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4-15 21:56:56
点击:次
摘要:毛木耳是我国常见的药食两用食用菌,有“树上海蜇皮”之称。毛木耳因其栽培原料广泛,抗性强,相对容易栽培,且价格便宜,口感独特脆爽,市场需求大,与众多食用菌相比具有很大优势。在其栽培中需注意病虫害防治,当发生病虫害时如不加以及时防治,有可能造成其生长慢,杂茵污染,畸形耳,流耳等情况,造成栽培成功率降低,严重影响毛木耳产量和品质,也将影响菇农的种植信心。针对其众多优点和广泛市场需求,本文介绍了毛木耳栽培种植方法和常见病虫害防治措施,为毛木耳的栽培生产提供指导,获取较高经济效益。
毛木耳也叫黄背木耳、粗木耳等,属于木耳科、木耳属,我国大部分地区均有分布。子实体大而厚实,富含有胶质,口感独特脆滑,有“树上海蜇皮”之称。食用药用兼用,含有丰富的营养,除了滋阴润燥、舒经活络、凉血润肺等功效外,还有抗肿瘤、抗辐射、抗衰老、降低血脂、防动脉硬化、提升机体免疫力功效等[1]。我国毛木耳的人工栽培始于20世纪80年代,初期采用段木栽培,后来采用代料栽培至今。其市场需求量大,栽培相对容易,产量及产值呈现持续增长态势,如今毛木耳已成我国广泛种植的食用菌之一。
2.1基质配方
适合做毛木耳基质配方的主料有木屑、玉米芯、棉籽壳、玉米秸等,原料中如含有树脂和醇类的松、杉木屑则不能使用。辅料主要有麦麸、麸皮、玉米粉、磷肥、石灰、石膏等,可根据各地原料具备情况对适宜配方进行选择。常用配方有:(l)木屑71%,棉籽壳15%,麸皮10%,糖1%,石膏1%,石灰2%。(2)木屑46%、棉籽壳20%,玉米芯30%,石膏1%,石灰3%。(3)木屑30%、棉籽壳30%,玉米芯30%,麸皮6%,石膏l%,石灰3%。
2.2菌袋制备
栽培基质按照比例称取,拌料前ld预湿木屑和玉米芯等主料,拌料均匀充分,含水量控制在60%-65%范围,含水量以用手捏料不滴水,在手上可均匀附上一层水膜为适宜。栽培袋采用规格为17cm×38cm的聚乙烯塑料袋,每袋装0.8-lkg,装料边装边压,松紧适度,使料充满菌袋。线绳扎口后及时装锅进行灭菌,以常压100℃灭菌,灭菌时间保持14h,冷却后揭盖出锅。将菌袋移至接种室,在工作台灭菌30min后接种,接种人员严格无菌操作,减少人为因素导致的污染,接种完成后,30d左右菌丝可长满。
2.3发菌管理
发菌室进行彻底清洁和消毒,地面撒一层石灰或2%漂白粉,即杀菌又吸潮,将菌袋整齐码放于层架上,控制室内温度22-25℃。发菌室应避光,根据气温情况,定期通风换气,可在气温高时进行早晚通风,气温低时中午通风,每次30min以上。对污染的菌袋经常检查清理,防止大面积污染发生。
2.4出耳管理
耳棚使用塑料薄膜、钢管、遮阳网等搭建。待菌袋发菌完成后移至耳棚,也可根据出耳季节适当延长发菌时间再移至耳棚,毛木耳出耳方式可以一字型、十字型、V字型等,较为理想为V字型,即用刀片在菌袋划下长1-2cm,斜度45°-55°的“V”字口。划扣完毕,菌袋间隔排放,增加散射光刺激,促进毛木耳原基形成。刚划口时不要立即喷水,需等到划口部分的菌丝恢复正常生长后再雾状喷水。出耳兼顾湿度、温度、氧气和光照因素。在其快速生长期间,水大容易造成流耳,水小则生长缓慢,空气相对湿度保持在85%-95%,干湿交替管理。棚室温度最适控制在24-28℃,当温度太低或者太高,均会使耳片生长缓慢,生长受到抑制,甚至停止生长。出耳生长期间如CO2浓度过高,则耳片分化受抑制,可能成为畸形耳片,棚室需每天通风换气。光照强度对毛木耳生长有很大影响,尤其对耳片颜色的影响,通常光照越强耳片颜色越深,生长期间应保持适当的光照强度。
2.5采收管理
毛木耳耳片开展、边缘开始卷曲并颜色转淡时最适采收。如错过最适采收时期,耳片将会大量弹射孢子,降低毛木耳产品品质和营养,还将影响下茬采收时间。选择晴朗天气采收,采收前ld暂停喷水,便于耳片干燥保存。采收完毕,及时清理菌袋上残余耳基及掉落地面的耳片,停水4-5d后再进行喷水管理,等待下茬采收。
3.1毛木耳病害防治
毛木耳病害主要有流耳、畸形耳、油疤病、孢子粉病等,主要症状分别是:耳片表面发黏呈胶质,白溶溃烂、耳片指状或卷曲、菌袋出现褐斑块,引发感染、耳片出现白色粉状物等。毛木耳生长期间,如果遭受病害还不加以防治,将阻碍毛木耳原基和子实体的发育,导致产量和效益严重下滑。对病害严加防控是毛木耳栽培中的重点,主要原则是预防为主,综合防治。
3.1.1优先品种选择
