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1-14 10:19:37
点击:次
一、播前准备
1、选定地块:
一是要选择集中连片、平整度高,灌水渠道和机耕道路配套,基础条件较好的高标准农田;二是要选择盐碱含量轻、没有明显盐碱斑,通透性与保水保肥性能好,土壤有机质和有效养分含量高的沙壤土或壤土地;三是要选择水源有保证、滴灌设施配套、整地播种机械齐备、物化投入有保证的农田。
2、灌好播前水:
轻度盐碱含量的复播玉米倒茬地和早熟棉田倒茬地种植滴灌小麦,可在复播玉米、棉花采收前7-10天,利用前茬作物田原有滴灌带滴水20-30方,以利抢墒整地播种。
“干播湿出”地块:不需要浇灌播前水,可采取播后及时滴水方式,助苗出土。
3、施肥整地:整地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小麦播种质量、出苗率、出苗整齐度和出苗后生长发育。
(1)施足基肥
犁地前,采用全层施肥技术施足基肥。在耕翻前亩施腐熟农家肥2.5-3方、尿素10公斤、磷酸二铵20-25公斤、硫酸钾5-8公斤。施肥时,做到撒施均匀、不留死角。
“干播湿出”地块:结合犁地每亩施优质农家肥2.5-3方或商品有机肥100-150公斤,可不基施化肥,全部采用滴施。
“地膜小麦”地块:采用地膜覆盖后,如果有机肥、氮肥基施用量过大,在早春晴天高温时段,挥发的游离态氨和有毒气体不能顺畅排出膜外,有可能造成烧苗。应减少基施氮肥用量,尽可能不施用未完全腐熟的农家肥。
“地膜小麦”翌年及时揭膜:地膜覆盖对小麦的作用是增温保湿,延长土壤上冻前生长时间,也会延长早春的生长时间来弥补晚播小麦的生长时间,如果揭膜过早,不能充分利用地膜效应;揭膜过晚,膜内温度高,会造成灼苗焖苗、植株细弱,抗倒伏能力下降,也影响小穗分化。揭膜时要看天气揭膜,当日平均气温上升到11℃,膜下平均地温8℃时揭膜,一般建议在3月10日~20日揭膜为宜。
2、滴水滴肥
①返青期滴水滴肥:
滴返青水:返青时如果田间持水量不足65%,在日均气温≥5℃时,每亩滴返青水35方;墒情充足、田间持水量较高的麦田可推迟到起身时浇灌。
施返青肥:滴灌小麦因地面有毛管不能“顶凌”施肥,必须施返青肥,特别是“干播湿出”地块因不基施化肥,返青肥尤为重要,可结合滴水滴施尿素5公斤/亩和小麦滴灌专用肥10公斤/亩。局部因基肥施用不足或地力不匀,出现点片麦苗叶片发黄、茎秆细弱时,可按每100克磷酸二氢钾+250克尿素+20公斤水的比例兑水,局部喷施1~2次补充营养。
②拔节期滴水滴肥:
拔节期滴水:冬小麦拔节期持续约30天,此期要滴拔节水2次;掌握在麦田50%以上的小麦基部节间伸出地面1.5~2厘米时(4月初),进行第一次滴水,第一次滴水后5~7天进行第二次滴水;滴水量每次30~40方/亩,使田间持水量保持75%~80%。
拔节期滴肥:结合拔节期每次滴水,带尿素5公斤/亩和小麦滴灌专用肥10公斤/亩。
③孕穗期滴水滴肥
孕穗期滴水:孕穗期间应滴水2次,每次滴水量30~40方/亩,使田间持水量保持75%~80%。当麦田有50%以上植株达到4~5叶时,进行孕穗期第一次滴水;后间隔8~10天,进行孕穗期第二次滴水。
孕穗期滴肥:结合孕穗期每次滴水,每亩滴施尿素5公斤、滴灌专用肥10公斤。
3、适时化控化除
①化控:在高水肥条件下,冬小麦个体生长及群体调控的难度更大,后期出现倒伏的风险非常大,这是实施小麦高产栽培的最大隐患,必须采取必要的化控措施调控麦苗下部节间徒长。化控时间:应选在起身-拔节始期(3月底~4月初),选无风天气喷施化控剂。化控药剂及用量:建议使用50%的矮壮素水剂,按亩用量200~250克兑水喷雾1~2次。化控作业方式:可采用人工或无人机飞防作业,做到药量准确、喷洒均匀、不重喷不漏喷;无人机化控作业,要掌握好配药浓度,设置合理的飞行高度、速度与作业幅宽,以达到精准用药、提高化控效果的目的。
②化除:化除时间应选在小麦起身至拔节前进行。平原县(市)一般在3月下旬~4月初;冷凉半山区、谷地冬麦区可较平原区适当推后7~10天。化除药剂及用量:防阔叶杂草可每亩用优麦达5~6.7克(或锐超麦5~6.5克,20%使它隆乳油30~50ml/亩)兑水30公斤喷雾;防治以稗草等禾本科杂草为主的地块,可用6.9%骠马水乳剂80~100ml/亩。化除作业方式:化除可结合化控采用无人机同步作业,喷药时要防止药液飘散、造成周围双子叶作物产生药害;麦苗长势旺,杂草密度低、危害轻的地块,可不做化除。
五、后期管理
进入生长后期即灌浆期,是小麦产量形成的关键阶段,此期应以防早衰、防受旱、防倒伏、增加粒重为中心,重点抓好滴水滴肥。
1、滴灌浆水:灌浆期间滴水3次,每次滴水30~40方/亩, 使田间持水量保持70%~85%。第一次可在麦田50%植株开始抽穗扬花时(5月7~10日)滴水;一水后间隔7~8天(5月14~18日)滴二水;二水后间隔8~10天(5月底到6月初)滴第三水;另外灌浆期如遇连续高温干热天气,可适当增加滴水次数,以增加麦田湿度、降低土壤温度,预防干热风灾害。
2、滴灌浆肥:如灌浆初期叶色浓绿,则不滴施灌浆肥;如出现脱肥早衰迹象,可结合滴第一次灌浆水,每亩滴灌专用肥10公斤。
六、防治病虫害
地区范围内小麦病虫害主要有锈病、白粉病和麦蚜等,近年来随着推广抗锈品种和种子药剂包衣,小麦病虫害发生较轻,但局部锈病、白粉病、麦蚜时有发生,应根据田间病虫动态监测结果科学防控。
1、锈病防治:对发病率达标地块,可在发病初期,每亩用20%三唑酮乳油50毫升兑水800~1000毫升,或50%的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人工喷雾防治或采用无人机飞防,严重地块可隔7~10天二次喷药防治。
2、白粉病防治:白粉病一般发生在小麦孕穗期、或扬花灌浆期,在高水肥、高密度和连续阴雨条件下容易发生危害,应加强监测与统防统治。对发病点片地块,可选用50%的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无人机飞防挑治。
3、蚜虫防治:在穗期,当田间百株蚜量达800头以上,益害比低于1:150时,可选用20%啶虫脒乳油或10%吡虫啉乳油3000~5000倍液,采用人工喷雾或无人机喷雾防治。
七、适时收获
1、机收时期:在小麦黄熟期,采用联合收割机及时收割。
2、机收技术要求:割茬高度≤20厘米、脱净率≥98%、破碎率≤2%、损失率≤3%;收获后,及时晒干扬净,水份≤12.5%及时入库仓储。
来源:阿克苏地区农业农村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