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3-09 08:27:26
点击:次
“你怎么看王伯(王关德)的园子?”我问龚智勇。昨天石头芒开园的时候,他也在场,我和他聊了几句,知道这位毕业于西安工业大学的85后在三亚有个莲雾园,效益不错。
“从果园的整体管理来说,是一点问题也没有,品质也很好,肉质紧实Q弹,风味很浓,跟市面上普通的‘金煌芒’有很大的差异。”龚智勇剖析道:“欠缺的是他的销售,如果在网络宣传上铺得再大一点,他的果肯定是供不应求的。因为大家越来越认可这种匠心的种植方式。”
“如果让你来接这个园子,你愿不愿意?”我们昨天也聊过接班人的问题,王关德年事已高,他想找一个能坚持他的种植理念而且能“把好果卖出好价”的年轻人来经营这个果园。
“我接不了。”龚智勇坦言道:“我们的新基地全部是以机械化的方式进行设计的,因为现在人工成本太高了,必须用机械来代替一部分人工,把成本降下来,再把品质做上去,对接高端一点的市场,才有活路。但是这个芒果园是在山上,很难实现机械化。如果无人机打药能代替人工的话,那还可以试试。”
“单纯从销售这个角度不能解决问题吗?”我追问道。
几年前我提过中国果业“兵分两路”的思路,走“省力化”道路是通过节约劳动力成本来获得效益空间,走“精致化”道路是通过提升产品附加值来获得更多的经济效益。龚智勇想的是“脚踏两条船”——既要减少成本,又能提升产品附加值。想法是很好,但现实中能做到熊掌和鱼兼得的果园少之又少。
“解决不了!”龚智勇摇了摇头。
4年前,在三亚从事光电工程的龚智勇看中位于吉阳区田独镇一果园的二层楼房,打算租下作为员工宿舍。本就无心打理果园的地主顺水推舟,提出要把果园和房子一起打包租出。龚智勇见果园面积不大(土地100多亩,实际种植面积50亩),而且基础设施完备,相比在市区租房子要实惠得多,根本没考量果园效益就答应下来。
“你之前吃过莲雾吗?”我笑着问道。他是湖南常德人,又在西安上大学,一般情况下是接触不到这种被台湾人奉为“水果皇帝”的热带水果。
“我大学毕业来海南后才尝到的。”龚智勇说:“当时第一口的感觉还不如我老家的水萝卜好吃,但4年前尝到这里的果子后,我对莲雾的认知就完全不一样了,居然还有这么好吃的莲雾,我就觉得这是一个商机,所以干完2018年那一季,就已经有向农业转型的打算了。”
“当时对农业是什么看法?跟你原来的行业相比有什么不一样?”我好奇地问道。
“农业是一个比较踏实的行业,看得见,摸得着,不像我们原来做工程项目,说没就没了,很多东西不是把控在自己手中……”
“当初有没有考虑过另外一个方案,找一个多年从事农业、有经验的人来管理果园,你还是管工程去。”我设想道。虽然站在产业发展的高度,我对年轻人进入农业是喜闻乐见的,但在内心深处,我其实不怎么看好个人的发展前景,因为很容易被困在其中,渐渐与日新月异的社会发展脱节。
“有考虑过。但是这样的人比较难找;第二个,如果我想从事这个行业,自己不懂,也没法做好的。加上当时在工程项目上受到了一定的挫折,正好有这个契机,就干脆转型做农业了。”龚智勇说:“做了两年,从2020年开始就往外扩。现在在澄迈还有将近200亩莲雾和120亩百香果,还和别人一起承包了两个柚子园,加上自己新种的小苗,接近1000亩。”
“水晶柚?”龚智勇的这一番介绍完全出乎我的意料,我的脑海中迅速浮现出柚子夫妇,这对毕业于华南热带农业大学(现海南大学)的夫妻俩把这个品种对标泰国青柚,最高卖出398元一个的天价。
“对,跟柚子夫妇的品种是一样的。”龚智勇知道我去年去过。
“你觉得他们的模式能复制吗?”我询问道。
“做小而精是可以做的,但想做到规模化,我觉得难度会比较大,特别在销售上。现在像我们这样种植上千亩的柚子园在澄迈很多,都是同样的品种。”龚智勇说。
