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1-26 10:11:11
点击:次
食用菌种植也是一个技术性很强的项目,稍有不慎也会受到病虫害的侵扰,收集整理了一些食用菌病虫害防治知识,将陆续向广大菇农介绍。今天推出的是香菇的病虫害防治之一 发菌阶段的病害。
病虫害是影响香菇产量和质量的一大因素,防治病虫害是香菇栽培的重要内容。病虫害防治以防为主,防治结合,主要是防。必须使用化学药物防治病虫害要选择国家允许的农药,严格按照国家规定的安全用药标准施用。
对病虫害的防治,着重采用生物和物理的防治方法,改善栽培条件、满足香菇生长、发育各个环节对外部环境条件的要求,使菌袋每个阶段都处于旺盛生长态势,让病害无法侵染。
选择新鲜优质的原辅材料、优质菌种、保证灭菌彻底、点种操作规范、选择适宜的栽培季节,就能极大限度地抑制病虫害的发生、发展和漫延,就可以不用农药。
一、香菇的病害防治
根据发病原因分为病原性病害和生理性病害两种。病源性病害是由霉菌引起的病害也称霉菌性病害。由环境因素引发的病害称为生理性病害。
香菇病害防治的特点:发菌阶段以防治侵染性病害为主,出菇期间以防治生理性病害为主。
(一)发菌阶段的病害
1、木霉(绿霉)
木霉又称为绿霉菌,主要有绿色木霉和康氏木霉,在危害香菇生长的所有杂菌中,木霉威胁最大。绿霉是在香菇生产过程中最易发生、危害极大的竞争性杂菌。如管理方法不当、防治不及时、会给香菇生产造成重大损失、甚至绝产绝收。
(1)病症
木霉(绿霉)侵害香菇培养基时,发病初期菌丝呈白色斑块逐渐变绿,后期为深绿色,菌落中央为墨绿色,向外逐渐变浅,严重的使菌袋培养基全部变成黑绿色并发臭松软。
(2)病因
①菌种感染。
②培养料灭菌不彻底,接种时没有达到无菌操作,违反操作规程造成污染。
③接菌工具、接菌室、发菌室消毒不彻底造成的感染绿霉。
④菌袋封闭不严,袋子破损造成绿霉污染。
⑤长期通风不良,空间相对湿度过高;高温高湿易感染绿霉。木霉在4~42℃范围内都能生长,发病适合温度20~32℃、偏酸环境、高温高湿利于绿霉菌的发生蔓延。在25摄氏度经2~3天菌落便长成绿色分生孢子。
(3)危害
木霉广泛分布于各种植物残体、土壤和空气中。木霉靠孢子传播,常借助气流、水滴、昆虫、原料、工具及操作人员的手、衣服等为媒介,侵入培养基内,一旦条件适宜就萌发繁殖为害。尤其是多年的菇场和老菇棚,常是木霉猖獗为害的场所。木霉适应性强,繁殖速度快,它本身能分泌毒素,抑制香菇菌丝生长;木霉还能生长在生长势减弱的香菇菌丝体上,使香菇组织细胞溶解死亡。
绿色木霉常发生在菌种和菌袋的培养基内及菌棒生长子实体阶段,与香菇争夺养分。受其污染后,养分受到破坏,严重的使培养基全部变成墨绿色,发臭松软,导致腐烂。
(4)防治
木霉至今没有理想的根治性药物,常用的杀菌药,对木霉只是抑制,而不是杀死,加大药量,只能同时杀死木霉和香菇菌丝。因此,创造适合香菇菌丝生长而不利于木霉繁殖的生态环境,是控制危害的根本措施。
①选择未被感染的高产优质抗逆性强的菌种。菌种如果被木霉危害,必须报废,即使轻度感病的菌种也应弃之不惜。
②培养料灭菌一定要彻底,培养料预湿要均匀,才能彻底灭菌。当炉温降至80℃时出炉进行检查,如有破损及时用透明胶布贴好封严、以防感染及其它杂菌。
