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3-13 11:37:06
点击:次
摘 要:膜下滴灌是将滴灌技术同覆膜种植技术相结合的一种高效节水灌溉栽培技术,滴灌技术是利用管道系统,将具有一定压力的水,过滤后经管网和出水管道(滴灌带)或滴头以水滴的形式缓慢而均匀地滴入植物根部附近土壤的一种灌水方法,使植物主要根系区的土壤始终保持在最优含水状态,对充分利用有限的水资源扩大马铃薯种植规模、确保农民增收、农业增产、增效和粮食安全具有重要的作用。甸沙乡马铃薯常年种植在1600 hm2 左右。其中大春马铃薯1400 hm2 左右。马铃薯作为甸沙乡农业优势特色产业之一,是甸沙乡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渠道。甸沙乡属于高寒山区,干旱缺水、水肥利用率低、灌溉方式落后等因素严重制约着甸沙乡马铃薯产业的快速发展,因此,探索一条适合甸沙乡马铃薯规模化、节约化高产高效栽培技术,对增加农民收入起到了很好的作用,对全乡马铃薯产业的稳定、持续发展、保障食品安全、有效地提高农民的农业生产技术水平与科技素质等方面产生重要影响。
在海拔2200 ~2600 m 马铃薯净作区选择土壤肥沃、土层深厚、光照充足、有灌溉条件的地块,利用深耕拖拉机,深耕28 ~30 cm,碎垡,做到墒平、土细。
选择高产、优质、市场前景好的“青薯9号”“云薯105”且无外伤、无病、无痕、表皮光滑的脱毒马铃薯种薯,种薯过大需在播种前3 d 进行切薯,一般从薯块顶芽直切或斜切2 ~3 块,每块须带3 个以上芽眼。注意切刀消毒(高锰酸钾和酒精),防止病害切刀传染。薯块切好用百菌清或多菌灵溶液喷洒,然后均匀摊放在阴凉通风处3 d,促进切口愈合,也可用草木灰涂于切口,在屋内阴凉条件下摊晾,让切口充分愈合结疤,避免播后烂种或水分损失。
3.1 播种方法
一般于每年3 月上旬播种。采用开沟点播的方式,沟深10 cm,播种时芽眼向下,在薯块上施农家肥,再施入化肥,然后覆土10 ~15 cm。
3.2 播种密度
开沟点播,宽行距1.2 m(两大垄沟心到沟心的距离),窄行距0.4 m(同一大垄内两行的距离),株距0.3 m,每亩种植密度约3700 塘。
4.1 科学施肥
马铃薯是高产作物,在整个生育过程中需要消耗很多养分,氮、磷、钾比例为2 ∶2 ∶4。要注重以基肥为主,重施农家肥和钾肥,经济合理使用化肥、降低生产成本。每亩用2000 kg 优质腐熟农家肥,氮磷钾复合肥100 kg(氮∶磷∶钾=15 ∶15 ∶15)作为底肥,或按测土配方方案自配。播种时化肥与种薯不能接触,实行环塘施肥,以免烧苗、烂种。有地下害虫的地块播前用甲敌粉或施地星每亩2 kg 拌农肥或辛硫磷800 mL 喷施。
4.2 铺设滴灌网
灌溉设备的布局与安装根据地势,由高到低,分段、分片安装,在地块中段铺设主水管道,主管根据墒宽打孔,孔与墒面垂直,每墒铺1 根滴灌带,滴灌带拉紧拉直,有小孔的一面朝下,根据地块及墒面的大小选用不同规格的管道。
4.3 浇水及盖膜
滴管设备安装完成后,及时浇水。水浇透后,每亩用90%乙草胺100 mL 对水15 kg 均匀喷雾于土壤表面,覆盖厚0.003 mm,宽1.2 m 的黑膜,地膜应平铺垄上,必须拉紧压实,地膜上方应分段压土,防止刮风被破坏。
5.1 破膜放苗
注意观察,见幼苗顶到地膜时,及时人工辅助破膜放苗封口(用细土将膜口封严实),以免烧苗及水分蒸发。
5.2 节水灌溉
根据马铃薯种植期间土壤墒情、马铃薯不同生育期对水分的需求情况及时灌水,重点抓好马铃薯苗期及马铃薯块茎膨大期进行灌水,播种时浇透第1 次水后,根据墒情(如土壤含水量低于田间最大持水量的50%)每隔7 ~9 d 灌溉1 次,直到雨水来临之际。下雨时要特别注意排水,若雨水浸泡时间超过24 h,马铃薯的根茎将变质,会严重影响马铃薯的产量。