柚子夫妇原本只有50亩面积,后来扩到150亩,每年都能创造出500万元以上的产值。但当我看到他们新建的近千亩新基地时,心里的担心跟眼前这位年轻人如出一辙,所以问道:“你更倾向于走哪条路?一条是规模化的大果园,一条是精致化的小果园。”
“看品种。”龚智勇回答道:“像莲雾这样的品种适合小而精,它的操作门槛和销售周期决定了它不可能像其他品种那么容易复制,但是柚子和芒果就不同,种植面积已经非常大了……”
“你担心吗?”我倒不担心他的莲雾,因为莲雾在我眼里就类似于江浙一带的草莓,都是劳动力依赖性的产业,谁都不敢做大做强,但柚子却不同,只要有土地、有资本,就可以像广西“沃柑”一样疯狂扩种,直到泛滥成灾。目前光澄迈的柚子就已经接近10万亩。
“我们在海南做农业,还是有一定得天独厚的优势,有时间差。”龚智勇解释道:“我们的柚子是在端午节开始上市,一直延续到国庆节结束。在这个时间段,内地的柚子都没上市。对全国市场来说,海南不管有多少柚子,体量都是非常小的,销售没有太大问题的。”
“你了解过海南的火龙果产业吗?”我提醒道。
“清扬老师,我明白你的意思。像我们种百香果就非常谨小慎微,不敢做太大,因为它的投资回报周期比火龙果更短,如果一下子投太多,正好卡在那个点上,那就麻烦了。”龚智勇说:“但柚子从小苗种下去,起码需要3年以上的时间才能挂果,作为资本来讲,他们会考虑这个投资周期。而且任何行业都有做得好的和做得不好的,都有二八定律,不能一概而论。”
我笑了笑,不好再说什么。像这样的话题我经常和有意投身农业的人聊起,不管我如何提醒,对方总有各种理由来解释自己投资农业的正确性。规劝多了,反倒让对方觉得我畏手畏脚,毫无魄力,不如送上昨天在美多津跟郑安福说的那句话:
只要做到一个行业的金字塔塔尖,你就有生存空间。
相比山上的芒果园,龚智勇的莲雾园确实要省力得多。平整的土地,宽阔的沟渠,硬化的路面……莲雾种得也很宽,工人们挑选成熟的果实放入箩筐,用电动三轮车转运到仓库,再按不同大小分装到包装盒中。包装简洁大方,白色背景上印着一串红色莲雾和两片树叶,上面写着产品名称——“牛奶莲雾”。
“像这样一盒卖多少钱?”我随手拎起一盒,问道。
“看大小。”龚智勇说:“最大的特级果,12枚装,卖198元;15枚的大果,卖168元;24枚是158元。平均下来的零售价接近48元/斤,我们给果贩是30元/斤左右。”
“整体效益现在做下来觉得怎么样?”我接着问道。虽然价格不低,但效益还需看产量和商品果率。
“还可以,像我这50亩的果子一年两季加起来差不多有250万元的营业额,纯利润大概在35%左右。”龚智勇说。
“一年80~90万元,快接近100万元了。”我盘算着,继续问道:“按照你的家庭条件和消费能力,这样的收入符合你的要求吗?”
“嗯……”龚智勇迟疑了一下,应道:“我觉得是比较符合了。”
“那就守着这个园子,把品质进一步提高,把品牌知名度进一步打响,年收入稳定在100万元左右,是能够让你安心在这里做的?”我其实不大看好他在澄迈的项目,如果野心不大,不如“困”在这个果园中。
“因为我们也是从农村出来的,以前可能想过做一番多大的事业,现在结婚了,有两个小孩,能够稳定地生活,能把小孩培养好,有自己能做的事情就行了。”龚智勇咧着嘴应道。
也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我已经不喜欢听这个行业的豪言壮语了,反而更希望能看到这种没心没肺的笑容。我这几年挖掘出诸如“优势产区”“优势品种”“红利期”“闪电战”“持久战”“道法术”“预备队”“性价比”等几乎所有的果园盈利关键词,但仍然觉得不能“做大做强”,反而静下心来,做小做精,再配以一种会生活的情趣或情怀,才是当下果园主最理想的归属。
我称之为“匠心果园主”。
2022年2月1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