③接种时严格执行无菌操作。15~20米2接种室在接种18小时前用38%的甲醛500克进行薰蒸消毒、接种工具放在密封的接种箱中用15~20克菇宝消毒30分钟、15~20米2发菌室在前一天用硫磺薰蒸,然后再用500克甲醛进行薰蒸消毒。
④使用甲醛等酸性消毒剂不要太过量,以免造成酸性环境。
⑤菌袋面发现绿霉,可用75%的酒精或2%甲醛和2%石碳酸混合液或l-2%来苏儿液、0.1%甲基托布津、0.1-0.2%代森锌等药剂装入针筒注入受害处。若在脱袋后菌筒上发现,第一天用0.2%多菌灵溶液涂抹于受害部位及四周,第二天再用5%石灰上清液重涂于患处,即可杀灭。如果菌棒1/3被侵害时,可用刀切除污染部分,切口用500倍波尔多液涂抹或浸泡消毒。
⑥一旦发生木霉为害,要立即通风降湿,以抑制木霉菌的扩展,处于发菌阶段的培养料感病以后,可采用注射药液的方法抑制木霉扩张,常用的药液有5%的石碳酸、2%的甲醛、1:200倍的50%多菌灵、75%甲基托布津、pH值为10的石灰水,此外,往污染处撒白灰面,防治效果也很好。
⑦甲醛防治,当前甲醛是防治香菇绿霉菌效果比较明显的药剂。当绿霉菌斑块直径1厘米大小时、用注射器抽取1.5毫升比例为1∶1的甲醛与酒的混合物沿菌斑注射5针;当绿霉菌斑块直径4厘米大小时,用注射器抽取4毫升比例为1∶1的甲醛与酒的混合物沿菌斑注射12针,这样绿霉菌即可得到有效控制。
⑧利用温度防治绿霉:香菇菌丝生长最佳温度为22~24℃、而绿霉菌超过23℃最易感染发生。所以我们根据香菇菌丝和绿霉菌所需最适温度不同进行控制、避免高温环境、采取措施如下:
a.室内着菌期。疏散菌袋降低堆叠层次。刺孔要分批进行、刺孔后香菇菌丝呼吸作用增强释放热量,当室温达28℃时停止刺孔。
b.越夏期。越夏期间外界环境温度高达30℃以上,必须做好通风降温工作。若在出菇棚中度夏,棚高最好达2.8米,后墙每隔12~1.5米留60厘米×60厘米通风孔。棚膜前底脚全部揭起,棚膜上覆盖草帘遮挡阳光、排放菌袋的架下挖50厘米宽20厘米深地沟,内衬塑料薄膜,如遇高温沟内放水,向草帘棚周围地面喷水降温。棚内地面洒石灰降低湿度。
c.个别菌袋感染绿霉时,初期应及时处理,置感染菌袋于24℃以下通风良好的地方,或把菌袋感染绿霉的一面贴近阴凉地面或放在有水的地沟上,这样香菇菌丝会迅速生长吃掉绿霉菌。绿霉发病后期,香菇菌袋部分变成墨绿色且松软腐烂变质没有保存价值的、用刀齐面切除后用黄泥封严、这样处理后未被感染部分可正常生长,效果很好。
2、青霉
(1)症状
菌丝前期为白色,与香菇菌丝相似,难以辩认,后期转为青绿色、蓝灰绿色。在培养料的表面出现,形状不规则,呈现大小不同的青色斑块,不断蔓延。能看到薄薄的一层青色或绿色的霉层。
(2)危害
在20℃~25℃的温度范围、空气相对湿度在80~90%和酸性环境中生长繁殖迅速。作为一种杂菌,青霉菌可在香菇发菌阶段发生侵染。破坏香菇菌丝生长;但在出菇阶段又作为一种病原菌形成危害,菇体染病后,霉层覆盖的菌肉组织腐烂,继之迅速向四周蔓延,导致其它子实体及菌袋被感染。
(3)防治
①加强菇房通风,降低湿度,减轻危害。
②局部发生可用40%甲醛溶液或5%~10%石灰水冲洗擦拭受害处。
