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主页>农业资讯

农业资讯

您的当前位置:农业资讯

种植金针菇成本(野生金针菇杨树林下栽培及效益分析)

时间:2024-01-14 10:39:49

点击:

野生金针菇杨树林下栽培及效益分析

林下经济是以现有的林地资源和森林生态环境为依托,进行林下种植和养殖以及采集业和森林旅游业等立体生产经营,使农、林、牧业实现资源共享的生态农业模式。林下种植模式主要包括林粮、林菌、林药、林菜、林草模式;林下养殖模式主要包括林 畜、林禽模式。林下经济结合了传统林业和现代农业,是林业发展的新形式,在国家经济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受到国家的高度重视,2012年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加快林下经济发展的意见》,2022年国家林业和草原局 发 布 《林 草 产 业 发 展 规 划 (2021—2025 年)》,《规划》中指出:要规范有序、科学合理利用各类适宜林地和退耕还林地等资源发展林下经济,加强林下经济与生态保护修复的融合,重点发展林下中药材、林下食用菌、林下养殖及林下采集加工等。发展林下经济已成为提高林地产出、增加农民收入的有效途径。

食用菌作为传统林副产品,非常适合林下间作,在适时、适地、适度的前提下,利用林地的有利条件,发展林地食用菌栽培并以此为基础带动食用菌的科研开发、产品加工甚至特色旅游业,相对于传统的林粮、林药等套作更具有科技含量和可操作性,也更易于形成规模经济并可长期持续发展。目前可见大球盖 菇 (Stropharia rugosoannulata )、 香 菇(Lentinus edodes)、榆黄菇(Pleurotus citrinopilea-tus)、猴 头 菇 (Hericium erinaceus)、白 灵 菇(Pleurotus nebrodensis)、平 菇 (Pleurotus ostrea-tus)、茶树菇(Agrocybe cylindracea)、鸡腿菇(Coprinus comatus)、松乳菇(Lactarius dlicio-sus)等食用菌品种林下栽培报道。林菌模式在辽宁省主要集中在东部山区,而西部地区虽然有着大面积的杨树成过熟林,由于气候原因,林地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利用。因此,借助我省西部地区杨树成过熟林郁闭度大的优势,从充分提高林地利用率考量,研究杨树-食用菌栽培模式尤为重要。

金针 菇 (Flammulina filiformis)是 一 种 常 见 的食、药用菌,营养丰富,富含多种氨基酸、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其中赖氨酸和精氨酸含量尤其丰富,赖氨酸含量对儿童智力和生长发育有良好的促进作用,具有“增智菇”的美誉。目前金针菇以工厂化栽培为主,为还原金针菇野生风味,本研究以采集的野生金针菇研究对象,开展杨树林下栽培研究及效益分析,并对获得子实体进行营养成分测定,以期为辽宁平原地区开展林菌互作模式提供候选菌种资源。

1 材料与方法

(Lentinus edodes)、榆黄菇(Pleurotus citrinopilea-tus)、猴 头 菇 (Hericium erinaceus)、白 灵 菇(Pleurotus nebrodensis)、平 菇 (Pleurotus ostrea-tus)、茶树菇(Agrocybe cylindracea)、鸡腿菇(Coprinus comatus)、松乳菇(Lactarius delicio-sus)等食用菌品种林下栽培报道。林菌模式在辽宁省主要集中在东部山区,而西部地区虽然有着大面积的杨树成过熟林,由于气候原因,林地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利用。因此,借助我省西部地区杨树成过熟林郁闭度大的优势,从充分提高林地利用率考量,研究杨树-食用菌栽培模式尤为重要。

金针 菇 (Flammulina filiformis)是 一 种 常 见 的食、药用菌,营养丰富,富含多种氨基酸、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其中赖氨酸和精氨酸含量尤其丰富,赖氨酸含量对儿童智力和生长发育有良好的促进作用,具有“增智菇”的美誉。目前金针菇以工厂化栽培为主,为还原金针菇野生风味,本研究以采集的野生金针菇研究对象,开展杨树林下栽培研究及效益分析,并对获得子实体进行营养成分测定,以期为辽宁平原地区开展林菌互作模式提供候选菌种资源。

1 材料与方法

1.1 菌株

野生金针菇‘JC423’(黄色)为 2015年 4 月采集自辽宁省凌海市金城原种场新农村的五空桥北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杨树品种对比林杨树树桩上。经室内分离获得纯种菌丝,现保存于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 员 会 普 通 微 生 物 中 心,菌 种 保 藏 号 CGM-CC5.2200。

