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4-16 02:38:05
点击:次
人民网-安徽频道
人民网颍上4月22日电(记者李阔)“活不算太累,一天能挣六七十块钱,比没活干强。”4月21日下午,69岁的王广娥在安徽起林芦笋有限公司院内,将刚从大棚内采摘的芦笋进行冲洗、打捆。
王广娥曾是安徽省颍上县西三十铺镇鱼塘村建档立卡贫困户,丈夫患癌,四年前去世,欠了10万元外债,儿子现在在合肥打工,她平时靠打零工贴补家用。
在该公司院内,像王广娥这样的建档立卡贫困户还有很多,他们不仅将土地流转给公司获得租金,还能通过打工挣钱。
芦笋富含叶酸、核酸、硒等微量元素,是世界公认的蔬菜抗癌之王,多种植在江南,颍上之前没有人种植。
2015年,颍上县趁着上海崇明岛芦笋种植业产业转移的机会,将种笋能人滕传林请回了家乡,干起了芦笋种植。“芦笋作为保健食品,市场认可度高,一年能采280多天,一亩芦笋大棚有2万多元的收益。”回到家乡后,滕传林和朋友一起,成立了芦笋种植合作社,在当地流转了500亩土地,“现在,我们种植的芦笋专供上海、合肥等地的高端市场,产品供不应求。”
“过去这里种红薯,加工粉丝,一年虽然也有一万多元收入,但一到打粉季节,家家户户的粉浆水直往外流。”村民张文星对前些年的污染记忆犹新:“门前小河沟里的污水臭气熏天,外地亲戚都不愿来。”
自从鱼塘村大规模流转土地种植芦笋后,村民们再也不必为糟糕的环境而发愁了。看到了效益,张文星和周边不少村民也动了心思,五十亩、一百亩的芦笋种植大棚在田野里铺展开来。“比起种红薯打粉丝,种植芦笋不仅收益更高,还没有污染。”看到门前的小河又变回了以前清澈的模样,张文星开心地笑了。
群众种植热情高涨,当地政府也因势利导。
“最开始,政府作出担保,老百姓才敢放心种。”颍上县西三十镇采取采取“政府 保险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合作社) 贫困户”四位一体来推进扶贫芦笋基地精准扶贫工作,利用长丰县对接颍上县帮扶资金282万元,通过土地入股、资金入股、园区务工合作的形式,帮助261户建档立卡贫困户稳定脱贫。
目前,安徽起林芦笋有限公司流转了500亩土地进行种植,每年每亩常产可达4000—6000斤,每亩年产值2万元以上,经济效益非常可观。“产业分红235户,每户带资入股12000元,每年可获1720-1920元的分红。土地入股14户,每亩年分红也有1200元。”西三十铺镇负责人称,该镇芦笋种植已经形成稳定的市场,种植技术也已基本成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