③防治措施参考木霉。
3、链孢霉
(1)症状
链孢霉生长初期呈绒毛状,白色或灰色,生长后期呈粉红色或桔红色。大量分生孢子堆集成团时,外观与猴头菌子实体相似。
(2)病因
链孢霉,俗称红色面包霉。是最为常见的一种杂菌,适于高温高湿季节繁殖,由于菇房湿度过大或培养料灭菌不彻底而常发生,在25摄氏度时生长极快,2~3天可形成橙红色分生孢子。
(3)危害
链孢霉主要以分生孢子传播为害,是高温季节发生的最重要杂菌。链孢霉菌丝顽强有力,有快速繁殖的特性,传播速度极快,一旦大发生,便是灭顶之灾,其后果是菌种、培养袋或培养块成批报废。常产生大量成团成块桔红色孢子,因菌袋受其污染出现“满堂红”。木屑袋栽香菇多受此菌为害,能抑制香菇菌丝生长。
(4)防治
①配制培养料可用1∶800多菌灵溶液拌料能有效控制链孢霉。 配制培养料时,加入50%多菌灵,按0.1-0.2%配量掺入料中拌匀,能有效地控制链孢霉;培养基灭菌要彻底,未达标不轻易卸袋。
②接种时严格无菌操作。
③应尽量避免在高温季节生产。在香菇发菌阶段温度最好控制在20℃以下,这样链孢霉生长缓慢,可减少污染。
④香菇发菌场所潮湿有助于链孢霉的发生,所以控制发菌场所的湿度就可以有效地防止链孢霉发生。
⑤菌袋生产时发现有链孢霉污染,在分生孢子团上滴柴油,可以防止链孢霉扩散。脱袋转色出菇期,喷水防过量,注意通风,更新空气。
⑥菌袋发菌后期受害,一般不要轻意报废,可将受害菌袋埋入深30-40厘米透气差的土壤中,经10-20天缺氧处理后,可有效减轻病害,菌袋仍可出菇。
⑦菇房内菌袋排叠环境要干燥,防潮,防高温。
⑧一旦发现可用石灰粉盖在要害处,并用浸过0.1%高锰酸钾溶液的湿布包上拿到远处深埋,以免污染空间。
⑨链孢霉的药物防治可参照木霉的防治。
⑩ 在菌袋料面发现时,速将菌袋排稀,疏袋散热,用石灰粉撒于袋面,起到降温抑制杂菌的作用。同时用500倍液可湿性托布津或500倍液甲醛,注射入污染部位,用手按摩使药液渗透料内,然后用胶布封针眼。链孢霉极易扩散,当香菇菌袋受其污染时,最好采用塑料袋裹住,控制蔓延。若在袋外已发现分生孢子时,可用柴油或煤油涂擦,迫使萎缩致死,切不可到处乱扔,以免污染空间
4、毛霉
(1)症状
毛霉又叫黑霉、长毛霉,菌丝生长初期为白色,蓬松发达,后为灰白色或黑色。此菌能抑制香菇菌丝生长,消耗培养料养分。
(2)病因
发生毛霉的原因,主要是基质中使用了霉变的原料,接种环境含毛霉孢子多,培养室、栽培场所通风不良,湿度过大,菌袋内培养基含水量过多,在闷湿环境中进行菌丝培养等等。多在16~23摄氏度,空气相对湿度85%时发生。
(3)危害
该菌在土壤、粪便、禾草及空气中到处存在。在温度较高、湿度大、通风不良的条件下发生率高。生长速度明显高于香菇菌丝,毛霉菌丝体每日可延伸3厘米左右。毛霉在香菇菌丝体培养期间浸染时,蔓延速度快,数日内便能布满基质,而受害的香菇菌丝则生长缓慢,尽管最终仍能伸达基质各处,但香菇菌丝不会呈正常的浓白色,而是呈灰黄色。
(4)防治
①加大接种量,造成香菇菌种优势。
②加强室内通风换气,并降低空气相对湿度,以控制其发生。
③一旦在培养基内发现污染时,可用75%酒精注射患处,也可用(pH8.5)的石灰水上清液涂刷患处,以控制扩散。