1.2 野生金针菇菌种制备

将保存于4℃冰箱中的‘JC423’菌种接种至新鲜PDA 平板培养基中进行活化,活化后的菌丝用直径为6mm 的打孔器打取菌饼,接种至新鲜的液体摇瓶培养基中(大 连 富 森 生 物 技 术 有 限 公 司 培 养 料 制 备 而成),摇 瓶 中 放 置 一 个 灭 菌 的 磁 力 搅 拌 器 转 子,于25℃,150r/min震荡培养7~10d,菌丝球直径长至0.5~0.8cm 为宜。委托辽宁江荟菌业有限公司经微生物培养器扩大培养液体菌种并制作栽培袋。接种好的栽培袋置于25 ℃下进行发菌培养,至菌丝长满菌袋,培养结束。

1.3 野生金针菇林下栽培

1.3.1 试验地概况 试验地位于辽宁省锦州市黑山县新兴镇,处于温带半湿润地区内,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8 ℃。1月平均气温-10.7 ℃,最低气温-27.6℃;7月平均气温24.2 ℃,最高气温35℃。年平均降水量586mm,无霜期165d左右。选择远离 污 染 源、水 质 清 洁、排 水 良 好、地 势 平缓、管理方便 的 林 地。 辽 宁 省 杨 树 研 究 所 黑 山 基 地内13号区林地造林品种为‘中辽1号’杨,造林时间为2011年秋季,造 林 方 式 为 根 桩 苗 造 林,造 林 密 度4m×6 m,面 积 12hm2(180 亩 ),郁 闭 度 为 0.7左右。

1.3.2 野生金针菇林下栽培 野生金针菇菌袋下地时间一般安排在3月末至4月初,野生金针菇林下栽培按照菌袋摆放方式、是否覆盖遮阳网、是否搭建拱棚,设置8个试验处理,见表1。

表1 试验处理表

野生金针菇杨树林下栽培及效益分析

处理林下枯枝落叶,在林下挖宽1 m、深 0.2~0.3m 的畦,长度视菌袋数量而定;畦内灌透水,栽培前在畦面上撒生石灰用于抑制杂菌,生石灰用量200g/m2;按照试验设计将菌袋脱袋后,摆放到畦内,菌袋间距10cm 左右,覆土2~3cm;回填土后浇透水,对土壤沉降后露出菌棒的部位重新覆土;按照试验需要覆盖遮阳网,遮阳网遮阳率50%~75%;搭建小拱棚,覆盖白 色 塑 料 棚 膜,棚 膜 采 用 聚 丙 烯 塑 料 膜,厚 度0.04cm;铺设微喷系统并在棚内悬挂温湿度记录仪,每天依据 棚 内 湿 度 情 况 进 行 补 水,保 持 棚 内 湿 度 在85%~90%,每天通风保持空气新鲜。通过通风和喷水调节棚内温度,棚内温度控制在 15~25 ℃。在菌盖不再生长,散孢子前及时采收。用手捏住柄底部轻轻扭转即可采下,为保持子实体口感用剪刀剪取带土的基部菌柄。头潮菇采收后,及时清理料面,适当补水,几天后可出二潮菇。采收的子实 体进行称质量,统计各处理子实体产量。

1.4 野生金针菇子实体营养成分测定

对收获的野生金针菇子实体进行营养成分测定,测定指标主要包括:营养五项(能量、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钠)、总膳食纤维、氨基酸、锌含量。测定方法依照相关国家标准进行,具体如下:

GB 5009.5-201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蛋白质的测定》(第一法),测定蛋白质含量;

GB 5009.88-2014《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膳食纤维的测定》,测定膳食纤维含量;

GB 5009.6-201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脂肪的测定》(第二法),测定脂肪含量;

GB 5009.268-201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多元素的测定》(第二法),测定 Zn元素含量;GB5009.124-201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氨基酸的测定》,测定主要氨基酸含量。

1.5 野生金针菇林下栽培效益分析

计算杨树林下栽培野生金针菇每 667m2地块投入成本,包括菌种购置、石灰、铁丝、遮阳网等材料费及燃油费和人工费等,统计野生金针菇销售收入,核算经济效益。

2 结果与分析

2.1 野生金针菇林下栽培产量统计

栽培后15d左右,开始出菇(图1),从出菇率及产量 结 果 来 看 (表 2):处 理 Ⅴ 和 处 理 Ⅵ 出 菇 率 为100%,总产量 分 别为 170.9kg和 121.46kg,与 其他处理 相 比 差 异 极 显 著;其 次 是 处 理 Ⅲ,出 菇 率 为86.13%,总产量为103.9kg;处理Ⅱ和处理Ⅳ,几乎未出菇。

