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1-17 09:53:05
点击:次
天仙菜原名葛仙米,别名水木耳、地木耳、地皮菜。为蓝藻科念珠藻属的片(球)状藻类。天仙菜-直是野生、人工采集。在湖北、陕西、贵州等地大面积分布。仅湖北鹤峰走马镇约有2万余亩野生基地,面积虽大,但产量低,平均每亩产量不到10千克,随着长期施用化学肥料等有害
物质,面积日趋减少,产量逐渐下降,质量越来越劣。由于单产低,采集天仙菜十分困难,用工量大,效益低。近年来,由于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返璞归真、回归自然的观念影响,天仙菜的国内市场需求开始扩大,身价倍增。在国际市场上天仙菜一直是热门货,价格高昂,1千克天仙菜可换取250美元。由此,开发天仙菜,进行天仙菜的人工栽培十分必要。
天仙菜每100克含蛋白质15克,高于鸡蛋、木耳、银耳等,总氨基酸含量也高于木耳、发菜。另外还含有脂肪0.2克,碳水化合物51.2克,粗纤维3.9克,钙406毫克,磷157毫克,铁290毫克,均高于其他藻类,是儿童缺钙症的很好补充食物,天仙菜还含有多种维生素,其中维生素C是紫菜含量的19倍。
天仙莱藻体坚固、胶质,最初为球形,后扩展为扁平,直径几个厘米,为常有穿孔的膜状物或革状物。有时会出现不规则的卷曲,形似木耳,在潮湿环境中呈蓝色、橄榄色;失水干燥后藻体呈黄绿色或黄褐色。藻体由许多屈曲盘绕的藻丝组成,藻丝则由多个球形细胞连接而成,其胶质鞘分层不明显,无色透明。藻丝一般不分枝,长4.5~6微米,其间有异形细胞。天仙菜的繁殖方式一种是通过细胞分裂长成新的藻丝;另一种方式是形成厚璧孢子,经过休眠后萌发成新的藻丝。
天仙菜-般生长在海拔700 ~1 000米左右的含磷丰富的矿质土中,在湖北鹤峰走马镇由磷矿风化而成的土地,总面积73 858亩,其中耕地面积为29 020亩,适宜生长天仙菜的水田面积20 000余亩,常年产量在20吨左右。
(1)选地整地。天仙菜是藻类,喜欢湿润的环境,可在水稻田中生长,一般以富磷地区和微酸性土壤为宜,前茬最好是肥力较高的水稻田,深耕,耙平,灌上10~20厘米深的水,这样天仙菜生产速度较快。
(2)裁培管理。天仙菜是一种天然的菌(藻)种,每年只要水稻收割后,深耕稻田,保证水深,撒施磷肥和猪、牛圈肥,同时,施用“天仙菜生长促进剂”,保证水深10~20厘米,不脱水,不干旱。天仙菜生长速度缓慢,一般生长期210 ~240天,自然成熟。
(3)适时收获。稻田里生长的天仙菜体小如大豆粒大小,富含胶质,爬附地表,生长分散,且常与田间杂草裹在一起,采收十分困难,-年只能采收一次,在4月中下旬开始采收,采收时间一般只有20天左右,到5月中旬左右,地温升高,天仙菜藻体自然枯干。
(4)加工贮藏。从稻田中采收的天仙菜,混有大量的杂草杂物,俗称“毛菜”,必须加工,加工分为初级加工和次级加工。初级加工过程是摊晒、去杂、清水、干燥保存。次级加工是水洗、晾晒、去杂、分级烘干包装。根据其色泽、洁净、干湿、大小等项综合指标进行分级包装、贮藏、销售。
本期内容分享到这里就结束了,觉得有用,请在下方点赞、关注,转发给更多好友,感谢您的阅读和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