④可采用注射药液的方法抑制毛霉扩张。常用的药物有5%的石碳酸、2%的甲醛、1:200倍50%的多菌灵、75%的甲基托市津、PH值为10的石灰水。
5、曲霉
常见的有黄曲霉、黑曲霉、烟典霉。初期菌丝白色,短而粗。以后逐渐演变成黑、黄、棕、红、褐等颜色。感染严重的到后期有一股刺鼻的臭味。温度高,湿度大,空气不流通的环境中容易发生。在25~30摄氏度,空气相对湿度85%时大量发生。该霉菌除直接与食用菌菌丝争夺营养和水分以及生存空间外,还可分泌毒素严重危害食用菌菌丝,致萎缩死亡并发出臭气;同时,其毒素还是一种致癌物质,严重危害人体健康,是杂菌中抗性最高的品种之一。
培养室(棚)使用百病傻及赛百09药物进行严格消毒杀菌处理,发现初期污染时,随即移出培养室,对栽培袋采取切开塑膜、直接撒施赛百09药粉或百病傻溶液浸洗等措施;对污染较重者,应予以深埋或焚烧处理,以防造成二次污染。
6、根霉
菌丝白色、蓬松发达、孢子囊黑色,生长适温为28~30摄氏度、空气相对湿度95~100%。此菌能抑制香菇菌丝生长,有时也侵害子实体,消耗培养料养分。
7、霉菌病害的综合防治
(1)选择优良菌种
菌种老化、菌种培养料含水量过低,以及制种去杂不严等都容易引起大面积的菌棒污染杂菌。因此,生产中一定要选择技术等级高、信誉好的制种单位生产的菌种,同时还要根据生产安排,搭配选用不同菌龄的菌种。一般要求接种时控制菌龄在40~60 d之间,这样的菌种萌发力和抗杂菌侵染力都比较强。在确定生产用的优良品种以后,菌种是否被杂菌污染则是优质菌种最基本的条件。优质菌种可采用目测和培养的方法来确定。凡菌丝粗壮,打开瓶塞具特有香味,可视为优质菌种。有条件的,还应抽样培养,同时还可检查菌丝生活力。
(2)选用优质原辅材料
木屑、麸皮霉变和塑料菌袋抗拉、抗压强度不够导致破袋,以及使用假劣多菌灵、酒精、福尔马林等消毒药品是造成香菇菌棒污染杂菌的重要原因。因此,在备料时要把好关,严格选用优质新鲜的无霉变的原辅材料。同时,原辅材料在贮藏期间,应妥善保存,防止霉烂变质。
(3)适时制棒
香菇是低温变温性结实菌类,应根据香菇菌丝生长和子实体发生对温度的要求,科学安排接种季节。盲目提早制棒,在高温的影响下,极易感染链孢霉、绿霉、青霉和曲霉等杂菌。所以,要根据各地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安排制棒适宜季节。一般日平均气温稳定在28℃以下,即可开始制棒(接种以日平均气温稳定在25℃左右时为最好)。同时,在确定制棒时间后,实际生产中还应注意避开高温和阴雨等恶劣天气,夏季气温偏高时,接种时间应安排在午夜至次日清晨。因为在高温、阴雨天气制棒,极易造成杂菌污染,其感染率一般要比晴天高出1倍以上。
(4)严格把好菌袋加工关
塑料袋应选择厚薄均匀、无沙眼、弹性强、耐高温、高压的聚丙烯塑料袋;培养料切忌太湿,料水比掌握在1∶1.1~1.2;装料松紧适中,上下表内一致;两端袋口应扎紧,并用火焰熔结,在高温季节制菌袋时,可用1∶800倍多菌灵溶液拌料,防治杂菌。
培养料偏干会导致菌丝生长缓慢,且会明显影响菌棒转色菇和脱袋菇产量;偏湿,菌棒又极易污染杂菌。故制棒时要严格控制培养料的含水量。据多年实践证明,一般培养料的料水比掌握在1:(0.90—0.95)为宜。