选择优良的品种是从源头上控制减少病害发生的有效途径,在品种选择上,选择抗性强的毛木耳品种,便于后期的栽培管理,毛木耳较其他食用菌品种退化快,菌种购买通过正规途径,使用品质有保证的菌种,能够节约防害防虫成本。
3.1.2菌袋制作改进
菌袋制备不宜使用过薄的聚乙烯袋,虽价格低廉,但质量过薄,在装料后容易菌袋穿孔开裂造成病害感染,得不偿失。毛木耳菌袋适宜选择厚度0.003cm以上的聚乙烯袋,具有结实抗磨、不易穿孔开裂的特点,是减少病菌侵入和降低病害发生的一道屏障。另外,培养料中适当增加石灰的用量,调整基质pH值到7左右,可有效抑制毛木耳病原菌的生长,使毛木耳油疤病等病害的发病率有所降低。
3.1.3栽培管理防控
毛木耳栽培过程中常常受到绿霉、链孢霉、曲霉等杂菌的污染。毛木耳生产管理整个过程中都需注意做好消毒工作。发菌期间,注意清理发菌室废弃物,菌袋摆袋前,用稀释后的石灰水和克霉灵对层架消毒,并在地面撒生石灰消毒。菌袋严格挑选,剔除疑似被污染菌袋,发菌期间每隔7d再次对层架消毒处理,连用3次。发菌时以不影响菌丝生长的低温条件发菌能够控制病害发生。出耳期间控制光照,强光下容易发生油疤病,在发病初期先用消毒刀片挖除病斑,挖除处涂抹石灰以控制病情不再扩大。控制湿度,当通风不良、耳片密度太大时易出现流耳及畸形耳状况。毛木耳成熟便及时采收,避免孢子大量弹出后发生孢子粉病。
3.2毛木耳虫害防治
毛木耳虫害严重危害菌丝和子实体,使毛木耳产量和品质下降。棚室一旦产生虫害,如果防治不利,后续几年都将产生危害,造成损失。控制虫害的发生,同样需要以防为主,选择无螨菌种、菌袋彻底灭菌、保持发菌和出耳场所环境卫生,以及生产中各环节进行彻底消毒。设置独立的接种室和发菌室,减少污染源,工作人员进出及时更换工作服,需要经常到生产场所考察研究虫害发生和发展规律,检查危害规模,以便及时采用适宜措施防治。棚室出入口用遮阳网遮挡,工作人员着工作服进入,棚室进出时避免蚊虫乘虚而入。采收期,如采摘毛木耳时有掉落耳片,一定及时拣出,以免腐烂而招引菇蚊,避免危害传播。
3.2.1物理防治方法
人为捕捉、频振式杀虫灯、饵料诱杀、粘虫板等都是物理防治主要方法。其中黄色粘虫板是食用菌栽培中常用的一种物理防治材料,粘虫板所具备的明亮黄色有引诱菇蚊作用,毛木耳出耳摆袋时,在棚室内部尤其通风处放置粘虫板,每间棚室的粘虫板间隔排列,略高于菌袋放置,虫子粘满则及时更换,防虫效果非常明显。棚室吊挂频振灯也是食用菌栽培的常用物理防虫方法,它利用了害虫的趋光、趋波、趋色的特性,引诱成虫扑灯,此方法可直接诱杀成虫期害虫,诱杀种类多,延缓害虫抗药性。
3.2.2化学防治方法
对于毛木耳的虫害防治,使用化学防治措施要本着适时、适量、合理原则,应使用低毒、低残留农药。毛木耳虫害主要有线虫、跳虫、菇蝇、螨虫等。当发生菇蝇、螨虫等虫害时,可将棚室门窗关好,适时使用杀虫蚊香熏蒸或者菇净、菇虫净等进行喷洒;发生线虫、跳虫等虫害时,要定期使用阿维菌素制剂、菇净、吡虫啉、锐劲特、除虫菊脂等药剂稀释液喷洒。
毛木耳栽培的环节较多,如拌料、装袋、接种、摆袋、喷水、采收的环节,劳动需求大而集中。目前毛木耳种植菇农大多使用简易设备,如拌料机和装袋机,使用效率不高。生产上还需要更高效率的生产设施及配套技术的支持。在栽培技术方面,其中基质配方主料的选择上,各地的优势农林副产品种类各异,价格差异也很大,在基质配方选择使用上还有很多研究空间。优化毛木耳配方主料,降低成本,提高效益是栽培的重要目标,因此在毛木耳栽培上,还需优化栽培技术,规范栽培管理方式。
在长期进行毛木耳生产的场地,病虫害发生概率较大。在防治病虫害方面,选育抗病虫性强的优良品种是毛木耳生产质量提升的关键。另外在实际栽培中,菇农防治毛木耳病虫还存在过分依赖农药现象,不利于毛木耳产业持续地健康发展,现虽已有食用菌类生物防治研究,如利用草蛉、蜘蛛、瓢虫等生物控制虫害,但尚未广泛应用,因此我国还需继续加快毛木耳生物绿色防控技术研究、加強毛木耳生物防控技术广泛应用[10]。借鉴其他食用菌的管理办法,严把原料、灭菌、接种、栽培的各个关卡,科学管理毛木耳栽培全过程,以期少用或不用化学药剂,更多地采用物理和生物防治结合方式,对促进其产业发展,对环境保护,对消费者健康,对提高生产者收入都有重要意义。
以上就是今天的全部内容,种植户可以多参考参考,或者大家想了解哪方面三农知识及技术,都可以留言评论,笔者会根据实际情况来为大家解惑。创作不易,也希望大家能关注一下笔者以及积极留言评论转发,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