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主页>农业资讯

农业资讯

您的当前位置:农业资讯

种植 从业报告(对安徽肥西县严店乡三元村乡村产业发展的驻村调研报告)

时间:2024-03-13 11:26:38

点击:

三元村位于安徽省肥西县严店乡东南面,全村总面积约4.7平方公里,由14个自然村组成,辖23个村民组,户籍数656户,人口2797人。全村共有耕地5118亩,产业经营以种植一麦一稻为主,扣除口粮每亩每年纯收入约800元。三元村东邻环湖大道,西接合铜公路,距合安高速入口约3公里,交通较为便利。徽州大道南延线也将穿村而过,为三元村未来发展提供有利条件。

三元村以发展特色产业为抓手,以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通过建设扶贫产业园、实施光伏发电、开展特色种养业,着力转变发展方式,积极推进乡村产业振兴。

制定集体经济发展规划。三元村围绕“1+3+5”产业体系发展村集体经济,以严店乡百果采摘扶贫产业园、三元村扶贫产业园、马鞍圩稻虾养殖基地、昆球生态养殖合作社、则胜家庭农场等5个产业基地为依托,辐射周边散户,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

发展农业产业项目。严店乡百果采摘园每年向村集体分红,项目所形成固定资产由村集体所有;引入种植大户流转马鞍圩周边500亩土地,发展稻虾养殖,涉及傅南、傅北、李南、李北、楚前、楚后6个村民组,增加农户收入;李老庄村民通过流转土地、承包集体土地100亩,开发垂钓、养殖、采摘项目;李北村民组种植大户流转土地100亩,用于种植葡萄、草莓等经济作物。目前,村内产业初具规模,拥有500亩稻虾共养田、180亩百果采摘园、180亩精养鱼塘和40亩平菇种植园。

引入外部帮扶力量。联系选派单位向严店乡百果采摘扶贫产业园入股产业发展资金,以股息分红等形式壮大村集体经济;通过向行业协会发起倡议,号召动员企业积极参与助力三元村建设。

在调研中笔者发现,尽管近年来三元村在促进乡村产业发展方面作出了很多的努力,但从总体上看,受诸多因素影响,整体发展还存在一些短板和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村集体经济“造血”功能薄弱;二是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不够充分;三是产业发展用地保障困难较大;四是缺乏乡村人才。

笔者认为,出现上述问题的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村集体经济“造血”功能薄弱。村级自主发展的产业项目规模小、存金量少、项目单一。地域品牌少。目前真正能代表三元村特色的地域化品牌较少,导致经济效益低,未能行成实施一项、带动一片的效应。

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不够充分。三产有机融合度不高,存在产业链条短、融合方式简单等问题。从产地到餐桌的产业链条还不健全,农产品加工转化率较低,产地初加工意识不强,精深加工不足,产品档次和附加值不高。第三产业发展仍然不足,农村生产生活服务能力不强,产业融合层次低,乡村价值功能开发不充分。

产业发展用地保障困难较大。用地难仍然是焦点问题,项目落地制约因素较多。受土地指标制约,加上土地出让成本高和审批手续复杂,使得一些优质招商引资项目难以落地或审批。

乡村人才缺乏制约乡村产业发展。首先,本土人才留不住。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水平相对滞后,加上三元村2019年启动整村推进,导致大量青壮年外出务工或创业,农业从业人员多以“50后”“60后”人员为主。新型职业农民队伍中高素质年轻人占比较低,基层农技人员和乡村本土实用技能人才严重缺乏。其次,外来人才引不进。当前,引进各类人才服务乡村产业发展的激励保障机制尚不健全。农村资源变资产的渠道尚未完全打通,缺乏对外来人才的吸引力。

为了更好地推动三元村乡村产业振兴,提出以下建议:

(一)增强村集体经济“造血”功能

盘活集体资源,多元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坚持“一村一策”发展思路,充分盘活田地、果园、场所等资源,推行村级经济组织+农民专业合作社、企业等经营主体的“1+N”运作模式,创新合作形式,打造产业带动、区域辐射、资金撬动、旅游开发等集体经济增长示范村。对村集体所有的公共设施和场地等集体资产,通过承包、租赁、合作等方式加以开发利用,增加集体收入。将各级财政对村投入发展村级公益事业所形成的公益性设施,纳入村集体资产范围,对这些新增资产加以利用,形成一定收入。

鼓励租赁经营,推动土地流转。重视推进土地流转,整合盘活土地资源,加大对荒地的综合利用,土地优先安排用于村集体经济发展。农民在村“两委”的引导下,在自愿和稳定土地承包关系的基础上进行“反租倒包”,把土地给当地经济能人、种养大户、龙头企业、农业合作社等经营主体,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促进了农村电子商务、农村物流和文化旅游等新兴新型产业发展,有效实现土地增值、农民增收、农村产业转型升级。

(二)加快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加强经营主体培育。支持现有产业做大做强,进一步推动产业园、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规范运行和高质量发展。加快培育专业化、市场化社会服务组织,推动农业社会化服务向市场信息、冷藏保鲜、冷链物流、加工营销等领域拓展。

推动产业链延伸。加强农产品产后商品化处理设施、冷链物流设施、末端零售网点等基础设施建设,鼓励发展加工、物流、储运、销售、信息服务等产业,延伸产业链条,提高农业综合效益。

推动乡村产业交叉融合。持续推进农业与旅游、教育、文化、健康等产业的深度融合,打造休闲农旅新文化,实现旅游产业与美丽乡村建设双向提升。深入推进“互联网+”现代农业,扩大农村电子商务应用,加强物联网、大数据、区块链、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在现代农业中的运用。

(三)加大政策扶持力度

在财政投入上,整合各级财政和部门专项帮扶资金,发展集体经济项目,改善投资环境,为农村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环境。

在不改变集体资金实际控股的前提下,允许和鼓励民间资本、专业技术人才和社会能人进入村集体经济,形成完善的股份制运营政策体系,进一步深化民主制度,强化资产管理,建立起管理有序、运作规范的村级集体经济管理体制,充分调动广大股民发展集体经济的积极性。

在金融政策上,加大信贷扶持力度,对符合条件的产业发展项目,增加授信额度、降低贷款利率、延长贷款期限等,给予优惠和扶持。

(四)促进人才振兴

加强农村党员干部队伍建设。要选好配强村“两委”。坚持严格程序,把好选人用人关口,真正把政治素质高、工作能力强、办事公道、带领群众致富能力强的人员选入村“两委”班子,重点建立农村后备干部人才库,确保农村发展后继有人。

建立乡村优秀人才数据库,发掘培养党员干部致富带头人,积极引导其通过资金、技术、土地入股等方式,参与支持村集体经济组织发展。

开展技能培训,强化人才支撑。对接县农业农村局、县乡村振兴局、县人社局等部门,结合需求设置课程、依据形势调整内容,采取集中轮训、专题辅导、考察观摩等形式,开展农民职业技能培训。培养出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高素质农民,为乡村振兴奠定坚实的人才基础。(作者吴垚,系安徽肥西县严店乡三元村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