培养料先经堆制发酵,利用多种高温型微生物所产生的生物热杀死害虫和中低温菌类,减少污染源。配制后的培养偏酸性,适于各种微生物生长与繁殖,所以应尽量在5小时内装完毕。
(5)高温彻底灭菌
灭菌要彻底,杜绝夹生料。许多常压灭菌灶,因不使用格层,菌棒紧密排放,加上菌棒受热后变软,菌棒间更为致密,造成棒堆中部热力难于穿透,以致灭菌往往不彻底。有的灶体漏气或设计不合理,也常导致灭菌不彻底。因此,灭菌灶结构要合理,灶体内应设置格层,同时,在摆放菌棒时,要有意识地留有间隙,使蒸气顺达、压力均匀,以达到彻底灭菌的目的,此外灭菌灶第1次启用之前,应先行升火试灶,检查灶体是否漏气,并注意尽可能缩短从制棒到进灶灭菌、点火至上升到100℃的时间,以提高灭菌效果。
(6)严格接种的无菌操作
接种室应严格消毒;做好接种前菌种预处理;接种过程中菌种瓶用酒精灯火焰封口;接种工具要坚持火焰消毒;菌种尽量保持整块;接种时要避免人员走动和交谈;及时清理接种室的废物,保持室内清洁。
接种消毒不当以及接种的时机和接种程序等安排不妥,都极易造成杂菌的污染。许多菇农在进行接种室消毒时,往往都使用超量的福尔马林,这一方面会明显地提高接种室的湿度,另一方面也使接种室内空气中福尔马林浓度过高,接种人员因难以忍受而敞开门窗,极易引起杂菌污染。因此,进行接种室消毒,应按空间体积严格控制消毒剂用量(每立方米空间使用10ml福尔马林和5g高锰酸钾),并可在接种前15min,用浓氨水中和空气中的福尔马林。同时,接种时应避开高温阴雨天气尽量选在晴天晚上气温较低时进行。此外,接种时还应根据接种室大小和菌棒数量多寡,合理安排接种人数及接种程序,方可保证接种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完成。因为接种人员多、时间长会使接种室内温湿度急剧上升,从而大大增加杂菌侵染的机会。
(7)提供良好的发菌条件
许多菇农在进行香菇发菌培养时,往往采用蘑菇前期密闭发菌方法,以致造成严重的杂菌污染。香菇菌丝体培养阶段要求室内光线弱并阴凉通风,因此,生产菌棒数量应根据培养室面积大小决定,一般生产1000筒菌棒要求培养室面积15 m2左右。培养室过小,必然造成菌棒堆叠过紧过高,棒堆中因菌丝生长释放出的热量和水汽不易散失,从而极易引发大面积感染杂菌。在菌棒堆叠时,宜按“#”或“△”型堆叠,同时,更应注意的是,不管接种洞口有否粘贴胶布(纸),堆放菌棒时都要避免接种洞口被堆压。否则,必有大量的水汽在洞口凝聚,这样极易滋生杂菌。培养室通风条件较差的可安装排气扇,以加强通风。
(8)改善环境因子、控制杂菌生长
杂菌发生快慢和轻重,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各种环境因子,特别是香菇栽培块或菌筒上的霉菌发生时应通风换气。温度、湿度等环境因子有利于香菇生长发育时,香菇菌丝生活力旺盛,抗性强,杂菌就不易发生,反之,杂菌便会乘虚而入,迅速发生。因此,在日常管理工作中,尽可能创造适宜于香菇菌生长发育的环境条件也是一项很重要的预防措施。如要防止木霉的污染,可把接种后的菌袋先在16℃下培养,这时香菇菌丝可以生长,而木霉的孢子难以萌发,菌丝生长缓慢(木霉菌丝生长最适温度为25—30℃),待香菇菌丝体在培养料表面生长到一定程度后,再逐步提高温度,最后在25℃下培养到菌丝体长满全袋。如一开始就在25℃下培养,有利木霉菌丝的生长,则杂菌污染率就高。
