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3-09 08:21:19
点击:次
春末夏初,百花生长,浦东新区惠南镇海沈村42组的村民们正摆弄着宅前屋后一盆盆欧竹石、美人蕉和孔雀草。这些地方,过去都是村民随意堆放垃圾的荒地,如今被利用起来成了农村花卉种植园,农民因此多了一份收入,农村环境也变得更美了。
海沈村是上海典型的纯农业地区,长期以来,这里都以种植水稻为生,农民收入始终无法有大的突破。今年,海沈村入选上海第三批乡村振兴示范村,引入新产业,提高农民收入,成为题中之义。
花卉种植产业,就是在浦东新区农发集团的牵线搭桥下,海沈村找到的新出路。2019年底,农发集团组织浦东17个涉农镇召开花卉产业座谈会,摸排分析浦东花卉产供销基本情况。调查发现,新区花卉生产主体分散,未能有效统筹行业资源,产业发展与带动农民增收、推动集体经济发展、促进乡村振兴不相匹配。
与此同时,随着“城市绿化”向“城市彩化”过渡发展,以及市民消费升级、节庆会展用花需求,市政用花数量和品种将不断增加。据统计,浦东2019年有59家花卉生产单位,种植总面积约2150亩,实现总产量2.1亿盆,总销售量1.9亿盆,总销售额2.57亿元人民币,其中2020年浦东各类市政用花大约需要1130万盆。
如此大的市场需求,正是提高农民收入的空间潜力。调研后,农发集团与海沈村签订共建花卉基地及“小三园”建设协议。双方约定,采用“四方共建”模式,即镇提供政策支持、村提供土地和劳力、集团提供种苗、农资与技术服务、花卉合作社提供回购包销,销售收入多方共享模式,引导农民在自家房前屋后的自留地建设“农户花卉种植园”。
从去年开始,海沈村拿出6亩自留地作试点,年产花卉40多万盆,合作的农民15户。通过该模式,村集体收入2.5万元、就业村民每人收入约3.6万元,参与农户根据自留地面积大小还可以获得租赁收入。今年65岁的张阿姨说,“过去,吾伲这块地方脏乱差,各种垃圾乱丢乱倒,现在种上了盆花,像一个公园,好看多了。每年家里还多出了几万元的收入,环境好了,村里还开出了很多民宿,来这里旅游的人也越来越多。”
目前,除了海沈村,浦东农发集团还在加紧对老港基地、周浦界浜村、曹路花卉基地等地调研走访,计划建立多个花卉合作点、形成“1+X”产业布局,带动村集体经济发展,并尝试建立“农户水果种植园”和“农户蔬菜种植园”,不断提高农民收入,美化乡村环境。
浦东农发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林伟君表示,集团将搭建线上线下互动平台,以整合全区花卉产供销资源。目前正在建立浦东线上花卉产销对接服务平台,实现线上花卉展示、种植养护、风险预警、交易配送、线上培训、科技推广等功能模块于一体,提高全区花卉产业调控水平和产业能级。线下则利用孙桥园区现有温室,正在开展2000平米花卉实物展示平台搭建前期工作,实现花卉集中展示,促进线上线下互动发展。
除了花卉经济,浦东农发集团还将推动苗圃林业建设工作,制定苗圃林业“2+1+X”发展计划,通过参与生态环境建设,促进农业增效、农村增色、农民增收,真正让“碧水清山变成金山银山”。苗圃建设资金将由集团自筹,坚持“高低结合”产业方向:“高”是以培育彩色树种为支撑,珍稀效益树种为特色,“低”是以本区绿林地建设骨干树种为主,保障部分建设所需。
打造“浦农优鲜”线上平台,服务于市民对优质、新鲜、直采农产品的需求,是农发集团主动投身乡村振兴战略的又一举措。春节假期后,农发集团抽调专门人员组建运营小组,积极与农委沟通,努力承运平台。目前,平台带动基地(合作社)近125家,覆盖蔬菜种植面积15万余亩,单天销量达2000单,金额约30万元。下一步,“浦农优鲜”平台将进一步做实做优蔬菜保供稳价工作,联合供销联社力量,拓展至浦东水蜜桃、8424西瓜等区域特色农产品,利用大数据技术、整合行业资源,服务生产和消费两端,参与浦东蔬菜流通体系建设。
林伟君表示,改革开放再出发,乡村振兴正当时。浦东农发集团作为唯一农字头国企,是因农而生,当前要坚决贯彻区委区府决策部署,集团上下凝聚三股气,围绕五大倍增行动,聚焦主业、加快转型、因农而兴。农业科创和花林果蔬业务板块要加快项目落地见效,体现集聚度和显示度,更好拉动集体经济和农民增收,以实际工作成效体现国企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