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主页>农业资讯

农业资讯

您的当前位置:农业资讯

柳蒿芽种植技术(农业种植:藜蒿栽培管理技术)

时间:2024-04-15 20:53:43

点击:

藜蒿,学名狭叶艾,又名芦蒿、水蒿、青艾等,属于一种野生植物,一般野生的均长在湖泊草滩岸边附近。江西省鄱阳湖沿岸一带最多,湖南省西北部,安徽省西南部,湖北省东南部一些湖泊草滩上也有,现一般是人工种植,比较著名的种植带有,南京的江心洲藜蒿基地,滁州桥头藜蒿基地。

农业种植:藜蒿栽培管理技术

1、生长特性

藜蒿自然条件下气温在4℃左右开始萌发,10~15℃生长较快,20~25℃地上茎易老化,一般采收期为2~4月份,保温栽培12至元月能提早采收,按阴历法农民有“一月藜,二月蒿,三月以后当柴烧”的谚语。目前栽种的藜蒿可分3种,第一种是大叶蒿,叶片多有5裂;第二种是细叶蒿,叶征有3裂;第三种是碎叶蒿,叶片边缘有很多小锯齿。地上茎有节,每节上有隐芽,可形成新的植株。地上嫩茎和地下嫩茎是收获食用的主要部分。叶片正面呈绿色,背面呈白色,有绒毛,茎杆食用的部分有青绿色和红色两种,主要受栽培品种和栽植密度影响。

2、栽培技术

(1)选用高产品种。人工家种应选择大叶青杆藜蒿品种。该品种在繁殖中发苗早,采收时间较普通品种早5~10天左右,能提早上市;苗头多,产量高667平方米一茬可产700~800公斤,采用双膜保温栽培二茬单产可达200~300公斤。

(2)采用快速繁殖方式。藜蒿的繁殖方法有挖蔸分株繁殖法、枝条剪切扦插繁殖法、压条埋土繁殖法、砍条直播(或撒播)繁殖法等。要想达到快速繁殖高产,多数采用砍条直接条播或撒播繁殖法。这一方法就是在10~11月份将地上茎或地下茎砍(挖)起,然后用快刀砍成10~12厘米的小段条,每段条上保留2~4个叶节芽。这种繁殖方法既能快速、省工,又易高产,但用地上茎繁殖比地下茎繁殖出苗更早,芽苗发的更多,产量更高,效果更好。

(3)施足基肥。为了达到高产,在人工家种条件下,最好选择沙质土壤进行栽培,整地时667平方米施有机杂肥3000公斤、碳铵、磷肥各50公斤、钾肥12.5公斤或有机肥中加施复合肥40~50。

(4)采用保温栽培。藜蒿虽说野生能力强,抗寒耐低温低湿,但采用大棚套小棚或浮膜覆盖其增产效果更佳。一般保温5~8℃左右。11月中旬扣棚,元至2月即可上市。棚温晴天气温控制在15~20℃,夜间8~10℃,棚内温度不宜太高,否则,茎杆易老化,失去食用价值。

(5)田间管理。藜蒿出苗后及时中耕除草,结合中耕除草667平方米追一次尿素10公斤或人畜肥2000公斤,促进早发快长。一般中耕除草两次,当幼苗株高10厘米时667平方米施尿素15公斤。同时用5克“920”对水40~50公斤整株喷足。

(6)适时采收。当藜蒿株高15~20厘米时用利口刀平地割齐,打掉下部叶片,保留上部少量嫩叶,扎把出售。采用大棚保温栽培收割后要立即追施肥料,促使重新早发,确保二茬高产。

3、种植前景

藜蒿,又名蒌蒿、芦蒿、香艾蒿、艾蒿、水艾、小艾、水蒿、柳蒿芽、狭叶蒿等。为菊科蒿属多年生草本植物。以根茎和嫩茎供食用,营养丰富,可凉拌或炒食。原产于亚洲,日本、朝鲜、俄罗斯西伯利亚东部均有分布,我国东北、华北和中南地区及云南等地野生于荒滩、荒坡或岸边、沟边及田间。早春是藜蒿盛产的季节。藜蒿很早以前就被列为野蔬上品,我国自古即有采集食用之习惯。藜蒿除作为特色蔬菜食用外,还具有药用价值,肥厚的根状茎还可供作酿酒的原料以及家畜饲料等。

藜蒿抗逆性强,很少发生病虫害,农药污染少,为天然绿色食品,因为深受广大消费者欢迎。近几年,江苏、云南、浙江等地人工栽培逐渐增多。被誉为“藜蒿第一村”的阳新县兴国镇宝塔村,2009年藜蒿种植规模为12000亩左右,总产量2500万千克左右。采用保护地栽培,从9月下旬一直可采收至翌年4月份,亩产可达4000-5000千克,不仅产量比露地栽培提高30%,而且产值增加。许多地方形成了藜蒿产业,不仅帮助农民脱贫致富,增加收入,还增添了蔬菜种子花色品种,丰富了居民的菜篮子,带来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较高的经济效益。

来源:中国农产信息网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