表2 8个处理出菇情况统计

野生金针菇杨树林下栽培及效益分析

野生金针菇杨树林下栽培及效益分析

图1 林下出菇情况

2.2 野生金针菇营养成分分析

野生金针菇营养成分测定结果表明:‘JC423’子实体蛋白质含量为29g/100g、总膳食纤维20.1g/100g、碳水化合物29.5g/100g、脂肪0.5g/100g,富含16种氨基酸,包含 5 种必需氨基酸,谷氨酸、缬氨酸、精氨酸含量较高。通过网上查询、参考相关文献、与其他金针菇进行营养成分比较可知:‘JC423’无论是在营养五项(蛋白质、能量、脂肪、碳水化合物、钠)和氨基酸含量上均比人工栽培金针菇‘F2’含量高;与野生金针菇‘F4’相比,16种氨基酸中有11种氨基酸含量高于‘F4’;与‘J4137’和‘J6759’2种黄色金针菇相 比,蛋 白 质、总 膳 食 纤 维 含 量 高 于 ‘J4137’和‘J6759’,脂肪、钠、锌含量低于二者,16种氨基酸中有14种氨基酸含量高于‘J4137’和‘J6759’。总体来说,‘JC423’是一种高蛋白、低脂肪、富含氨基酸的野生食用菌。

表3 野生金针菇与人工栽培金针菇营养成分对比

野生金针菇杨树林下栽培及效益分析

2.3 野生金针菇林下栽培效益分析

‘JC423’林下栽培,可以选择在林下搭建小拱棚,也可以直接利用林中枯枝落叶进行覆盖不搭建拱棚,分别计算杨树林下栽培野生金针菇每 667m2投入成本,包括铁丝、遮阳网、菌种及人工费等,其中搭建拱棚需要投入成本约21 600元,不搭建拱棚利用林下枯枝落 叶 情 况 下 每 667 m2投 入 成 本 约 15 700 元。‘JC423’平 均 产 量 在 3 000kg/667 m2,按 市 场 价10元/kg计 算,去 除 成 本 后 可 分 别 收 益 8 400 元和 14 300元。

表4 栽培成本核算

野生金针菇杨树林下栽培及效益分析

3 结论与讨论

杨树是辽宁省平原地区的主要造林树种,但在林分郁闭后林下空间大多闲置,导致林地利用率低下,开展林菌互作是提高林地利用率、增加林农收入的重要手段之一。本研究以采集分离获得的野生金针菇‘JC423’为研究对象,开展了野生金针菇林下栽培研究,设置的8个试验处理中,处理Ⅴ和处理Ⅵ出菇最好,均为不扣棚处理,由于栽培时温度比较适于出菇,虽未扣棚,但覆盖的枯枝落叶起到了保湿的作用,促进了子实体生长。但因黑山地区春季风沙较大,不进行扣棚处理,子实体携带泥沙比较多,菌褶内黏着大量泥沙,不易清理,导致品相差、口感差。处理Ⅱ和处理Ⅳ,几乎未出菇。分析原因在于金针菇属于低温型菌种,一般适宜出菇温度为12~15 ℃,处理Ⅱ和处理Ⅳ扣棚但不覆盖遮阳网,可能光照较强棚内温度较高,从而不利于出菇。综合上述考虑,在辽宁西部地区栽培野生金针菇,宜考虑菌种直立摆放,另需搭建拱棚并覆盖遮阳网,以保证菌种的产量、质量及口感。在子实体分化时期,注意控制棚内温度,以不 超过15℃为宜。

金针菇营养丰富,富含 各种 氨基酸及维生素等。采集林下栽培野生金针菇子实体,并对其营养五项、氨基 酸 含 量 进 行 测 定。 结 果 表 明,野 生 金 针 菇‘JC423’是一种高蛋白、低脂肪、富含氨基酸的一种野生食用菌。较其他人工栽培金针菇营养成分含量更高,具有很大的开发潜力,市场应用前景十分广

阔。

辽宁省农业科学院学科建设计划项目(2019DD227334);“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2016YFD0600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