5.3 及时间苗
当薯苗长到10 ~15 cm 时(俗称“一拃”)进行间苗,将每一株群(每一薯种会生长出多个薯苗)仅保留3 个最强壮的薯苗,掐除靠下面的多余的小苗,注意不可以拔出,以免伤到正常薯苗的根部。
5.4 中耕培土
第1 次培土为幼苗长到15 cm 后将膜去掉进行中耕培土,以松土为主,同时进行第1 次追肥;第2 次培土在幼苗长到30 cm 左右,并结合追肥,中耕培土时,培成方肩大垄,创造一个良好的结薯条件,培土既可保护马铃薯的生长,也可以用土压灭树苗根部的杂草。
5.5 追肥
(1)追肥所用肥料的特点是:高钾、中氮、低磷,在幼苗10 ~15 cm 时追肥1 次选用15 ∶6 ∶20 的复合肥(确保每亩氮肥15 kg、硫酸钾肥15 kg)。
(2) 团棵现蕾后。幼苗长到30 cm时追肥1 次(每亩施氮肥25 kg、硫酸钾25 kg)。
(3)开花后切忌不再追施氮肥,若后期表现脱肥早衰现象,配合病虫害的防治可用P、K 结合微量元素进行叶面喷施3 ~4 次。
5.6 病虫害防治
(1)病害防治。马铃薯病害主要有早晚疫病、疮痂病、环腐病、病毒病及生理性病害等,马铃薯的病害以预防为主,必须及早预防。重点防控晚疫病:第1 次喷药在齐苗后进行,每亩用代森锰锌200 g 对水32 L 进行预防;第2 次喷药在现蕾期或者封垄后亩用苯甲·环丙唑200 mL+精甲霜·锰锌600 倍液进行防控;第3 次在盛花期喷施精甲霜·锰锌600 倍液+瑞凡1000 倍液进行防控;第4 次在花期结束后每亩用氟菌·霜霉威75 mL 进行防控。如爆发晚疫病,应及时调整防治措施,增加喷药次数5 ~8 次,间隔时间7 ~10 d 或根据发病程度确定。
(2)虫害防治。在幼苗期及早防治蚜虫、蛴螬等害虫,用甲维盐、吡虫啉等杀虫剂进行叶面喷雾防治叶面害虫和地下害虫。
2017 年10 月,试验及示范项目委托云南农业大学和云南省农科院的5 位专家,对示范田“青薯9 号”“云薯105”进行了测产验收,每个品种实测0.08 hm2。其中“青薯9 号”折算亩产量5058.12 kg,较常规产量亩增2158.12 kg,增幅74.5%,75 g以上商品薯产量5012.9 kg,商品薯率达99.11%。“云薯105”折算亩产量4788.68 kg,较常规产量亩增1888.68 kg,增幅65.1%,75 g 以上商品薯产量4700.52 kg,商品薯率达98.15%。
7.1 社会效益
马铃薯膜下滴灌综合了新机具(喷滴灌设施)集成技术示范种植,即高产抗病脱毒薯+平墒扩行缩株沟播、合理密植+增施农家肥(有机肥)和微量元素、测土配方施肥+病虫害综合防控+滴灌节水灌溉技术,提高马铃薯生产科技应用水平,充分利用有限的水资源,提高了单位面积产值效益,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社会稳定,粮食安全得到了保障,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有了希望,社会效益显著。
7.2 生态效益
膜下滴灌技术是将地膜覆盖栽培技术同滴灌技术有效的结合,是农业科技应用的体现。膜下滴灌具有灌水量小、水分蒸发少,增温保湿,有利于土壤微生物的增殖,加速腐殖质转化成无机盐的速度,有利于作物吸收;有效减少养分的淋溶、流失、挥发,提高养分的利用率,促进作物生长,防草除草,减少虫害等作用,对农业可持续发展,生态安全、食品安全具有重大作用。
以上就是今天的全部内容,种植户可以多参考参考,或者说大家想了解哪方面的,三农知识及技术都可以留言评论,小编会根据情况来为大家解惑。也希望大家能关注一下小编以及积极留言评论转发,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