减少菌丝未愈合时发生霉菌,采取将门窗关好(定量开窗通风几次),除去覆盖的薄膜,待控制霉菌后再盖上的措施。若个别栽培块发生霉菌,不要急于处理,待菌丝愈合后再作处理,但需增加掀动薄膜的次数,并加强栽培室通风换气和降温减湿。
霉菌发生在栽培块或菌筒表面,尚未入料,一般可以采用pH 8~10的石灰清水洗净其上的霉菌,改变酸碱度,抑制霉菌生长。若霉菌严重,已伸入料内,可把霉菌挖干净,然后补上栽培种。霉菌特别严重的栽培块或菌筒,可拿到室外,用清水把霉菌冲洗干净,晾干2~3天后,再喷洒0.5%过氧乙酸(CH3COOH)可收到显著的防治效果。
(9)加强检查
在气温较高季节,培养室内菌袋排放不宜过高过密,以免因高温菌丝停止生长或烫伤,影响成品率。发菌5~6天后,结合翻堆要逐袋认真检查,发现污染菌袋随即取出。对污染轻的菌袋,可用20%甲醛或5%石碳酸或95%酒精注射于污染部位,再贴上消毒胶布。
对青霉、木霉污染严重的菌袋,添加适量新料后重新灭菌接种;污染链孢霉的菌袋,及时深埋。此外,要防鼠灭鼠,避免老鼠间接污染,对污染废弃的菌袋要集中处理,千万不能到处乱扔,以免造成重复感染。
(10)搞好环境卫生
环境中广泛存在着杂菌孢子,且随着食用菌生产的发展,杂菌种群数量和孢子密度都相应激增。因此在进行袋栽香菇生产时,不但要抓好原辅材料的贮藏,还应搞好制种制棒场所及冷却室、接种室、培养室等场所的内外卫生,以减少杂菌侵染的机会。
使空气中杂菌孢子的密度降得最低,是减少杂菌污染最积极有效的一种方法。装瓶消毒冷却,接种、培养室等场所,均需做好日常的清洁卫生。暴雨后要进行集中打扫。坚持每天在空中、地面用0.2%肥皂水或3%~4%石碳酸水溶液,5%甲醛,1∶500倍50%的多菌灵水溶液及5%~20%石灰清水等交叉喷雾或喷洒,将废弃物和污染物及时烧毁或浸入药水缸,以防污染环境和空气。同时,还要加强对广大菇农群防意识教育,禁止随地乱扔已污染杂菌的废菌棒,对已污染的废菌棒应及时深埋或焚烧,防止杂菌污染环境。
8、香菇菌袋常见杂菌及出现原因
(1)点状污染型:手摸菌袋微有发热,袋内散布看见形状不规则的浅绿色霉点,是灭菌不彻底造成的,灭菌过程中漏气严重、灭菌温度未达到100℃、灭菌时间过短,锅内料袋排放过紧、过密,使袋内受热不均匀等,均会引起这种污染。
(2)种穴连续污染型:连续数袋接种穴均出现色斑,是选用了污染的原种所致,如再扩接,将造成连续污染。
(3)孔穴偶尔发现污染型:个别孔穴出现污染,是接种前接种箱(室)消毒不彻底,胶布未贴紧或菌种接种时,接种口有空隙造成。
(4)种穴根霉污染型:如接种穴污染大多数是根霉或链孢霉,可能是接种箱(室)湿、温度高,防治可放置吸湿剂(如石灰、木炭等)吸湿及降温等措施。
(5)端头污染型:菌袋两端或一端污染,是因袋口未系紧,密封不好,或木屑过粗,装袋时挤压,颗粒棱角刺破薄膜造成污染。
(6)非接种穴出现零星污染型:是制作菌袋搬运中被硬东西刺碰所引起。
(7)烧菌型:由于气温过高,气温超过30℃,菌丝发黄,不再蔓延。