与坡之间、坡与平地之间、坡与溪流之间的关系,创造多层次的空间,使地形曲折变化。
▲模拟自然山形
微地形本身也是真山水的缩影。在满足地形空间分割要求的基础上,地形的高矮、走向关系一定要符合“山理”;微地形要结合丘陵地貌的特点,应做到顺应自然、就地取材、追求天趣。
▲蜿蜒曲折,高低错落
▲因地制宜,以小见极大
(2)植物配置:以原有的乔灌木为背景,草坪为前景,景石为参照。沿林缘布置自然的宿根花境,选择植物高度适中,作为背景乔灌木与前景草坪的良好过渡。配置质地轻盈、野趣感强的花卉种类,色彩不宜过于艳丽,与自然的林缘背景相结合,形成山野浪漫、层次丰富的花境景观。
▲植物种植区块放线,构造成“支离破碎”,随意自然的感觉
▲高低起伏,色彩绚丽
▲借景生“景”,师法自然
(3)草皮铺植:细整场地,将土壤整碎、整细。为保证即时景观效果,草皮整体质感、衔接美观度,一般采用卷草铺植。根据组团线密铺,对草皮块进行排版;沿着隔离带对多余草皮进行裁剪。
02 硬质景观塑造施工要点
(1)景石选取:黄蜡石在岭南地区造景应用较多,品质良好的黄蜡石是中华瑰宝,有着田黄般的颜色、翡翠般的硬度,具有透度高、色彩鲜艳丰富的特性;黄蜡石形奇,具备了“漏、透、瘦、皱”传统赏石要素,景石作为仿作自然山体,虽一峰一石,亦讲求魄力。
(2)景石配置:注意其自然空间和有形空间的会合;取其形,立其意,借状自然,方能“片山多致,寸石生情”,达到纳山水万里于数亩之园。
▲同一组团景石的位置、高低、大小、朝向、形状对比、变化
▲不同组团景石之间的呼应
(3)旱溪营造:应用中国古典造园的艺术手法,通过旱溪景观布置,以咫尺山林小溪,小中见大,创造出无限的意境。
①安装隔离带:隔离带起到护坡、挡泥,分隔旱溪与组团边线的作用。沿着旱溪边线将安装隔离的位置铲出,其深度、大小根据隔离带的高度、厚度而定;隔离带放置时,露出隔离带的圆形头部2 ~ 3cm,回填土时进行压实。
▲安装隔离带
②放置土工布:土工布使旱溪基床平整,不露土,具有过滤杂质,防下渗的作用。根据旱溪轮廓放置土工布,然后将轮廓外多余的土工布剪除休整;沿着旱溪隔离带,用大枝剪将土工布边插下压实固定。
▲压实固定土工布
③放置雨花石:雨花石大小有致,颜色有微小变化。放置时应大小错落,随意自然,保证饱满不露土工布。
▲放置雨花石
四 成果展示
东城文化中心公园景观改造中花境的应用,有效地提高了东莞城市绿地景观。
花境是一种值得学习研究与推广应用的植物造景形式,合理布置花境群落,将对城市的绿化层次和色彩、营造良好的城市生态环境发挥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